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关键少数的思考

2022-12-16 15:56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竺可桢关键数字化

最近看抗战的一段历史,浙江大学西迁,竺可桢校长一路保护着仪器设备,一旦敌人的炮火停息,首先保证的是学生们拿出瓶瓶罐罐做实验。正是靠此,特殊时期浙江大学的实验水平一点也没有下降,学生规模和质量得到保证。实验这件事,在竺可桢看来是教育的关键少数。回到当下,始于2019年末的疫情,对各学校的教学冲击很大,在普遍多数“网课”和关键少数“实验”中,70多年前的竺可桢的境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治理和质量这件事。

经济转型、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在于提高普遍多数的水位线,更在于弥补“关键少数”的短板,在数字化浪潮的驱使下,什么是学校与教育的关键少数?如何避免网课带来的教育缺失?对“教育的关键少数”的重视,不可缺少。

1.人员的关键少数。谈及教育质量提高,往往重视的普遍多数是教师、院长校长、学科带头人,以及生源质量,但从制度和运营的角度来说,不被媒体和大众重视的一些沉默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关键少数。例如,一所学校院长走了对教学质量影响并不大,教学秘书走了如果交接不好,无论是对评估还是对教学运行影响却是巨大的。

与教秘类似的角色在学校还有科研秘书、办公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教学科、实践科等,他们使用的是一套纸制的或者电子的系统,维持的是一所学校核心的教育操作系统,随着数字化的进行,标准化的东西可以被数字化、软件化取代,然而经验和特色,落实在管理人员身上。

2.教学应用的关键少数。与多数院长、知名教授、学霸状元等普遍多数受到关注不同,上述角色一般是默默无闻的。读书过程中未必出色的一个学生几十年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归功于母校的教育,这种反思就是关键少数。可以归结为一位教师、一个教法……但关键少数维持的一个教育体系才是根本。

教育体系是一套制度、一套流程和一个执行运行体系,教学应用中除了金课、示范课程、教学成果奖,背后的关键少数应用——教务排课、实验室排课、资源系统等是维持一所学校教学水位线的基准,更体现了教育治理层面的关键少数。

3.教学的关键少数。成绩、升学率、状元、名次,是一所学校教学的普遍多数,而一所坚持长期主义的学校,则需要真正做好“教育实验”探索这件事,这与教育的特点相关,教育是“改造世界的信息模板”,“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体现在学生未来采用母校的模板去改造世界,而不是内卷。

与上述相适应,学校的教研、教改、示范课程、教学成果、教案,如果仅仅为了获一个奖、评一个职称,就误解了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上“时装表演”,为学生提供除了现实用途之外的一种“不同的样子”。

4.学业治理的关键少数。从电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到数字化,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支撑,解放的是个性化的师生。因此,数字化更应该提供各种教育治理常用的长尾关键少数应用,如不被重视的过程记录、结构化检查、课程库、实验项目库等。

5.信息化关键少数。提到信息化,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网络中心、信息办、教育技术、硬件……这些都是普遍多数,而数字化教育的中心是从管理转移到支撑与服务,转移到教与学,所以,围绕核心教育的“核心少数”,往往是信息化的“关键少数”。

这些亟待解决的是教育的数据基座、用户自维护、业务驱动建制中心(信息资源目录、结构、连接、元宇宙)、报表系统、计算数据长表,将其从懂教育的技术,变为懂业务的平台。

猜你喜欢
竺可桢关键数字化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