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并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22-12-18 09:37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融合

张 英

(邹城市工业行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 济宁 273500)

引言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依据互联网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通过对工业技术领域内的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特征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加强产业布局与整体规划能力。在工业4.0 时代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传统工业经济即资源经济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方向和目标

1.1 数字化

在数字化发展模式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创新融合发展过程更具有实效性,并且能够通过广泛的技术研发场景,动态调整各项工业生产技术参数,显著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阶段,很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都能够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并保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符合原定生产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很多工业企业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层面,也会直接关联到工业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态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中,数字化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承接营改增以及新收入准则体系的创新发展需求[1]。对于经营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的支撑下,能够快速开拓国际市场,还能够显著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部分工业企业在集中引进数字化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工艺的过程中,会逐步降低人工管理和操作成本,并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保障制度体系。

1.2 网络化

根据轻工业以及重工业的市场经济体系发展与转型升级趋势,网络化的发展模式的应用更加普遍,但是也会受限于工业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数据质量监管水准[2]。在集中部署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项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企业内部各项生产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创新结合网络化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内部信息管理能力。在对不同生产规模的工业企业进行网络化部署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跟踪各项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运行状态以及业务处理参数,并保障企业内部局域网络的安全性,并在互通互联的工业生产布局模式中,动态协调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资源。在对网络化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及经济学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都需要全面提升信息管理意识。

1.3 智能化

在工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智能化的工业经济融合发展优势也非常显著,并且能够直接关联到企业内部各项信息化管理设施的部署和应用状态[3]。部分轻工业以及重工业领域内的生产型企业,在集中引进工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能够将工业机器人以及智能控制系统与生产车间进行创新融合,但是还需要有此类专业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够实现预期的应用效果。在对智能科技进行集中引进以及广泛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重点观测各项生产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否趋于稳定,并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充分保障各个生产车间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很多企业在对工业生产制造模式进行研发与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其考量维度也会更加全面。

1.4 服务化

在数字经济以及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工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更加趋近于服务化模式,并对“产品+服务”的配套营销管理形式进行创新改革[4]。在对服务化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及经济学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工业资源条件进行可靠性评估以及统计分析,对生产经营管理模型进行立体化建构。在“产品+服务”的工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中,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但是也需要在当地政府机关和行业监管机构的带领下制定和完善中长期发展指标。在渗透服务化的发展理念过程中,很多传统制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会存在较多变更内容项,也会直接关联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创新融合发展态势。

2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

2.1 客观评估本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对于不同地区的工业企业而言,需要在客观评估本地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尤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发展的重点地区中,客观评估本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还需要从工业企业发展历程中重点筛选关键性的数据指标,客观评估本地区是否具备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并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衔接成效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对于北方地区的工业企业而言,需要在精准链接相关联工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以及本地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动态调整后续战略发展目标,并对GDP 等关键经济学指标的增长态势进行客观分析[5]。客观评估本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是精准助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基础要素之一,但是也会受限于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成效。客观评估本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时间节点以及空间位置关系中寻求发展规律。

2.2 找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立足点

对于不同地区的工业企业而言,找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立足点,是有效提升市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之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立足点和核心点,普遍集中在自主研发设计领域、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领域、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产业体系支撑保障措施等相关层面之上。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相关企业在重点研究和探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立足点和发展维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比较盲目的决策问题,也会直接关联到专业研发团队的入驻成效。很多企业在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很容易暴露其现代化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也需要及时构建立体化的现代工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模型。根据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和基本应用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及时开辟新航线和创新技术研发思路。找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立足点,是地方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的关键推手。

2.3 加强交叉融合学科的人才建设工作

为有效推进工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地方政府机关以及相关部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学科的人才建设和培养等工作,才能够为现代工业产业结构输出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本地工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相关分析报告,加强交叉融合学科的人才建设工作,是有效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中,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相关理念以及产业经济发展优势有较强理解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也会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创新转型升级效率。在加强交叉融合学科的人才建设工作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具备人才竞争意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并且要保障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4 加强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模式中,不同生产经营规模的工业企业,其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相关部门颁发的通知规定,工业企业需要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显著提升自身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逐步提升工业资源经济体制的稳定发展能力。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管理规模,动态调整各项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参数,但是,要保障企业内部产品以及服务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基本不变。

3 结语

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两化融合在我国也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两化深度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解决,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促使企业快速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工业化工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