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2-12-18 14:59杨美丽吕小芳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思政时代

杨美丽 吕小芳

杨美丽:天津美术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

吕小芳:天津美术学院思政课部助理研究员

一、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的根本遵循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1]回望党的百年历程,广大美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不懈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用丰富的美术作品,对壮大人民力量、提振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工作者继续坚持党的领导,用画笔书写时代、书写人民,讴歌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凝心聚力战胜困难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江山富丽,人民豪迈,前程万里。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创作思路和坚持什么样的创作导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上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1]应该说,这五点期望既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也为进一步开展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美术学院的大学生责无旁贷,责任在肩。因此,新时代开展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美术院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用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方能不负使命、创新未来。

二、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开展美术院校大学生文艺担当培育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文艺担当培育的新路径、新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遵循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中的优势,创新和完善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其更好地用艺术服务人民,用文化引领风尚。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事关”指出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此后很多重要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重要高度和位置,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人才保障。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根本任务,也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局势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当前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化,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各种思潮文化相互激荡交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国外敌对势力鼓吹艺术自由的思想,企图消解和淡化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这种言论和思潮又提供了平台和渠道,这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地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他们自觉承担起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坚决抵制艺术作品非党化、非政治化等错误思想,摒弃解构经典、消解历史等艺术行为,引导他们用主旋律讴歌我们英雄的党和英雄的人民,并用手中的画笔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成就,用手中的画笔来演绎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和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要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将艺术创作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艺术为人民大众书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

(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3]

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拉近和艺术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政课教学内容充满着艺术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育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要做到:其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在授课时,努力做到把教学的重难点和社会的热点,学生的关切点、困惑点以及他们的专业特点有机地融合,及时回应和解决社会中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和观念对学生带来的思想混乱和精神困顿的问题,彻底摆脱和扭转我讲我的,你听你的,教与学两层皮的现象,努力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引路人和造梦者;其二,要结合美术学院学生对美具有较强感知能力的特点,从艺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教育既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又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当前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5后”“00后”,思想比较活跃、开放,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一代,更易受到互联网鱼龙混杂信息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舆论在引领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认同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能只关注学生技能,只关注艺术作品和艺术本身,却忽视了如何培养人,这就如同种了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

(三)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新时代条件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网络、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学校被普遍应用,尤其是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因为交互性高、自主性强的功能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人际交互方式乃至行为习惯,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通过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和内容的构建,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4]因此,培育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的艺术担当,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教育主体应该用平等、自由的方式与受教育者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对话,以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新媒体信息技术重构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模式,“碎片化”语境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大学生在更加便捷、多渠道地获取信息的同时,也遭受着各种社会思潮与负面舆论的冲击。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科学地把握网络传播时代的特征和趋势,尊重网络空间的话语形式、特点和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比较和鉴别各种价值观点和道德取向。

其次,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解读,引导和重塑大学生价值观。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和多元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这些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让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很难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客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干扰,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不断净化网络空间,为学生鉴别信息提供必要的指导,使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只是个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还担负着传播正确价值观的功能,不能只追求所谓的“纯艺术”而脱离实际,这样势必会迷失方向、丧失立场。

最后,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匿名性特点,使真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在网络中被消解,而适用于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网络空间的道德与现实中的道德之间产生冲突与撕裂,造成网民在网上的行为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因而出现大量网络失范、暴力、无序等行为。为此,需要在秉持传统优秀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使学生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媚俗、低俗、庸俗的错误倾向,唯有如此才能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四)创新和完善美术院校思政课的方式与手段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5]“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存在着成长困惑和迷茫,主要是由于自我同一性失调和不稳定性造成的,而思政课的任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自我的认同,帮助大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自我同一性。”[6]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创新和完善美术院校思政课的方式与手段。

其一,重塑思政课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思政课的内容高大上,不够接地气,跟现实生活有距离,理论概念比较抽象,不够鲜活,虽然有高深的理论,但是缺乏直指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因此提升思政课的效果和质量,必须要打破其内容高大上不接地气、概念抽象难懂、理论高深无大用的刻板印象,使思政课贴近美术院校大学生的实际、贴近火热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发展规律,重塑解决指导实际问题、务实管用的新形象,方能让美术院校大学生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大地学知识、强本领,创造出生动美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富有启迪价值的艺术作品。

其二,思政课内容与形式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打破“内容老套、方法单一、语言单调”的教学窘境。艺术类大学生比较感性,天然喜欢新奇的事物,有探索和求新求变的特质,对高深陈腐的东西天然地排斥和厌烦。因此,思政课要从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地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喜好保持同频共振,及时关注和了解他们的缺失感缺在哪里,获得感获在哪里,进而促进其思想道德的发展。比如可以带领同学们走进美术馆进行沉浸式教学,通过讲解一些革命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成就等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艺术作品,在使学生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其三,注重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虽然思政课要追求鲜活、有热度,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依然是讲好思政课的内在要义,对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它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最终也是要服务于思政课内容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美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艺术、学创作、学技能,更要学思想、学理论、学做人,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使创作的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五)利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且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的德性教化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因此,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包括古诗、民族音乐、曲艺、国画、书法等,在美术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为学生创作提供深厚的历史素材。因此,对艺术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开设思政课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道德品质的养成,还能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使美术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思政味”和“美术味”。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党领导广大人民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这部分资源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传统。因此,在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从所在地区和学校就地取材,让学生从可感知的红色资源中受到教育。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在讲抗疫精神时,可以让学生去美术馆参观抗疫展览,感受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在讲抗美援朝精神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津博物馆“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专题展览,体会革命先烈们伟大而又崇高的抗美援朝精神;在讲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觉悟社,体会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初心和使命。总之,在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革命精神的滋养,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三、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的文艺担当与使命

美术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新时代艺术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笔墨紧随时代、艺术服务人民、文化引领风尚”的重要价值,始终坚守服务人民的正确价值导向,始终做到立足中国大地、观照时代需要,守正创新、弘扬正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其一,坚守人民立场,用艺术作品服务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上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1]作为新时代美术学习者和工作者,应该通过走进生活,深入人民奋斗的现场,回应人民的关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术作品的新期待。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天美学子一向注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走进乡村,深入生活,为人民群众送去优秀美术作品,为美化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如2021年3月,天美学子去新疆和田支教,通过手中的画笔展现了天津美术学院援疆支教团的风采,丰富了策勒县人民的文化生活。2021年10月,通过开展“挥镰舞瑞穗 画笔绘丰收”活动,将艺术体验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天美师生还通过“手绘美丽乡村 讴歌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展活动,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作品,描绘、记录了这一伟大历史成就,讴歌了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

其二,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新时代,美术院校大学生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承继传统,守正创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作反映时代主流、弘扬中国精神、展现高尚情操的艺术作品,共同构建具有中国思维、中国眼光、中国元素和中国方式的美术生态。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此次北京冬奥会中,天津美术学院老师景育民教授创作的作品《雪舞·2022》作为最佳作品落成于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西北广场。该作品不同于传统雕塑的类型化表现方式,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以空气力学结合“雪花”的意象造型,通过动态艺术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健儿与冰雪共舞,人类和自然共生的文化思考。

其三,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推动新时代美术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美术人才,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认识到鄙视、贬损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思想是错误的,认识到不顾文艺政治导向,宣扬所谓“纯艺术”的思想是错误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避免和抵制媚俗、低俗、庸俗的倾向,才能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雕塑教学思想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