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症候群与心脏自主神经的相关性及当归六黄汤对其影响的研究

2022-12-16 11:17高强赵锋史磊王建林李东义李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7期
关键词:黄汤症候群阴虚

高强,赵锋,史磊,王建林,李东义,李晓

(1.东营市中医院,山东东营 2570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355)

0 引言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疾病[1]。中医根据其证候表现可统一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疾病范畴。为将中西医进一步深度融合,更为了中医更好的发展,丁书文教书首次提出了房性早搏症候群这一概念。房性早搏症候群[2],是指心电图表现以房性早搏为主,并伴随出现阴虚火旺、营卫不和等症状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此概念对中医的传承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我们后来者对其进一步完善补充,丰富其内涵。大量研究表明当归六黄汤对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然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研究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在房性早搏症候群病变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并分析当归六黄汤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东营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其进入临床观察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58.27±8.6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6.68)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心电图学》[3]制定。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该P'波的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可以直立,也可以倒置;②P'R波间期≥0.12s;③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之后的QRS波可以表现出3种形式,提前出现的P'波后无QRS波跟随,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提前出现的P'波后跟随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像,少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④房性期前收缩后大多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症候诊断标准制定。气阴两虚证:①心悸气短;②神疲头晕;③失眠多梦;④颧红;⑤舌红少苔;⑥脉细数或结代。兼证①胸闷或胸痛;②腹胀或纳呆;③舌边有斑点;④脉沉细。具备主证两项伴或不伴兼证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中医症候标准;③年龄在30~75岁之间;④受试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30岁以下,75岁以上者;②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者;③合并有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⑤观察期间不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

琥珀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40780,47.5 mg/片)1片/d。疗程为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六黄汤,组方如下: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12g,黄柏12g,黄芩15g,黄连12g,黄芪30g。水煎服取200m L,日一剂,早晚分服。疗程为8周。

1.6 观察指标

治疗后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房性早搏总疗效,室性早博总数。

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进行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心悸,最高9分;胸闷不适,最高3分;神疲懒言,最高3分;心烦失眠,最高3分;口渴,最高3分;盗汗,最高3分;舌质淡,最高1分;舌质红,最高1分;舌质黯或有瘀斑,最高1分;舌苔少,最高1分;舌苔白,最高1分;脉沉细弱,最高1分;脉涩,最高1分;脉结代,最高1分。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变化[5]。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有关“心悸”的疗效判断标准,评价其疗效。

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比较采用十二导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器(型号:BI-9800,深圳博英有限公司)检测治疗前后HRV的变化。时域指标[7-9],①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变化指标,其数值下降表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②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反映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指标,其增高表示迷走神经活性增强,降低表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频域指标[10-11],①低频功率(LF):主要反应交感神经的功能变化;②高频功率(HF):主要反应迷走神经功能的变化;两者数值降低代表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1.7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前后房性早搏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在房性早搏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前后房性早搏总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images/BZ_83_215_664_2214_723.png对照组30 24.78±4.24 18.82±3.54*治疗组30 19.86±4.04 12.46±2.34**△△

2.3 两组患者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8 2.6 9%,对照组总有效率64.5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RV(SDNN,SDANN,RMSSD,RNN50%,(下转HF,LF)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HRV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HRV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指标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SDNN(ms)RMSSD(ms)RDANN(ms)PNN50(%)HF(ms2)LF(ms2)对照组 治疗前30 85.13±10.54 26.78±6.48 21.44±4.04 8.04±2.02 276.44±57.68 388.64±71.26治疗后30 92.64±14.68* 32.18±7.89*34,68±6.88* 22.64±3.12*394.58±66.42*510.22±89.54*治疗组 治疗前30 83.22±9.88 25.42±6,18 24.26±2.98 8.12±2.12 165.62±49.98 376.42±68.88治疗后30 96.86±15.64**△38.64±8,68**△30.04±4.08**△16.54±2.24**△582.36±78.24**△610.68±98.46**△

3 讨论

房性早搏症候群当属中医学“心悸”范畴,中医学对心悸的认识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用于治疗素体心脏阴阳亏虚,运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用其治疗阴阳两虚之心悸病证。魏晋南北朝至宋金元时期,关于心悸中理论有了很大进,刘完素认为火热扰于内可导致心悸的发生,首次提出了“阴虚火旺”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反复癫倒,懊恼烦心,不得眠也……由水衰火旺,而犹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忡”;明清时期是心悸阴虚火旺理论日趋完善和成熟,明代张景岳将怔忡病机归于阴虚劳损,《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较为详细论述了心悸阴虚火旺理论的发病机制、治法、方药、防治及其禁忌,书中指出:“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其治疗不外养气、养精”。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怔忡惊恐论治》曰:“若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怔忡惊悸者,二阴煎或加减一阴煎。”均认为本病由阴虚劳损所致,阴虚心失所养,虚火上扰心神,气阴两虚而致心悸。

丁书文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指出当今社会,人类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诱发心悸病证的病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气候变暖,空气、水源污染,酿生毒邪;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心理负担加重,欲念丛生,相火妄动,或所欲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心情浮躁,肝火亢盛;社会环境稳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饮食结构发生较大转变,过食膏粱厚味、辛辣炙愽,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聚湿生痰,郁而化热。火热之邪久蕴,煎灼津液,使阴气和津液耗伤,阴不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虚火内生,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虚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而致失眠、心烦易怒,火热之邪逼津外泄,气随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倦怠乏力、口干口苦。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以及症状的产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2]。自主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调节离子通道,对心律失常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迷走神经在治疗心律失常病变中占据主要地位[13-14]。其中心率变异性(HRV)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性的敏感指标[15]。

中医药相较与西药具有安全稳定、疗效突出等优点,当归六黄汤出金代名医李东垣的《兰室秘藏•自汗门》,被誉为“治盗汗之圣方也”,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等量,加一倍的黄芪组成。丁书文教授指出该房性早搏症候群虽然症状表现较多而复杂,但总结其生理特点不外乎为肾阴亏虚、阴精不足,核心病机应为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作为滋阴降火的代表方对治疗房性早搏症候群具有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房性早搏症候群患者临床症状增加,中医证侯积分提高,HRV指标降低,说明其心脏自主神经处于失衡状态,心肌正常电生理平衡被打破,从另一方面间接说明房性早搏症候群中的症状与心脏自主神经失调密切相关。给予当归六黄汤治疗后,提高了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趋于平衡,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水平,从侧面表明当归六黄汤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从而提高治疗房性早搏症候群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黄汤症候群阴虚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地芍龙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平阳黄汤
那些年,我们都有“丢三落四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新知
老年糖尿病阴虚类证候与垂体一甲状腺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