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担当 找准方位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12-23 04:59马常春
山东农机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马常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立足新起点,对标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农”工作远景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找准农机化在“三农”工作总体布局中的方位定位,找准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交出一份满意的新时代新征程农机化答卷。

一、准确把握内涵,找准农机化在“三农”工作总体布局中的目标定位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领域,既包含农业产业发展,又包含了农村生态、文化、治理和农民生活的协同发展,是最终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一种状态,与“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总要求一脉相承。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进程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良种化、服务社会化、智慧智能化、绿色化、职业化,又都离不开机械化。195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通常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10~15年实现全面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已经步入机械化时代,农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本质是工业武装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简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和农村而言,就是用工业武装农业和农村,使优秀的传统的农耕文明在迈向工业文明的同时,更加灿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

(二)“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定位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十四五”山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县(市、区)达到80%以上,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总目标和到2025年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先行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引领省的发展定位。为推进规划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框架协议,携手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到2025年,拟率先基本建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强省、率先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强省、率先基本建成农业科技强省、率先基本建成农机化强省、率先基本建成农业开放发展强省等五强目标。

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定位,农业机械化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农机化大省向农机化强省转变。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林牧渔加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0%。全省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省。这是新发展阶段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总目标,也是农机化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定位。

二、主动融入全局,找准农机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突破方向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切希望,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大使命,认真思考如何以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农机化力量,走出一条融入大格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突破方向之一,当好农业高质高效的推动者。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从农机装备上看,全省农机总动力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但是产业层次较低,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大众产品趋同化明显,小众产品供不适需,很不适应农业变强的需要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破解难题的路径。一方面,通过农机装备补短板,开展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行动、农机装备产业提升行动、农机应用场景建设行动,让短板齐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优先发展绿色高效机械和智能化设施,加快老旧落后机械的淘汰步伐,让装备强起来。从生产手段上看,尽管山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72%,但作物之间不平衡、区域之间不平衡、产业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畜牧机械化率仅为58.6%,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生产的机械化率均不到50%,还没有实现以人为主向以机为主的转变。因此,必须坚持过程导向,以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为抓手,以“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机化向经济作物延伸,向林牧渔加业拓展,向丘陵山区进军。从稳产保供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必须坚持结果导向,在组织重要农时粮食机械化生产,推进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增收减损提质,加强机械化防灾救灾能力建设等方面,拿出更多硬招实招,保适时耕种,保粮食颗粒归仓,保农田基本建设,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发挥农机化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突破方向之二,当好乡村宜居宜业的建设者。农村变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协同发力,合力攻坚。农机化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绿色发展、智能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助力乡村生态宜居。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无论是保护农业生态条件,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下一步要加速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高效农业机械“利器”作用,通过机械化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传播乡村文明。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状况,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从事科学、文化和其他方面的活动,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公费农科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工程师等政策的实施,培育了一批高学历农机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天地和生动实践,锻炼了一批会操作、懂维修、善经营的农机技能人才;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的遴选和培养,造就了一批基层农机化实用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吸引了一批农村创业精英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发展农机化能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经济、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农村组织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的凝聚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促进乡村治理。另外,要加快农机装备智能化,推动5G、AI、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推动机械生产与乡村建设相适应。

突破方向之三,当好农民富裕富足的助力者。农民富裕富足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把农机单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来对待,看重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农机的作用正在向载体、替代、增效等方面延伸。可以说,农民增收致富,农机化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一要更加突出发挥农机的载体作用。加速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作物产量,让农民多打粮。农机作为各类农业先进技术大范围实施的有效载体,可以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这几年,全省重点推广了精量播种、精准施肥、高效值保、低损收获、谷物烘干等10多项新技术,农机在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超过10%。下一步,“农业科技展翅行动”的深入推进,将为农机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二要更加突出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务工性收入,让农民多挣钱。从当前农民收入的结构来看,大约40%来自家庭经营,40%来自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还有20%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近几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根本的出路在于拓宽增收渠道,将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提高务工性收入。“十三五”期间,全省超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平均每年200万。没有机械化的替代和支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不可能实现稳定转移。韩国现在的农业人口比例是10.8%,日本是5%,美国为1.68%,我们是40%,农机化在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方面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三要更加突出发挥农机的增效作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快致富。据专家测算,我们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成本大都占40%~50%,多的达到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以下。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机械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要继续加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推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典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使农机化在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和提高规模效益、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切实担负起“主力军”重任。

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当好农业机械化答卷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题人。赶考之路任重道远,如何向新时代交出满意的农业机械化答卷,需要我们农机人共同回答。

第一,讲政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拥护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到农机化工作,要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目标,把重心放在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来。

第二,有情怀。心中有情怀才能装着家、国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从下乡知青到党的总书记,从主政地方到领航中国,始终怀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我们,对土地对农民应该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对农机化有着一份割舍不断的情结。“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就是我们农机人最朴素的情怀和初心。要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由己而家,由家而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体现家国情怀。

第三,敢担当。有担当才能有作为。我们的担当体现在哪里?体现在,面对“走在前、开新局”,我们是否措施够硬、本领够强。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我们是否能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状态,补齐农机化工作短板,实现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能否以“一马当先”引领“万马奔腾”,这需要我们在奋进新征程中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第四,守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廉洁勤政是“1”,其他工作是“0”,只有把“1”立住了,工作才能不跑偏、有实效,否则一切都是“0”。特别是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时,要提高警醒,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远离高压线,尽职尽责、如履薄冰,算好“政治账”“利益账”“良心账”,做到办事不离“章”、行为不越“轨”。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