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与途径

2022-12-24 22:21何星亮
关键词:新疆民族精神

何星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社会与民族学院,北京 10248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文化润疆”概念,并把它作为治疆方略五原则之一,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1]。

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首先必须要完整、准确领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必须科学、准确理解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和途径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对标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润疆”的指示精神,确保文化润疆工程顺利实施,需要深入研究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和途径。

近两年来,宣传干部和科研人员撰写了不少关于文化润疆的文章。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22年7月,共约150篇。各人的研究视角不同,观点也各不相同。笔者就文化润疆的性质、目标、任务和途径略作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文化润疆”的提出及其性质

“文化润疆”理念是随着中央治疆方略的发展和完善而提出来的,是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创新性发展。自2010至2020年10年间,治疆方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2010年举行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提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治疆方略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两原则。他强调:“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

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治疆方略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三原则。他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3]

2020年9月下旬举行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仍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但发展和完善了治疆方略。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1]

自2010年至2020年,治疆方略从“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二位一体,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三位一体,再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五位一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随着新疆局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总目标和治疆方略,也彰显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不断完善和升华。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首先必须明确文化润疆的性质。从治标和治本的角度来看,文化润疆属于“治本”之策,而“依法治疆”属于治标之策。新疆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重在治本,不能满足于治标而忽视治本,更不能为治标而影响治本。自2014年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之后,中央提出采用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方法。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执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治标方面启动反恐专项行动,在治本方面启动“去极端化”活动。极端思想传播的渠道得到有效控制,宗教极端氛围逐步淡化,部分民众头脑中的极端意识逐步消除。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巨大成功。2022年1月下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乌鲁木齐开幕,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新疆社会大局正从‘由乱到稳’向‘由稳到治’迈进,已连续5年无暴恐案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件持续下降,实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多年来对平安稳定的渴望与期盼,各族群众安全感、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持续增强。”[4]

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是新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消除极端主义及其活动,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理;也要靠治本,消除极端意识,提升群众科学理性和人文素养水平,从思想源头上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防线。治标和治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从治标活动中促进治本,从治本活动中强化治标。

新疆工作关乎全党、全国发展大局。文化润疆工程是党中央从全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大局着眼提出来的,是依据新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提出来的,应时代之需、润民众之心的重要战略方式。

文化润疆作为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通过包括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发挥着文化教育、观念整合、心灵陶冶、价值认同、精神升华的作用,为新疆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筑牢思想长城。

二、文化润疆的目标与内涵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仅需要明确文化润疆的性质,而且必须明确文化润疆的目标与内涵。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与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一样,仍然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新疆工作的总纲,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总目标来谋划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也一样,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围绕总目标来部署。

实现治疆总目标,必须强化“五个认同”,而“五个认同”的关键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四个自信”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同样,在“五个认同”中,最基本的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只有高度认同中华文化,才有可能认同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以什么文化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这也是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以下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润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7]。革命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文化。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7]。

其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明确以什么类型的文化滋润新疆各族人民。关于这一点,必须明确文化的概念及其分类。关于文化概念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外有学者统计,1952年有164种,80年代末已超过250种,1998年有近500个定义。至今没有一种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定义。关于文化的概念,一般分为两大类: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概念一般把“文化”与“自然”相对应,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文化”条目称:“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概念也有多种分类: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二分法即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三分法把文化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四分法把文化分为四层,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风民俗)和心态文化(意识、思想与价值)。

我国行政和事业部门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人类的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又可以分为狭义、中义和广义三类:狭义的精神文化主要是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艺术内容,此类精神文化主要是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中义的精神主要是包括意识、思想、理念、观念、信仰、理论、道德、价值和精神等文化现象,主要是宣传部门负责管理的文化。至于广义的精神文化的内涵,也说法众多,没有共识。笔者认为,广义的精神文化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观念形态文化”或“意识形态文化”,包括意识、思想、理念、信仰、理论、道德、价值、精神、思维方式和性格等文化现象;二是“艺术形态文化”,包括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电影及体育竞技活动等文化现象;三是“知识形态文化”,包括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医疗知识、卫生知识、生态知识等文化现象。本文所谈的文化润疆中的文化,即广义的精神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艺术形态文化和知识形态的文化。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以先进的思想、理念、信仰、理论和道德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及民族精神等观念形态的文化,以科学的社会知识、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以优秀的音乐、舞蹈、小说、说唱、戏剧、电影及各种体育竞技活动等艺术形态的文化,浸润新疆各族群众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通过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如前所说,文化润疆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实现总目标的关键是增强“五个认同”。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润新疆各族群众,以观念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艺术形态的文化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

三、文化润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文化润疆的核心是人,贯彻落实文化润疆方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围绕当前新疆各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工作,必须了解和明确文化润疆的主要任务要求。目前,最迫切的任务要求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体现需求性。满足新疆各族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文化润疆的主要任务之一,使新疆各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富裕”。马克思认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8]“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9]

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仅在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不是真正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他强调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必须“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0]。只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同得到满足,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实现,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富裕”,作为全国人民向往的目标,自然也是新疆各族人民向往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看,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以优秀的音乐、舞蹈、小说、说唱、戏剧、电影及各种传统体育竞技活动等艺术形态的文化丰富新疆各族的人民的精神生活;二是以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医疗知识、卫生知识、生态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的知识,使新疆各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富裕”。

2.消除极端性。从2014年开始的“去极端化”活动,成效显著,基本上消除了部分人头脑中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意识。近几年来,新疆自治区“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宗教极端思想得到有效整治,最大限度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和传播渗透的土壤,最大限度保护各族群众免受极端主义侵害!”[4]近五年来,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必须进一步铲除三股势力生存的土壤,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消除极端性,既要以先进的思想、理念、信仰、理论和道德观、价值观、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及民族精神等观念形态的文化消除部分人头脑中的极端思想,也要以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医疗知识、卫生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消除极端主义生存的土壤。“推出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加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利用,深入阐释其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4]通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大力发展繁荣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在新疆各族群众中起到“筑同心、强信心”的作用。

3.增强共同性。增加文化的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文化润疆的主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12]必须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在坚持“同”的基础上,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根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共同性的核心内容;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也必须坚持共同性;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差异性。因此,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以“五个认同”和正确的“五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新疆各族人民,以增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从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正确的“五观”成为新疆各民族的共同观念。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文化润疆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增强文化共同性的主要方式之一。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13]做好新疆工作,要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这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不冲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义务,各民族都应该学习掌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阻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在新疆各民族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提升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化的产物,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密切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具有科学性、理性和世俗性的特点。追求文化现代化是各民族共同的愿望与诉求,是新疆各民族共同向往的目标,新疆各民族成员都希望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现代化新疆,弘扬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断增加各民族的祖国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加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全社会中形成崇尚科学理性、文明进步和反对迷信、拒绝愚昧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崇尚现代知识、现代理念、现代价值、现代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提高各民族的现代文化素质,引导新疆各族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为实现新疆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有序、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这既是新疆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的措施之一。

做好文化润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提升新疆各民族的现代性。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3]。在文化润疆过程中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文化润疆的途径和方式

开展文化润疆的工程,必须明确文化润疆的途径和方式,才能较好地实现目标和任务。做好文化润疆工作,必须以“润”为特点,以“融”为纽带,以“人”为根本。

1.润物无声,形象生动。润物无声是文化润疆的基本方式之一。文化润疆不宜搞急风骤雨式的运动,应在“润”字上下功夫,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要做到精准聚焦,用情用心,广泛深入,持久不懈。“润”要明确目标与对象,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润”要注重成效和结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浸润感染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春风化雨,久久为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象生动也是文化润疆的基本方式之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面向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不能总是干巴巴那么几条筋,要把通俗生动、喜闻乐见的手段都运用起来”,“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真正入耳入脑入心”[14]。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创新方式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2.立足新疆,挖掘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为此,必须“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15]。

立足新疆、挖掘历史的任务之一是深入挖掘历史上新疆的历史文献、考古文物等资料,以强化新疆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和正确的“五观”,消除极端思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新疆2000多年的历史,是汉族与新疆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众多的遗址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应该深入阐释各种历史文献、考古文物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再现古代汉族与新疆少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屯垦戍边、共同建设新疆的历史画卷,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充分挖掘新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润疆服务。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新疆非遗馆建设,举办非遗展示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4]。新疆少数民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舞蹈和格言谚语,还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等文体竞赛活动,可以丰富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消除极端思想。

3.创新传播机制,拓宽宣传渠道。近几十年来,传播机制和方式日新月异,党和政府的宣传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确保文化润疆工程顺利实施,必须创新传播机制,拓宽多元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能力和效力。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短视频社会化时代”,群众接受文化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对宣传部门来说,一是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用好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讲好新疆历史故事、各民族共同开发新疆和保卫新疆的故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大政方针。二是要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维度,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创新传播模式,增强受众的新鲜感和互动交流。只有创新宣传教育理念、体制和机制,创新内容和形式,创新方式和手段,才能做到既有思想的感召力,又有文化的感染力,才能凝聚共识和赢得人心,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综上所述,“文化润疆”的提出是中央治疆方略的发展和完善,文化润疆是治本之策。文化润疆的核心是人,应采取有效方式开展文化润疆工作:一是“以文润心”,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二是“以文化人”,提升各族群众的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观念;三是“以文育人”,丰富各族群众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和医疗卫生知识等。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可操作性。文化润疆的过程,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使用的全过程,融入宣传教育、文学艺术的创造和使用全过程,融入政策、制度、法规、条例等制订和使用的全过程。通过文化润疆,增强新疆各民族的“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