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新闻主持人与AI虚拟新闻主持人的异同

2022-12-21 06:38钱琨
记者观察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传统

文 钱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特殊领域技术的研发,更是逐渐取代或者颠覆行业的发展。比如最近几年热度非常高的AI虚拟技术,全国相关行业都在尝试使用,或已经完成了测试,或正在策划使用场景,或部分取代现有人力。科技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为人而服务,创造更高效的未来。现有AI技术看似已经解决了很多复杂的难题,可以完成很多传统主持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内容,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也存在很多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主持人。本文主要以新闻主持人为例,浅谈传统新闻主持人与AI虚拟新闻主持人的异同。

新闻传播作用的异同

内容的传播

新闻因为具有时效性,需要及时把内容通过介质传播出去,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输入稿件内容,及时转化成合适的传播形态展现给受众,效率还是非常高的,这个方面还是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的,当然要排除机器出现故障或者死机的特殊情况。传统的主持人需要在准备稿件后播出,同样可以完成这方面的任务,只不过这个备稿的时间会因人而异,专业素质过硬的主持人,能很快地熟悉稿件并播出。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康辉,在一次节目中,临时拿到了一个口播长达22分钟的大稿件,而且是在开播前10分钟拿到的,遇到这个情况,很多人连快速看一遍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康辉可以完整流畅地将内容播报出去,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节目。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主持人都拥有康辉这样的业务素质,而且相同的主持人也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拥有同样的业务状态,毕竟是人就会有失误。在这一点上,AI主持人这样的机器人可以很好地避免人可能存在的失误,因为机器拥有标准化、可复制的特点,内容传播会更加精准、高效。

画面的传播

目前的AI技术可以模拟主持人的动作、形象,甚至可以配合节目内容快速换装,也可以优化主持人的形象,让主持人形象更加完美,打造完美主播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形象是否真的能让受众记住,成为一个偶像级的主持人呢?从实际效果来看,AI主持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达到这一效果。因为一个主持人是需要有特点、有个性的,比如每次播报后的一个抿嘴、点头、微笑等;播报时的乡土乡音、个别字词的不标准等;讲话时的肢体语言、微表情等,这都是构成一个鲜活主持人的必要元素,失去了这些元素,便失去了主持人的灵动,甚至播报时的小口误都能区别于其他主持人,在这点上,AI主持人还做不到,尤其是在维系观众情感的功能上还比较欠缺。

声音的传播

当下有一大部分受众习惯了听内容,比如很多广播新闻节目,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语音传播平台、以高德为代表的导航APP等都在尝试使用AI语音播报,效果还是不错的。语音的模仿技术比画面技术更容易实现,例如在高德导航的时候可以选择林志玲语音播报或者郭德纲语音播报,增加了导航的趣味性和使用性。在收听新闻节目的时候,区分不出是AI主播还是传统主持人,而播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能够完整保留,这也是AI主播成功的方面。当然,这仅限于新闻节目的收听,因为比起区分主持人的特点来说,听众更加在意新闻内容的本身,在意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如果是偏娱乐的信息类节目或者纯粹的娱乐、音乐类节目,那AI主持人是无法替代传统主持人的,比如南京有一档广播节目《欢乐点点》,主持人大葱、薛子已经成为了节目的符号,而他们即兴搞笑的语言发挥也是一大亮点,成为听众早高峰路上的“开心果”。

新闻传播效率的异同

在新闻传播效率方面,传统媒体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的获取和传播更加快捷,每一个平台都在争取更多的用户流量,与其说是在争取流量,不如说是在争取用户的使用习惯。当一个受众已经习惯于每天多次开启某平台,并通过该平台获取大量信息的时候,那平台就需要高频次地更新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满足不了高频次、有价值这两个特点,那很快就会失去原有的用户。在这点上,传统电视台、电台很难同时满足这些特点,除了传统新闻媒体有专门的审核机制之外,最大的难点就是人力的不足。以新闻播报为例,一个业务素质过硬的主持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全天候守在主播台前播新闻,人要吃饭、睡觉才能保持好的状态,即便三个业务素质过硬的主持人三班倒守在主播台,那也难以保障不会有人突然生病,因此,很多地方会采取保二备二,或者保三备三的人力配置,但主持人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全国毕业的主持专业的学生就那么多,能够进入广播电视台的并不多,在电视台能够驾驭重要节目的主持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是这样的人力配置,一来成本极高,二来节目质量势必参差不齐,是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AI主持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新闻传播的高效性上,AI主持人可以满足大量新闻的准确、快速、实时传播的要求,可以满足一天24小时循环播报的需求,可以降低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可以快速复制推广到所有平台,AI主持人形象可以迅速刷屏全网。在这些优点面前,传统主持人面临着时代的考验,一方面是需要有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素质,更要学会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新闻传播价值的异同

新闻需要将最新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情况下,新的内容很容易做到,只要是受众接收到的信息,那一定是报道出来的,那么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要如何区分是否是事实呢?也就是真实性。一方面要看报道机构,另一方面要看新闻的出处,更要看报道新闻的人。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每一个新闻都有记者信息、采访人姓名及身份信息,通过主持人的播报把新闻传递出去,那新闻的价值就有了,可信度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传统主持人的播报对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价值还是有一定加分作用的,因为放眼全国的传统媒体,权威的新闻节目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担任主持工作的,全台的新闻资源集中制作完成后的最后一棒就交给主持人了,可想而知新闻的价值。如果换成AI主持人播报所有的新闻,那么受众就失去了一个评判新闻真实性的依据,失去了一个体现新闻价值的参考,这也是为什么全国会由主持人行业协会来制定相关主持人规范,甚至每个电视台都会有自己的主持人管理规定,比如限制主持人代言、外场主持、社会活动等内容,因为每个主持人都代表着话语的真实性,代表了一个电视台的形象、公信力和价值。从这一点看,AI主持人是无法取代传统主持人的价值的。AI主持人可以完成日常的播报工作,从价值来看,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更有使用AI主持人的优势,当失去传统主持人个人公信力加持的时候,评判新闻真实性可以从新闻出处来衡量,当同样的新闻发布后,受众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播出的内容更加具有真实性、权威性。近几年来国家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出现了不同的造谣、传谣,而细究其出处,大多数都是新媒体平台。受众更希望看到传统媒体派出专业的记者主持人深入现场,或报道、或直播、或连线的方式将事发现场的一手消息传递出来,在这样的新闻里,有的主持人会因为触目惊心的现场而泣不成声、有的会因为突发情况做出应激的举动、有的甚至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失去原有的形象等,这也是新闻价值的一部分,在这方面AI主持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受众也无法通过一个机器人来感受新闻现象的真实和主持人传递出来的情感。

新闻传播场景的异同

很多人都在担心,AI主持人的出现会彻底淘汰原有的主持人,会颠覆整个行业,这一点笔者觉得还是不用太担心的,毕竟机器是服务于人的,机器人有很多方面是达不到真人的能力的,AI主持人只有在特定场景下才适合使用。

重复性很强的场景

就像日常的新闻播报,只要把新闻内容输入机器,就可以让AI主持人通过存储和计算能力将内容播报出来,既快速又准确,成本还很低。尤其很多全天候重复播出的新闻节目,或者有很多新闻全天候反复播报的,就没必要一直耗一个主持人,AI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完成这种重复性的新闻播报工作。在很多景区,也特别适合使用AI主持人,比如道路引导的提醒、游园参观的注意事项、项目的搜索与介绍等等。

恶劣的环境场景

如果很多突发事件需要真人主持人去现场进行报道的话,那么AI主持人可以负责在恶劣环境下的内容播报,比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众很好奇疫情中心、重症病房的医生是如何救治感染者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让AI主持人进入易感染的场所,既不给医生添麻烦,又避免了人员的感染风险。

简单的串联环节场景

很多节目会有比较固定的串联环节,比如某新闻访谈节目中会穿插一些事件回顾,这个时候可以让AI主持人来回顾事件、介绍情况。有的节目会有抽奖环节,可以让AI主持人来处理抽奖信息并且公布出来。有的节目会有演出报幕环节,简单地把下一个节目引出来,不需要发挥和润色,比如在南京的欢乐谷有一台实景演出就是采用了AI主持人的串联,起到了演出的承上启下,效果非常好。

而传统主持人更适合一些创造性很强的节目,这需要主持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临场反应能力。比如访谈节目,这样的交流类节目就必须要有一定阅历的主持人来驾驭,人们更喜欢看鲁豫、董卿、王宁这样的主持人来做访谈节目,因为她们本身就是有温度有特点的人,访谈时能够集中展现她们的智慧和能力,观众看的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话题本身,更多地也在了解主持人自己身上的故事和其不经意间流淌出的丰富阅历。再比如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央视的《开门大吉》、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这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大量创造笑点、创造话题、调节氛围、承上启下、互动交流,主持人反应还要灵活,这就奠定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分量和地位。观众喜欢的不仅仅是节目本身的环节设置和内容,还有主持人的存在,主持人就代表了这个节目,他们互为一体,不可或缺,相互成就。再比如体育解说类节目,这样的节目需要主持人根据比赛瞬息万变的现场来拓展内容,有知识普及的内容、有比赛选手的介绍、有比赛背景的讲解,甚至还会穿插很多八卦新闻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调节气氛,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节根据比赛特点进行把控,非常考验主持人的业务能力。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事情变得超乎想象,因此我们在看到AI主持人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这些不足也许会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改善,但对于传统新闻主持人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始终保持一个居安思危的心态,时刻学习进步,时刻探索成长,时刻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才不怕被替代、被淘汰。本文重点总结了传统新闻主持人的优势与不足、AI主持人的特点与使用场景,以及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当然,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发生着变化,与时俱进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常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应对各种改变。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