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江西省赣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2022-12-22 13:14刘永锋曾剑明
商展经济 2022年22期
关键词:赣州市赣州双循环

刘永锋 曾剑明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1 赣州市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赣州市跨境电商已初具规模

据赣州海关统计,2021年赣州市进出口总值737.4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同期增长46.6%,其中,进口160.9亿元,增长94.9%,出口576.5亿元,增长37.1%,规模、增幅达到历史新高。在“双循环”背景下,赣州综保区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业务新模式的发展,陆续开通“1210”模式和“9710”跨境电商 B2B 直接出口模式。赣州国际陆港相继打通了沿边四大国门和沿海港口群,多条铁海联运班列、中欧(亚)班列及内贸班列线路开通,运输线路辐射面积不断增加。目前为止,我市引进京东、拼多多、小红书、洋码头、集货街等19家国内知名品牌。

一方面,“双循环”背景下赣州市跨境电商发展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扶持。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赣州被列入全国第四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新设立的试点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复制和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等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大力发展企业品牌;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方式的创新,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新经验和新做法;积极开展探索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 宏观政策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发展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赣州国际陆港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建成并通过验收,全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促“双区联动”B2B试点业务,实现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全业务覆盖、全模式运行、全链条打通。

2 赣州市跨境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跨境电商发展规模较小,品牌竞争力不强

根据赣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赣州累计实现1210进口、9610出口81.06万票,订单量是去年的8.1倍,累计实现9710、9810出口近100亿元,增长速度非常快,但跨境电商总体规模不大。但商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较差。由于赣州各县区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各地的特色产业也不相同,难以形成合力进而发展成为知名度大的国际化品牌。尽管赣州市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因起步晚、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原因,赣州市的本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价值,同时缺乏品牌建设持续的总体品牌营销和推广,短时间内无法塑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赣州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与国际市场竞争时略显乏力。

2.2 协同性不强,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包括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机构、相关政府监管机构、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消费者。目前,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业务中会出现海关、外汇、税务、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跨境支付公司、跨境物流企业等众多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力度不够、信息共享不及时的现象而导致通关效率不高,流通成本增加。在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中采取技术创新、整合有效资源构建产业链实现跨境电商内部协同发展,以及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中使海关、税务、金融支付、物流企业等各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信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外部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跨境电商高端专业人才缺乏

近年来,跨境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增长迅速的同时,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事跨境电商的多为中小型企业,缺少龙头企业,虽然近几年赣州经济发展迅速,但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方面的吸引力不及沿海城市,有较多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会选择去沿海城市发展,不想留在条件较差的本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

2.4 法律意识薄弱,影响跨境电商健康发展

在跨境贸易过程中,很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在受到侵权时,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商家或个人因不懂相关法律或维权时间长、程序复杂等原因放弃使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助长了不法分子犯罪的嚣张气焰,导致不法分子更大胆地侵占他人的经济利益等权益。相比国内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因程序陌生、复杂而导致更容易被忽视。在法律领域,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较为滞后,使得电商经营者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意识淡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不畅等原因使得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案件频发,使正常的市场秩序遭到严重扰乱,进而影响了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3 促进赣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树品牌、扩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

首先,招大引强,加大主体引培力度。出台相应的措施吸引亚马逊、阿里、速卖通等国际性电商平台到赣州落户并设立建设区域中心,积极引导当地中小制造企业入驻平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外循环空间。利用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支持的政策优势,努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出口头部企业在赣州布局。赣州市跨境电商在“双循环”大环境下的发展,必须优化其内部流通布局。要依托赣州的产业资源优势,结合赣州已发展起来的核心产业,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赣州的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链建设与发展痛现代化发展水平相结合,形成多集群产业布局。把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南康家具、赣南脐橙、于都等地的服装等产品作为跨境电商重点产品,开发优化符合国外消费者喜好的产品链,把本地企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龙头,不断壮大赣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其次,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竞争力。跨境电商的商品品质直接关系到双方是否成交及其销量,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赣州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一是要健全评估制度,平台要根据自己的现状和需求,以及竞争策略等建立一个科学的采购评审体系和流程,完善评价体系,强化采购队伍,增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二是要考虑到国际需求,做好国际市场调研。跨境电商企业须了解国际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偏好,使得产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销售量;同时,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果产品之间同质化程度高,没有科技含量,就会失去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最后,赣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增强品牌竞争力,提高企业与国际市场一比高下的能力,除提升产品质量外,还应加强经营过程中对产品品牌的塑造,利用新媒体手段,采用网络红人带动本地产品的宣传方式,扩大知名度;同时,利用企业网站优化扩大企业文化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3.2 创新扶持政策及监管体系、加强协同性

首先,加大对本土跨境电商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传统中小型制造企业向跨境电商业务方向发展,开拓国际市场。采用专题辅导和培训方式,对跨境电商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认定要点、程序等进行辅导培训,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让更多的赣州电商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并以此带动赣州市跨境电商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其次,加强内部协同。成立赣州跨境电商联盟,有利于促进双方的行业协作、技术研究、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双赢。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和有限的仓储空间,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造成订单的损失,而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解决各个公司的库存不足,增加利润。在面临风险时,小型跨国电商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产业链薄弱等问题,而跨国电商企业协同机制下,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形成规模效应,面对风险时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共同面对风险及挑战,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完善跨境电商企业联合机制,建立同行业抗风险体系。

最后,加强外部协同。积极探索创新,利用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跨境电商行业交易中涉及的相关主体如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跨境物流等平台和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体系,提升协同监管水平,促进跨境电商业务更好地发展。

3.3 引进和培育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赣州虽然是江西的第二大城市,但因地处内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优质人才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因此要从整体上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的培养适应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赣州市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本地区高校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在教学中实现岗、课、赛、证的融合,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出台措施安排专业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实践,要求一年至少一个月的下企业挂职锻炼,否则在职称评聘时受到影响,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持续教育、在职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促进赣州市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当前本地区相关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储备、需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等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对高端跨境电商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吸引跨境电商人才落户赣州,为赣州市引进更多高端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进而为赣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4 提高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完善法律体系

一是提高对侵权行为的认识,加强普法宣传,不要因为维权时间长、维权程序复杂就放弃维权,加大力度惩处不法经营者;二是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制,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健全完善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及信用管理机制,政府监管部门如检验检疫、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监管部门应做好监管,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三是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知识产权领域知识的培养,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产权保护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发挥具有跨境电商法律知识人才的能动性,减少企业在知识产权侵权等方面的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日趋复杂,各种风险挑战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可把跨境电商作为赣州的新名片,促进赣州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助推赣州特色产业走向“双循环”。从而推动赣州经济走得更科学、更稳健、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赣州市赣州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