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2-12-18 01:55赵新武时予东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架构智慧信息化

赵新武 时予东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各个城市也在结合本地实际争先恐后地打造城市大脑,信息化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的“蝶变期”。为促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必须明确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总体设想以及推进路径,以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为着力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总体架构原则建设

(一)坚持统筹考虑、集约建设原则

以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应用为着力点,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集约建设新模式,推出新一代智慧城市协同解决方案。过去那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造成信息化系统孤岛林立的局面必须彻底改变。所谓大平台、大系统的建设模式,本质上是资源集中化。驻马店市大数据中心平台集合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通用组件、大数据能力、云计算能力等共性资源,形成各部门各单位业务系统建设基础性支撑,每一个业务系统充分利用共性资源,各部门各单位只需要关注业务系统个性化需求的开发,不再重复建设共用平台。

在实际操作层面,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系统建设,应以统筹规划、需求导向、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牵引,以系统融合、业务协同、数据互联互通为导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信息整合共享,统筹管理项目审批、运维经费使用,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管运分离、机制创新的政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二)坚持底座先行、夯实基础原则

先行建设共性部分的信息化平台,供各部门各单位使用,包括全市统一的展示层、平台层、数据层和感知层。其中,平台层建设可以根据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需求,提炼共性需求,打造智慧城市的能力中心,统一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地理信息、身份认证、表单、流程等通用组件,构建以硬件管理为基础、以标准软件构件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加强感知层统一建设,实现感知设备、物联网、视频专网的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推动公安、城管、交通、应急等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

(三)坚持分层解耦、共享共用原则

各业务部门按照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对建设的业务系统进行细节上的设计与规划,所建设的业务系统需要进行分层解耦,即把业务的逻辑功能和基础服务组件进行分离。业务的逻辑功能按需建设,基础服务统一调用。所有的应用运行在“智慧城市操作系统”之上,实现信息系统快速迭代开发和集约发展,促进信息系统由分散建设向分层解耦、共建共享的模式转变。

(四)坚持融合发展、赋能产业原则

以产业提升为牵引,围绕产业发展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的协作,有序开发智慧城市相关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吸引力。比如,福州市以“会展城市”为定位,围绕服务保障“数字中国峰会”,打造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旅游等板块。宁波市以“物联网城市”为定位,构建物联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在城市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贵阳市以“大数据产业”为定位,重点建设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中心,配套云计算、智慧园区建设,吸引大数据产业公司落地。作为农业大市的驻马店市,以智慧农业为牵引,打造智慧农洽会、智慧农产园等应用板块。

二、总体架构设想

(一)打造数字基座

数字基座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建设智能感知网络、基础网络、云计算中心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打造泛在化网络传输能力、集约化云服务支撑能力、统筹化安全管理能力等三个核心能力,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础。

(二)打造能力中心

能力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统一支撑、服务共享的能力中枢系统,要形成数据汇聚、开发、分析、服务、治理、应用一体化的支撑体系,着重打造以三个中台——物联中台、业务中台、人工智能中台为核心的能力中心,确保三个中台运转协调。城市能力中心不但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石和技术中枢,同时还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集约的数据资源和公共能力支撑,提供统一的共性能力平台,为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提供数据使能、业务使能服务,形成“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三)打造数据中枢

数据中枢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提供完善的数据资源支撑,提升多维度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预测预警、风险识别与管控等共性能力,集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算法,汇聚展示分析城市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各领域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区块链链接各类应用场景,助力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四)打造城市大脑

通过数据中枢打造集城市运行感知监测、事件管理、研判决策和智慧调度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域分析和展示,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推动建立科学、定量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增强城市治理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实现“一屏统观”和“一城统管”。

(五)打造应用场景

在数字基座、能力中心、数据中枢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各部门各单位根据业务需求,搭建相应的应用场景。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群众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或大屏终端,通过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获得各种各类信息化服务。

三、总体架构效能预测

(一)彻底打破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各级各部门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各单位几乎都有各自的信息化系统,各信息化系统分散建设、各自独立,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各信息化系统自身扩展灵活性不足,系统的内外接口功能有局限性或没有接口,无法实现系统间的功能互联和信息互通,造成软件无法对接、信息无法交换、数据无法共享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实施既定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牢固树立系统论和标准化理念,以构建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为抓手,就能够很好地解决电子政务“专网林立”现象,破除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域的业务协同壁垒。

(二)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效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数据红利大规模释放时代。然而,就目前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而言,数据共享一直是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如果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各地正在掀起建设的“城市大脑”,就会因为缺少数据而成为“残脑”,甚至“瘫脑”。只有通过实施既定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构建以云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平台为枢纽、以标准化为核心、以安全为保障的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总体集成架构,才能把各级各部门产生的数据统起来、聚起来、管起来和用起来,实现数据赋能社会、赋能城市、赋能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资源的潜能。

(三)有效整合各类业务需求

实施既定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网络通、数据通、系统通问题,而且能够整合各类业务需求,解决业务融合问题。一是以总体架构为引领,解决数据标准问题。打破层级、部门、地域、业务等界限,从属性、分类、关系以及表达、解释等维度,把同一事项同一事物的定义统一起来,跨过技术门槛,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打通各业务数据流通链路,促进业务融合。二是以总体架构为基础,解决重复开发建设问题。抽取数据分析、数据流转、数据安全等通用功能,形成共性支撑服务,建立软件共性支撑平台,为各部门业务提供平台服务,保证业务系统具有统一的体制架构。同时,也要解决大量重复开发建设问题,为财政节约宝贵资金。三是以总体架构为根基,解决数据不畅问题。通过对各部门业务系统拆解整合,明确交通、城管、市场等部门职责边界,清晰执法、监管等各业务领域的数据流转,使各业务领域各功能模块能够融合互通,集约高效运转,解决数据不畅通问题。

四、落实总体架构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构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发展研究院+开发运维公司“四位一体”的工作架构,形成统筹管理、技术保障、咨询指导、建设维护等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共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通过建立首席数据官、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等制度,形成横向联动畅通、纵向支撑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建设重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明确建设重点,先行建设市大数据中心项目,打造信息化建设的底座,优先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公共支撑平台,构建通用组件,加强大数据能力、云计算能力建设等,为各部门搭建应用场景提供支撑。比如,依托视频中台能力,构建雪亮工程、智慧河长、市域治理、蓝天卫视等视频相关的应用,提升“一网统管”能力。依托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打造小孩出生、上学等各种各类“一件事”应用场景,提升“一网通办”能力。

(三)强化绩效考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制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将考核评估纳入市政府部门绩效考评体系,对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开展持续、量化考评。同时,建立通报和约谈制度,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评估情况,批评后进,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全力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四)筑牢安全屏障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工作大于天,一定要加强安全系统建设,完善安全保密制度,广泛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压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责任制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筑牢安全防线,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架构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B/S架构的图书管理系统探究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VoLTE时代智能网架构演进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