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病关系对照研究*

2022-12-15 13:03郑玉玲张亚玲陈玉龙宋学坤代民涛徐学琴董玉琼马纯政解英舒琦瑾薛文翰李平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0张洪亮周超峰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张瑞
中医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饮酒口腔

郑玉玲,张亚玲,陈玉龙,宋学坤,代民涛,徐学琴,董玉琼,马纯政,解英,舒琦瑾,薛文翰,李平,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0,张洪亮,周超峰,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张瑞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3.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4.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5.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6.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7.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8.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9.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 南昌 330029; 1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在2020年全球常见癌症排名第8位,病死率居于第6位[1]。据报道,2015年中国EC发病率为17.87/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第6位,病死率为13.68/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4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6.50/10万,病死率为12.66/10万,均高于女性发病率和病死率[2]。目前,EC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和女性人群或单纯为女性人群,且研究样本量较少[3-5]。为了解男性人群饮食和生活习惯与EC发病的关系,为男性人群EC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全国10个省份内经病理确诊的 1 552 例男性E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同一地方甚或同一家庭的 1 095 例男性非EC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来自全国EC高发地区: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江西、浙江、新疆、甘肃、宁夏、湖北10个省份,1 552 例男性EC患者,与病例组同一地方甚或同一家庭的1 095例男性非EC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河南又建立11个分中心。

1.2 样本选取纳入标准:①病例组均经过明确病理诊断确诊为EC;②对照组为同期同一地方甚或同一家庭的非EC人员;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有严重消化道、肝、肾、心脏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③无明确病理诊断者;④在调查过程中因故未能完成问卷或填写极不规范认真而劝说无效者。

1.3 研究方法根据已有文献资料[6-9]结合临床工作中问诊EC患者时的条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员采用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专家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表,对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和填写,完成率、回收率均为100%。

质量控制:所有观察员在研究开始之前统一培训,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筛选。在问卷填写过程中,避免产生偏倚,只对调查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不得有侧重式或诱导式的询问。问卷填写后根据电子系统提示按照要求完善问卷内容,回收的电子问卷由专人检查核对,对内容重复、缺失、填写不合格的问卷退回重新补充,无法补充者则重新纳入病例,最后将所有问卷内容导出至Excel工作表,再次对数据进行整理清洗。

调查内容为:①基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②生活行为:吸烟史和饮酒史、口腔清洁情况(次·d-1)等生活行为;③饮食习惯:是否食热烫食物,吃质硬食物,暴饮暴食,饮茶及食用腌菜、烟熏烧烤食物、霉变食物、蔬菜、水果、大蒜、辣椒、柿糠、豆制品,食用油摄入量,肉类摄入量等饮食习惯。其中,吸烟或饮酒者被定义为至少6个月并在此期间达到最低水平者(吸烟≥1支/3天或饮酒≥1次/周)[10-11]。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最终纳入1 552例EC患者,平均年龄(67.30±8.68)岁,1 095例对照组人群,平均年龄(63.90±11.03)岁。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年龄、职业分布、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例(%)

2.2 两组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男性人群吸烟史、饮酒史、口腔清洁情况及食热烫食物、吃质硬食物、暴饮暴食、食用烟熏烧烤食物、霉变食物、水果、辣椒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饮茶、食用腌菜、蔬菜、大蒜、柿糠、豆制品、食用油及肉类摄入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比较 例(%)

2.3 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EC发病关系以男性人群是否EC发病为因变量(0=否,1=是),以吸烟史、饮酒史、口腔清洁情况及有无食热烫食物、吃质硬食物、暴饮暴食、食用烟熏烧烤食物、霉变食物、水果、辣椒等10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后,饮酒史、食热烫食物、吃硬质食物、暴饮暴食、吃霉变食物可使男性人群EC的发病风险增加,口腔清洁情况≥1次·d-1,使男性人群EC的发病风险降低。见表3。

表3 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EC发病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探究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结果显示,不良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可使男性人群EC的发病风险增加,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可降低EC的发生。

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饮酒被认为是EC发病的危险因素[12-14]。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均是EC发病的危险因素。关于吸烟史,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不一致,可能吸烟受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或与开始吸烟的年龄、戒烟时间、吸烟量、烟草品种、吸烟方式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饮酒可能会增加EC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饮酒是EC的危险因素,乙醇可增强致癌物质穿透上皮细胞,刺激细胞增殖,抑制鳞状细胞分化,产生氧化应激,干扰DNA修复和合成,扰乱营养物质的全身代谢,损害免疫功能,诱发慢性炎症和促进血管生成[13]。乙醇暴露会下调PAX9的表达,抑制鳞状细胞分化,并促进食道的癌变[15]。

研究结果显示,食热烫食物、吃硬质食物、暴饮暴食、吃霉变食物是男性人群EC发生的危险因素,由此可知,不良的饮食习惯为EC患病危险因素之一,与其他研究一致[16-18]。宋文鹏等[19]通过荟萃分析发现,暴饮暴食、干硬食物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摄入高温食物与中国西北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温食物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增加EC的风险[20-21]。研究发现食管中微生物的情况也可能成为风险因素之一[22],Chen等[23]探讨了口腔微生物群的改变与ESCC风险的相关性,在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ESCC患者癌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氏菌和链球菌相对增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口腔每天清洁次数(刷牙频率)的增加,口腔微生物减少,EC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因此,EC的发生受到口腔菌群影响,而使菌群多样性下降的机制以及菌群在EC发生中如何作用亟待进一步探讨。

EC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酒史、食热烫食物、吃硬质食物、暴饮暴食、吃霉变食物,而口腔清洁次数增加使男性人群EC的发病风险降低。在今后的EC防治工作中,引导农村居民降低进食温度,避免“出锅即食”,减少烫热食物的摄入,避免吃硬质或霉变食物,拒绝暴饮暴食,口腔清洁次数增加,从而减少EC的发生。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饮酒口腔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6种“败性”饮食习惯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