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智能视听媒体之外的少数群体

2022-12-18 01:42江坤
声屏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普及媒介社交

□本刊特约评论员 江坤

智能媒体、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勃兴至今已有近十年。在智能媒体普及的过程中,社会也完成了媒介化改造。在“万物皆媒”的背景下,似乎当今的世界万物,不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都已经被媒介所联结,似乎不存在媒介之外的事物。任何技术在初创阶段、普及阶段会产生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必然的,自然也无需对智能技术本身过于求全,但作为站在客观立场上审视发展问题的研究者必须承认,智能媒体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技术歧视。任何新技术发展的根本都是一种社会改良的手段,发展的理想结果应当是发展成果人人得以共享,智能媒体也不例外。因此,在智能媒体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初步普及任务之后,应该回头审视在第一波技术发展浪潮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或薄弱环节,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社会的完整性,提高智能化社会的稳定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认识-反思-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学术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敏锐地发现当前的智能媒体发展已经到了反思阶段,因此对近期新闻传播学术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当前反思社交媒体的过度连接,反思社交媒体带来的社交问题,讨论智能媒体对人的异化,讨论智能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伦理问题的文章日渐增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前阶段对智能媒体发展之外的少数人的媒介权利进行保护的必要性。

事实上,处于智能视听媒体之外的群体甚至不是少数群体。中国大约有1700万视障人士,2780万听障人士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63万人,仅从生理机能角度初步计算,就有8000余万人处于智能视听媒体的红利圈之外,更多的因经济条件限制、学习能力限制无法享受到智能视听媒体内容的群体显然更加庞大。从发展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活动的目的是使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因此这部分群体不应因自身存在某种不足就被排斥在新技术之外。从智能视听媒体自身的发展角度看,为维持自身的高速度、高水平发展,智能视听媒体也在不断开辟下沉市场,少数群体并不意味着消费能力低下,争取少数群体能为智能视听媒体带来“市场利基者”的有利地位,帮助智能视听媒体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我国经济发展开始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时,智能视听媒体实际上也在面临着同样的转型问题。智能视听媒体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指引下,同样应该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为改善全社会的文化素质,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普及媒介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