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技推广 发展现代农业

2022-12-21 14:35虞建军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农业服务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技现代农业高质量

虞建军/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农业服务中心

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应用,农技推广作为将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工作,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兴化市竹泓镇农技推广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强化农技推广工作以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基本情况

兴化市竹泓镇有1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600人,2021年种植业面积47860亩,其中高效农业8500亩,占17.76%;产养殖面积34800亩,其中高效养殖14900亩,占42.82%;设施规模畜禽养殖年存栏量46万只(头),高效农业发展较好。

高度重视,强化农技推广职能。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镇农技服务中心、村农技小组和农技示范户为一体的农技服务组织体制。二是强化示范建设,建立了由镇农技服务中心牵头的各类服务合作社12家,服务70多个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了近千户农民。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建立了定期不定期培训与各类农技微信群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农技信息培训、发布和指导的平台。

推进有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通过政策补贴三年购进500多台套农业机械,农机普及率达98%。二是加大宣传引导,提高新品种的不断更新,三年先后引进果蔬、畜禽等方面新品种多20多个。三是加大示范带动,提高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效果明显,高效农业得到发展。全镇三年高效农业面积增加4150亩,提高19.7%。其中高效种植面积增加350亩,提高3.4%;高效养殖业增加3500亩,提高31.8%;设施规模畜禽养殖8.6万只(头),提高18.6%。品种更新的十户果农年亩均效益增长16.3%;五户智能养殖户,亩均收益提高30%。三年来全镇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8.9%,高效农业重点村农民农业收入增长19.1%。

不足之处

农技推广助推发展不充分,与农民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的期望仍有差距。一是专业队伍能力还不够。镇上农技人员8名,50岁以上的7名,大中专学历7名,还有聘用的村农技员17名。他们普遍感到在承担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职责时有些吃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开展全程多形式的农技指导力不从心。二是社会服务引导还不够。据对10个专业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调查:只有两家种植葡萄的合作社自己请了外地农技人员定向开展农技服务,多数都是自己摸索和相互学习借鉴来应付着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农民科技应用还不够。镇上青壮劳力中近90%外出务工,在家农民多数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方式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应用不多。

农技推广指导服务不到位,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仍有差距。农业收益高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因素是农技推广能否到位以及农技实际应用的程度。据对10个种养大户调查统计:种植业(以葡萄为例)1.3万元—4.3万元/亩;养殖业(以螃蟹为例)0.13万元—1.01万元/亩。种养大户中有的收益高有的低有的还亏,有的想搞有的不敢再搞。农技推广工作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和农民期盼的原因是三个不适应:一是宣传培训平台不太适应。对现行农技推广宣传培训的满意度还不高,主要是精准度不高、涉及面不宽。二是示范引导方式不适应。据问卷调查:对现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引导的满意度还不高,主要是“想看的看不到,想学的难学会”。三是指导服务能力不太适应。对现行农技指导服务满意度还不高,主要是知识跟不上,能力跟不上。

农技推广工作效能不够高,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一是认识不充分。不少人对农技推广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还不足,对新形势下“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制认识不清。认为农技推广是业务部门的业务工作,公益性的职责能尽力就行,经营性的服务管不了;农民希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多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目标不精准。现行镇上农技推广工作目标主要是完成镇和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还没有真正把有效解决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考核不全面。政府对农技推广单位的考核行政化,单位对农技人员的考核业务化,也没有将农技推广工作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效结合起来。

对策建议

强化农技推广的体制建设,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一主多元体系。重点是要不断强化镇级农技推广组织建设、组织遴选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的社会化经营组织、大力发展村级农技推广组织,着力构建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二是完善主体主导职能;要确立镇农技推广组织的主体定位,增强农技人员的主动履职意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是建立适用人才队伍。要通过定向定期培训在岗人员、招录聘用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年轻人优化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着力提升基层农技队伍整体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农技推广的机制建设,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服务。一是讲给农民听,建立多形式的培训宣传平台,不断完善宣传培训机制。要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实际状况,将传统的培训宣传平台与现代信息化载体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让农民听得到、听到想听的、而且听得懂,着力培养一批胜任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做给农民看,健全多层次的示范引导基地,不断完善示范带动机制。要围绕主导产业(如螃蟹、葡萄等),建立市有示范基地、镇有示范样板、村有示范主体的多层次的引领带动机制。三是指导农民干,完善多样化的指导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公益职能与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和融合的服务机制,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程、精准和高效的指导服务。

强化农技推广的制度建设,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农技推广对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支持农技推广单位与经营组织协同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建立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晋级和年终评优直接挂钩的激励分配制度。二是完善监督问责制度。市业务主管部门和镇政府依法强化对农技推广单位监督和考评;市镇纪监部门将农技推广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实行监督,对懒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予以问责;逐步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三是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市镇财政预算内应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对市镇主导产业发展中农技推广经费应专门立项给予保障,为农技推广注入活力、加大压力、激发动力,更好地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技现代农业高质量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