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蔬菜产业绿色化发展报告

2022-12-19 03:20何旖旎周万云赵艳梅汤燕萍
云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香葱绿色食品标准化

何旖旎,周万云,赵艳梅,李 菊,合 梅,汤燕萍

(1.玉溪市红塔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玉溪 653100;3.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玉溪 653100)

通过对红塔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剖析目前红塔区蔬菜生产存在种植结构单一、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风险与挑战,提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做特红塔区“绿色食品牌”等措施,以期为红塔区蔬菜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参考。

蔬菜产业由于生产周期短、商品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广受种植户青睐,成为红塔区最具活力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但随着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蔬菜产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短板弱项。为此,应加快农业产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化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向品牌化转型升级,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规范蔬菜产业标准化绿色安全生产,聚力做特“绿色食品牌”,推动绿色发展成为红塔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品牌塑造成为红塔区农业提质增效的主抓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开拓市场的主力军。

一、基本情况

红塔区钟灵毓秀,地处滇中腹地,是玉溪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距省城昆明86 km,被称为“省会屏藩”。红塔区下辖2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105个村(社区),总人口46.34万人,耕地面积1.29万hm2(19.3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70 m2,面积少,土地利用率高。迈进“高铁时代”后,红塔区成为云南重要交通枢纽和连接南亚、东南亚等国的重要节点,能够大幅提高红塔区农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潜力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红塔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红塔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热同季、光照充足,为蔬菜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2021年日照时数2 149.5 h,年均气温17.2 ℃,年降水量844.7 mm。土壤酸碱性适中,主要涵盖红壤、黄棕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等,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较高,宜种性广。近年来红塔区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6 700 hm2(含复种),总产量1.46亿kg,产值4.6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 hm2(含复种),总产量3.55亿kg,产值14.34亿元。形成坝区以白菜、生菜、青菜等叶菜类精品蔬菜聚散地为中心,山区以花椰菜、西葫芦、荷兰豆等冷凉蔬菜生产为主,辐射带动山地萝卜、辣椒、菜豌豆等蔬菜小规模连片生产。以小香葱为蔬菜主导作物,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红塔区高原特色优势明显的外向型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成效明显,但红塔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短板弱项。

三、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结构单一

红塔区蔬菜种植以百合科类小香葱为主,其余蔬菜零星种植。蔬菜产业中最具特色和规模的小香葱,2021年种植面积6 441.67 hm2(含复种),总产2.08亿kg,产值9.37亿元。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小香葱在红塔区每年可种4~5茬,周期短、产量高,短短15年间,小香葱种植呈“井喷式”发展,占据了红塔区坝区蔬菜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大面积的连片种植,加上土地流转多年,存在土壤连作障碍,暴发疫病、虫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潜在风险。

(二)标准化程度低

红塔区种植的蔬菜大部分属耗水、耗肥、耗药型经济作物,特别是小香葱,虽然种植户使用节水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但由于种植户为追求最大效益,盲目加大用肥、用药、用水和用膜量,生产种植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过度取用地下水,连作现象严重,管理措施不科学,导致周边农田和州大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产业链延伸不足

红塔区所面临的现实“瓶颈”是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对原料价值挖掘不够,农产品向外输出的还只是原料或初加工产品。红塔区2020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43.5亿元,2021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7.93%。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接近2.4∶1,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十二五”末就达到2.2∶1,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达到了3~4∶1,红塔区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22∶1,差距非常明显,是必须尽快补齐的短板。要着眼长远、稳步推进,既重视速度,更要关注质量,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谋求突破。

(四)品牌优势不明显

红塔区蔬菜品牌建设薄弱,截至2022年4月,全区累计有5家蔬菜企业51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20个、绿色蔬菜品种19个、有机蔬菜12个)。无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蔬菜种植基地261.13 hm2,产品产量1 456.05万kg,产值超过8 000万元,在蔬菜“三品一标”品牌创建方面潜力巨大。

四、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一)优化种植结构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将耗水、耗肥、耗药的蔬菜与粮油作物合理轮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订单农业。加大坝区农田耕地地力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自然资源土地整治等项目,完善农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逐步调优农业种植业结构。鼓励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种植主体科学合理规划和轮作,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二)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科技要发展,人才是保障。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关键在于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研究型、技能型人才以及熟练掌握技术和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探索研究适宜本地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制定农业产业地方标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全产业链升级打造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变思想、坚定不移朝着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方向努力。与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相互隔离不同,现代农业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界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从蔬菜种植角度出发,配土、选种、种植、安全生产到收获、运输、加工,每一个环节有连续性的延伸完成,即可升级获得最大效益。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尽快在设施、技术、产品等方面与国内、国际接轨,延伸产业链、打造大品牌、提升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协调发展。

(四)做好绿色食品牌建设

绿色食品牌建设要以育“龙头”为关键,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土企业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好红塔区“绿色食品牌”。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动绿色食品牌建设成为红塔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鲜明底色。

猜你喜欢
香葱绿色食品标准化
濮阳县细香葱高产栽培技术
标准化简述
香 葱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我与香葱宝宝共成长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