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幼儿园教科研探究

2022-12-22 14:33罗琼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科研幼儿园

罗琼

[摘 要] 在幼儿园开展项目活动,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提高幼儿综合素养。自开展“梅烛灯”项目活动以来,以教师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教科研,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的项目探究活动和深入学习提供支持条件,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基于幼儿探究活动的观察,让项目活动更持续、有深度,让幼儿学习更自主、有提升,让教师工作更专业、有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项目活动;教科研;问题导向

王小英等人在《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中提出,幼儿深度学习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因其不仅关乎幼儿当下的成长,还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此次教研的宗旨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充分相信儿童的智慧,以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各种尝试。

一、发现问题——教科研现场的“火花”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目前,研究者和幼儿教师比较认同的项目活动定义是张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提出的界定:所谓项目活动,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生活中某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

如何从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日常游戲行为寻找意义事件,是当前许多幼儿教师在观察或写观察记录时面临的困惑。教师要解决这样的困惑,必须要了解观察是什么,如何基于观察进行分析,调整材料投放,促进项目活动的持续开展。为此,在确立以“梅烛灯”作为项目活动内容开展探究时,教研现场教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活动场所远,组织幼儿去非常不方便,怎么办?梅烛灯是用一条条板凳连接而成的,每条板凳又宽又重,幼儿们撑得起吗?如果以物易物,选择其他材料代替的话,连接处如何固定?用电动工具时,幼儿的安全如何保障?板凳上插了灯笼,灯笼是用蜡烛点燃的,幼儿用火安全吗?幼儿园这么多幼儿,如果每个班开展,区角怎么设置,以前的区角要全部撤掉吗?……

面对教师们困惑的眼神,听着一连串的问题,最好的解惑回答是:教研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让教师们慢慢来,在摸索中前行。

二、探究问题——教科研大厦的“楼梯”

在邀请工匠来园展示后,大班年级组教师带领幼儿们制作梅烛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和教师基于项目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了聚焦式探究。

问题一:板凳很重怎么办?

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板凳很重,使用起来不方便。就这个问题幼儿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泡沫呢?因为泡沫硬比较轻,也好打洞。”“我觉得不好,泡沫是很轻,但是也很容易破,而且我们的灯笼上面要点蜡烛,要是蜡烛摇晃,把泡沫烧着了,怎么办。”“那我们可以用雨塑板,雨塑板硬而且下雨的时候都不会打湿。”“我们用木头吧,因为板凳就是用木头做的,板凳重我们搬不动但我们可以选用薄薄的木板,这样能够有硬度又不那么重。”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调整了材料,用纸板、泡沫板、复合地板代替笨重的板凳。

问题二:使用电动工具危险吗?

就这个问题教研组特地展开了一次教研讨论,列出两个核心问题:

1.幼儿具备使用电钻的能力吗?

2.安全是什么?是让幼儿远离危险工具和物品,还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

经过激烈的讨论,教师决定投放电钻让幼儿尝试和体验。教师简单指导电钻使用方法后,幼儿开始尝试操作。家长提供了一套电钻,发现幼儿操作很规范小心!幼儿们既收获了新的技能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教师脸上也是满满的惊喜。

问题三:用蜡烛不安全怎么办?

在使用蜡烛的过程中发生了新的问题:

1.蜡烛很难平稳地放在泡沫、纸板、木板等材料上。

2.蜡烛的滴蜡会弄得到处都是,还会不小心滴在衣服上、手上,滴蜡也很烫手。

3.蜡烛燃烧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会烧到衣服、操作材料等,有安全隐患。

幼儿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讨论:怎么办呢?可以用什么呢?

“我家里不用蜡烛的,晚上都是开灯就亮了!”“家里的灯都在很高的墙上,我们拿不到呀!”“我知道了,我家停电了就会用手电筒,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我们的梅烛灯比较小要用小小的手电筒。”“我家里也有小彩灯,是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我的礼物,有好多颜色,我们的梅烛灯也可以有好多漂亮的颜色!”通过幼儿们的讨论,大家决定用小型手电筒和小灯泡替代蜡烛。教师不禁感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

三、解决问题——教科研田地的“果实”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问题一:如何设计观察表格,把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下来?

问题二:幼儿在探索中遇到瓶颈时,教师需要介入吗?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呢?

问题三:项目活动不同环节的区分和整合产生矛盾和脱节时,是否需要撤销或者调整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找到新的观察点,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新的发现。

收获一:客观翔实的观察记录,科学系统的记录表格,让项目活动更持续、有深度。

通过明确的观察目标引领,聚焦行为要点,详细地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教师应客观地进行记录,不掺杂主观判断或评判,尽可能避免教师的经验、价值观、标准等形成的思维定式影响对幼儿言行的描述。

通过表格,科学系统地记录观察时间、观察对象、材料投放、幼儿行为实录、分析解读、支持与调整,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记录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教师评价幼儿行为方式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

收获二:适时调整材料投放,进行经验铺垫,让幼儿学习更自主、有提升。

适时调整材料投放,对幼儿进行经验铺垫,既能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和需要,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不同的探索体验,突破最近发展区,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索行为和深度学习。

收获三: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让教师工作更专业、有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揭示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一般规律,系统描述了3~4岁、4~5岁、5~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典型表现,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教师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四、感悟——踏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

教师的工作天然具有研究的属性,他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大量的观察和案例,也有着许多困惑。因此,可以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帮助教师踏上“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问题式教学研究旅程,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师在教学常态下的真实问题。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面对“梅烛灯”项目活动中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每个教师立足教学实践,从自己的视角来诠释“梅烛灯”项目活动平实而温暖的教科研之旅。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1):3-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201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教科研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爱“上”幼儿园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