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锥打捞双管封隔器的应用

2022-12-18 09:37狄正翔冯殿阁谢威龙杨博钦齐延云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管柱钻杆螺纹

狄正翔, 冯殿阁, 谢威龙, 杨博钦, 齐延云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湛江分公司, 广东 湛江 524057)

引言

涠洲11-4D 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盆地涠洲岛西南方向海域,涠洲11-4D 油田A 平台是此油田一个4腿导管架无人井口平台,1986 年投产,设计使用寿命20 年,已经超期服役13 年,平台15 口井均已无生产能力,于2020 年进行弃置作业,其中8 口井是双管生产管柱。由于管柱生产年限多,本次作业使用修井机提升能力有限,双管封隔器本身特性等原因,没有一个双管封隔器解封,都是通过磨铣的方式处理,磨铣磨活双管封隔器后运用公锥打捞的方法捞出封隔器管柱,上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验证通过。

1 公锥原理及应用

公锥属于石油打捞工具的一种,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套铣管、封隔器、配水器和配产器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1-3]。

当公锥进入打捞落物内孔之后,加适当的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螺纹挤压吃入落鱼内壁进行造扣。当所造之扣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和扭矩时,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办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

具体操作步骤是,工具下至鱼顶上部1~2 m 时,开泵冲洗,并逐步下放工具至鱼顶,观察泵压变化。如泵压突然上升,指重表悬重下降,说明公锥进入鱼腔,可以进行造扣打捞。如悬重逐步下降而泵压并无变化,说明公锥插入鱼腔外壁的套管环形空间,应上提钻柱,然后转动钻柱,重对鱼腔,直至悬重与泵压有明显变化(公锥入腔),才能加压造扣,进行打捞。

打捞鱼腔畅通,泵压无明显变化的落鱼时,应增加扶正找中或采用引鞋结构,以防止造扣位置错误,酿成事故。打捞操作时,不允许猛顿鱼顶,以防止将鱼顶或打捞丝扣顿坏。尤其应注意分析判断造扣位置,切忌在落鱼外壁与套管内壁的环形空间造扣,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 双管封隔器

双管可回收液压封隔器,是一种高性能、液压式坐封封隔器,可用于生产和注入作业,下入后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作业安全性,并且能够在井下保持作业特性。这种封隔器可以作为上部封隔器,再下入底部封隔器为单孔封隔器完井,也可作为串联或选择性串联双完井的上部或中间封隔器,其示意图如下图1 所示。双管封隔器是一个设计简单可靠的工具,非常适合恶劣环境,高压气体井。

2.1 坐封方式

通过短管投堵至封隔器下方的坐落接头内,短管内打压,催动封隔器的胶皮和卡瓦胀开,实现坐封。它的作用是用来封隔油套环空,同时与下方单管封隔器配合实现层间隔离。在需要更换井下管柱时,直接上提长管管柱即可实现解封[4-6]。双管封隔器是打捞处理的难点所在,因此必须详细了解它的结构组成以及解封原理,为后续打捞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2.2 解封方式

上提长管解封。缓慢上提长管,剪切长管芯轴底部的剪切环,使它能够向上滑动,并提起锁紧螺母挡盘;继续上提,导致挡盘销钉被剪切,同时允许锁紧螺母挡盘释放锁紧螺母,随着锁紧螺母的释放,插座被长管芯轴上的台肩提起,伸出封隔器顶部,使封隔器胶皮放松。这个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释放卡环;二是撞出拉力杆上的锁紧螺母。此时拉伸杆从插座上断开。随着持续上提长管,长管提拉环上提上锥体,卡瓦松开,解封封隔器。在封隔器顶部放置有关键释放系统组件。封隔器顶部到封隔元件和卡瓦的距离在设计时减小到最小。当封隔器无法解封时,可通过套铣或磨铣将封隔器的坐封机构磨铣掉,再下入合适的打捞工具将其捞出。

3 理论分析

3.1 鱼顶情况分析

双管封隔器坐封位置为9-5/8”套管,套管内径为220.5 mm,封隔器外径接近套管内径,无法进行外捞。磨铣过后的封隔器,呈现的鱼顶是一个圆形面上有两个对称的76 mm 内径的圆孔,表面磨铣较平整,但是在封隔器外沿和圆孔外沿会有毛边和不规整,内孔会掉入磨铣碎屑,碎屑堆积具体情况无法判断,两个孔分别在两侧,打捞时是偏心的,如图2 所示。

3.2 打捞方案和工具设计

应对这种鱼顶情况,面临抓牢工具的选则和如何将工具引入偏心的鱼顶这两个大的问题。针对抓捞工具的选择,在内捞时经常采用的工具有捞矛和公锥。井下目前有鱼顶不规整、鱼腔可能会有碎屑、打捞时偏心等复杂状况。相对来说捞矛入鱼更深,受力不均矛瓦容易破损,此时选用公锥更能体现优势,公锥是一个整体,一般不存在损坏甚至增加打捞风险的情况。将工具引入鱼腔方面,因为公锥需要旋转进行造扣打捞和脱手,此时加偏心扶正块打捞的方法就无法采用了,可以在公锥上面加一个稍有弯度的钻杆,有了一点点的弯角,再加上旋转转盘让弯角对到偏心孔的方向就可以引入,然后加钻压、旋转管柱造扣,弯曲了一点点的钻杆并不会对旋转和加压产生不好的影响。

4 现场作业数据

4.1 钻具组合

打捞管柱组合:60~110 mm 正扣反螺纹公锥+3-1/2”短钻杆+3-1/2”钻杆(弯)+3-1/2”钻杆+ 方钻杆。

打捞管柱组合:60~110 mm 正扣正螺纹公锥+3-1/2”短钻杆+3-1/2”钻杆(弯)+安全接头+3-1/2”钻杆+方钻杆。

4.2 操作理论

正扣正螺纹和正扣反螺纹公锥在现场都应用过,一般都是用正扣反螺纹的公锥来打捞,当封隔器磨到位置之后,有时候并不确定是不是完全磨活了,正扣反螺纹公锥首先确保一定可以脱手,避免再增加打捞难度。即使是磨活了,同样可以用。但有时候井下会出现一些情况,可能是井眼轨迹的复杂问题,也可能是鱼顶不规则的问题,造扣之后可以上提一点吨位,但继续上提就脱手了,这个时候如果分析得出结论不是封隔器卡,而是上提吨位不到管柱重量或者摩阻较大,就是说造扣连接强度不够,此时就可以用正扣正螺纹公锥打捞,当然,安全起见,还是要带一个安全接头。

4.3 实际操作

此次打捞作业先采用了正扣反螺纹公锥打捞,由于上提有遇卡情况无法抓牢,因此下入正扣正螺纹公锥,抓捞两次,第一次起钻过程中落鱼掉落,第二次造扣时增加旋转圈数,增加扭矩,最终成功捞出封隔器,以下为一些打捞时的过程和参数。

下入双管封隔器打捞管柱,下压2T 探鱼顶深度2 239.5 m,复探深度不变。拆甩钻杆单根,连接水龙头,方钻杆,测管柱悬重↑46 t,↓30 t,下压2 t,探得鱼顶深度2 239.5 m;上提管柱至鱼顶以上1m,启动泥浆泵,排量25 m3/h,泵压2 MPa,在15 r/min 下测正转空转扭矩1.06 kN·m。启动转盘,缓慢下放管柱,多次尝试成功引入鱼顶,泵压上涨至3 MPa,保持下压3~10 t,启动转盘,正转9 圈造扣打捞,扭矩为2.2~4.5 kN·m,释放扭矩回7.5 圈,重复正转造扣;上提至53 t提活管柱,起至1 701.2 m 处遇阻,悬重突降后判断落鱼脱落。

重新下入打捞管柱,钻杆接单根下入,下钻到位,下压2T 探鱼顶深度2 239.5 m,复探深度不变。拆甩钻杆单根,连接水龙头,方钻杆,测管柱悬重↑46 t,↓30 t,下压2 t,探得鱼顶深度2 239.5 m;上提管柱至鱼顶以上1 m,启动泥浆泵,排量25 m3/h,泵压2MPa,在15 r/min 下测正转空转扭矩1.1 kN·m。启动转盘,缓慢下放管柱,多次尝试成功引入鱼顶,泵压上涨至3MPa,保持下压3~10 t,启动转盘,正转12 圈造扣打捞,扭矩3.2~5.5 kN·m,释放扭矩回7 圈,重复正转造扣;上提至53 t 提活管柱。起钻起出公锥检查,捞获9-5/8"双管封隔器及以下油管。

5 结语

双管封隔器在磨铣后呈现一个圆形面上具有两个76 mm 油管内径的孔这种样子,鱼顶打捞位置偏心,鱼顶可能不规整,鱼腔存在堵死风险,在使用公锥加弯钻杆配合打捞的方法后,成功抓捞,捞出落鱼,保证了成功率和安全性,优化了作业时间。

猜你喜欢
管柱钻杆螺纹
快插式转向管柱伸缩轴工装的开发与使用
煤矿坑道钻机大直径钻杆上卸装置设计
螺纹短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探索
高压高产气井测试管柱螺纹安全分析*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某井S135钢级钻杆挤扁原因
深部地质钻探孔内钻杆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农村煤改气户外燃气管道螺纹连接分析
岩芯钻探复杂孔内事故处理技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