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我就往哪里去”

2022-12-20 07:42杨涛
当代党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李锋志愿街道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杨涛

“我是党员,肯定要冲锋在前!”

“作为党员,能为群众服务,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11月,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越是关键时刻,越见党性修养。从城市到乡镇,从机关到社区,广大党员干部或主动请缨,或闻令而动,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也扛起群众沉甸甸的信任,让党徽在群众身边亮起来,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志愿服务机会要靠“抢”

“接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现需建立小区志愿巡逻队,17日到20日每天4人组队。我们先安排17日的,欢迎大家接龙报名!”11月16日晚9点多,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桥社区志愿者微信群里,志愿者联络员,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团工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龙骊发出一条征集信息。

“我来”“我报名”……群里顿时热闹起来。

“岗位”只有4 个,却引来30 多人报名。见17日的名额已满,有人干脆预定起后面几天的名额。直到深夜,还有人在群里接龙,生怕被落下。

“像是在抢单,真的是‘手慢无’。”龙骊笑着说。

11月16日,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华润凌江社区,张利星(右)和妻子尹健忙着为居民运送物资

“团结一心”是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11月17日上午8 点,鸳鸯街道金岚社区核酸采样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汪鹏正在忙碌。

这是他担任志愿者的第6天,期间他一直在负责核酸采样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现场消杀等工作,上午8点准时开工,中午不休息,下午1 点半收工。

“现在志愿者人手充足,大家分工合作,工作量也减轻了。”汪鹏说,此前,采样点仅有1 个窗口,轮流值守的有五六人,却要面对1800 余名采样居民。

“哪里有需要,我就往哪里去。”很快,正在休假的护士来了,社区老书记来了,党员干部志愿者来了。队伍的不断壮大,让汪鹏倍感振奋,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

团结精神也在群众中间传递。无论是为学生、老人、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还是对高风险区楼栋实施风险管理,大家都全力配合,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鸳鸯街道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总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市能源工会副主席向东介绍,从11月11日起,1000余名来自市级机关、高校、科研单位、中央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两江新区及兄弟区县的党员干部来到鸳鸯街道8 个社区报到,他们迅速下沉,就地上岗。

街道随即成立临时党委,每个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并组建19 支高风险区管理服务队,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分工把口,让所有志愿者分布在防控点位值守、卡口驻守、核酸采样、流调摸排、物资配送、宣传引导、小区巡逻等岗位,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抗疫中”。

夫妻携手奔赴“疫”线

“陈老师,辛苦了,赶紧来吃饭!”

11月14日中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虎溪街道虎兴社区,市教育委员会基建后勤处处长陈明政和志愿者们一起,排查完社区里的居家隔离人员信息。脱掉已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喝完一瓶水,吃了几口饭,他又开始运送物资,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一天下来,步数超过5万步。

“哪里有需要,我就往哪里去。”自疫情发生以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向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发出倡议。市教委机关百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迅速下沉,深入60余个街道社区服务。

除了单兵出击,在抗疫一线,还活跃着不少“夫妻档”“父子档”“母女档”。他们相互支持,配合默契,从家人升级为战友。

市教委督导室(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一级调研员张利星和妻子尹健住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华润凌江社区。11月初,夫妻俩变身志愿者,从帮邻居在网上买菜,到担任生活物资配送员,再到协助医务人员入户采样,两人过得忙碌又充实。

入户采样更为艰巨。小区一栋楼有33 层,每层6 户居民,张利星和医务人员需要一户一户敲门,和居民做好沟通,解答疑惑。遇到家里没人、老人一时找不到身份证等情况,就仔细记录并反馈给社区,安排后期补采。一趟下来,至少得花费5个小时。

“我们夫妻俩都是党员,我又是退伍军人,不管走到哪里,身在哪个岗位,军人本色不能丢!”张利星语气坚定。

20 多公里外的渝北区宝圣湖街道宝石路社区,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刘正宏就地转岗,并带动妻子、表妹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小区内的学校教职员工还发挥所长,为社区如何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出谋划策。

在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63 名党员干部组成临时党支部。得知志愿服务差人手,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卓丽霞赶紧打电话,叫来刚刚结束线上授课的丈夫朱小飞。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红梅和女儿李嘉瑫同赴“疫”线,在她看来,这次志愿服务行动,就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

日行万步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小伙子,辛苦你了哟,扛着米爬了7层楼,快歇一歇!”

12月1日,渝北区两路街道双北街社区,从李锋手中接过一袋大米,居民王嬢嬢热情地递来一瓶矿泉水。

“谢谢嬢嬢,心意我领了,我自己带了白开水,就不喝啦!”李锋摆摆手,缓了几口气,嘱咐王嬢嬢清点好大米、钱款后就匆忙离开。

李锋来自重庆市勘测院,自11月15日下沉社区后,除了在片区值班,他每天还有一项任务:为居民提供“跑腿”服务。

他所负责的片区属于老旧小区,有8 栋单体楼,住着上千位居民,以老人居多。担心一些老人不会网上购物,在社区防控花名册基础上,他主动梳理出一份“特殊关爱名单”,包括近60名保供人员、独居老人、患病和残疾居民、怀孕居民的信息。

对照这份名单,李锋挨个报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从买米买油到就医买药,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和他联系。

不仅是特殊群体,居家期间,普通居民想购买生活物资,有时也会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求助。

抱着“信息共享,精准对接”的想法,很快,他又梳理出一份联系名单,包括社区网格员和周边超市、猪肉店、水果店、药店、诊所、文具店、宠物店等门店的联系方式,并张贴到醒目处。

“我是党员,请居民朋友们放心,我们绝不会收取商家任何好处,也不会索要大家一分钱。”李锋郑重承诺。半个月下来,他每天至少要接20 份跑腿“订单”,日行2 万步,瘦了6斤。

“哪里有需要,我就往哪里去。”在沙坪坝区沙坪坝街道,党员干部志愿者奔走在各个楼栋,为居民“跑腿”送菜,打通配送“最后一米”。在巴南区石滩镇,全镇25 个合作社设置了34个物资配送点,112名党群志愿者走村串户,为居民“代买代送”,让他们安心居家。

党群同心,众志成城。每位志愿者好比一块砖石,虽默默无闻,却异常坚毅。千百个志愿者汇聚在一起,就能筑起一道“抗疫长城”,守护人间烟火,护佑万家平安。

猜你喜欢
李锋志愿街道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爱的力量
热闹的街道
最美的担当
幸福之城
驻村书记
热闹的街道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