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链党建

2022-12-17 21:45董亚炜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二十大产业链党组织

□董亚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中心任务也对非公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非公党建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在既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经济愈来愈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非公党建也要不断实现这一新的形势不断进行组织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非公经济党建要利用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势,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非公党建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生产要素深度融合的目标,不断对市场主体进行再组织。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再组织不同于革命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那样,党组织单纯运用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市场主体进行整合,而是在尊重市场主体合法经营权利和正常市场秩序运行的前提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和契约交易原则,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从这样的目标出发,当前非公党建既有需要进一步实现党建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老问题,又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要探索非公党建如何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进行谋划。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产业链构建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现代产业链的构建,必然会突破企业主体空间布局、产权性质、市场产品之间的边界,需要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之间的自由流通,因此,非公党建要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创新现有的组织形态,突破市场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壁垒和行政障碍,为高效的市场秩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从而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威海市聚焦全市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将“产业链党建联建”这一新的组织形态,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在“链”上,创新力量汇聚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实在“链”上,涌现出打印机产业、碳纤维产业等一批典型,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产业链党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结合党的二十大有关精神,根据当前产业链党建的探索实践,接下来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激活创新驱动的原动力。比如威海市探索的,健全全覆盖的组织体系。以打印设备、医疗器械、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全市重点产业链为突破口,发挥龙头企业组织协调和产业联动优势,各级成立了15 个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党委),探索构建产业园区(行业部门)党委领导、龙头企业牵头、覆盖链内企业的“1+A+N”组织体系,现已覆盖企业499 家,推动党建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由党建联建机制牵头,紧密对接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第三方平台,定期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联合招聘高端人才,已与680 所高校建立对接渠道。加强与劳动力密集地区的合作,定期共同开展跨区域招工活动,解决用工难题。把发展和培养民营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阶级来源,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把党员教育培训与促进党员、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坚持完善当前民企党建中探索运行的“双培”制度,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断推进政治服务功能“一体化”。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探索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融政治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通过党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党的凝聚力,切实以政治功能引领服务功能,以服务功能实现政治功能。以党的政治功能引领产业链构建,根据产业链构建的实际需求来确立党建服务项目,通过党建服务项目来实现党的政治功能,实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资本性作用。建立党建服务项目投入的专项资金和奖惩机制,提高服务资金使用的效益和考核考评量化机制,明确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具体事项,服务专家人才、产业工人等群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比如威海市探索的,精准对接企业内生需求,搭建产业对接、投融资等平台,深化“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常态化举办投融资对接会,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已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51375 万元,推出惠企服务政策91个,协调解决难题638个等,这些探索有效解决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等问题。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发挥党的政治功能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息经济,市场交易是一个复杂的协商交流系统。信息交流在科学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产业链的构建与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也具有内在一致性。只有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才能从市场主体广泛获取真实有效信息,从而为党委政府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威海市探索的党建联建秘书处定期开展“四听两问”助企活动,即“听企业负责人、听党组织书记、听党员、听职工,问困难、问需求”,发现和收集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加强与职能部门联动和协调,为企业在融资、市场、技术等九大方面解决实际问题200 余个。建立议事共商机制,开设书记论坛、联建议事厅,定期邀请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等,集中商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猜你喜欢
二十大产业链党组织
“数”读二十大报告
喜迎二十大
迎接二十大 开启新征程
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