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

2022-12-25 13:08覃丽君
中国民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

覃丽君

柳州市行政审批局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界定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事业单位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优秀人力资源充分运用利用,满足事业单位当前以后今后发展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一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组织、协调与配合,使人力与物力保持最佳,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事业单位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事业单位走的每一个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慎重考虑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管采用怎样的工作方式,每一项工作都是经过详细部署的,因此,战略性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特征。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动态性。社会在不断发展,新事物也在不断涌现,事业单位设置的部门和岗位明显增多,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最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人性化。在当下,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更加重视人性化管理,时刻关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利益不受侵犯。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做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事业单位也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并没有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全落实,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抱怨等思想,不利于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其次,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是指导行为的重要条件,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开展工作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但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一方面不能够认识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导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

(三)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因素

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单位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良好的单位文化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文化氛围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事业单位也在加强单位文化建设,试图通过文化来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其次,内部员工结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千差万别,部分岗位也开始出现老龄化状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够一刀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进。最后,人才市场竞争程度也会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果当前人才市场中人才数量过多,那么在这个时期事业单位可以提高人力资源招聘的力度,招聘上的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会提升。但是如果人才市场人才数量供不应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能会减少人力资源招聘数量,而且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的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员工积极性理念

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影响事业工作质量与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我国事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管理人的工作,在工作中也是主要有人打交道,事业单位通过进行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管理方式,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树立起较为强烈的工作积极理念,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并且不断地为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出谋划策,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作用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涉及的领域十分多样化,比如医疗、科技、卫生、教育等等,所以事业单位设置的岗位和部门众多,虽然事业单位的这些费用都是由政府支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组织机构臃肿、人力资源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或者减少各个部门或者岗位的人员,一方面保证部门人员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支出,可谓是一举两得。事业单位有责任和有义务承担起社会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在促进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职能中功不可没。

(三)建立组织与环境

组织与环境对事业单位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调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积极地为单位人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营造了一个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架设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桥梁,能够很好地处理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促使单位各个工作部门在开展工作中密切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更加协调的工作组织与环境。

(四)人力资源建设与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敬业度

员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可以为事业单位创新工作思路,将更加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应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将每一项工作细节落实到实处。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保障,解除事业单位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其以更加激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事业单位建设中去。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单位人员每天要处理各种类型的事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压力。事业单位员工作为影响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繁重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是提升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一系列的激励内容,但是员工的积极性依然不能提高,导致这种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人力资源部门不能将激励内容真正实施,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有待于提升

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也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有着一定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内部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就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手段来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使事业单位奖励机制能够始终满足员工需求,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从当前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能力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并没有深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脱离了群众,采取的措施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引起事业单位的关注。

四、解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

激励是当前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为了促进激励内容进一步落实,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俗话说“不患寡患不均”,这一句话进一步印证了公平对于团队或者组织的重要性,如果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在不公平的激励氛围中,工作积极性将会大大降低,基于此,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中必须保障激励的公平性,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对应的薪酬,同时也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实行差别激励。事业单位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众多,而不同部门和人员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量也不同,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激励机制中应该加强对部门岗位工作人员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的分析,实行差别激励,对于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工作责任重的部门和人员给予更多的福利待遇,同时适当减少工作量少、工作难度低、工作责任轻部门人员的福利待遇,通过差别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树立员工积极性观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要想充分树立员工积极性观念,必须要从多方面切入,逐渐转变员工的思想,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事业单位工作中。首先,事业单位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单位文化。比如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活动,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比赛活动中,在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工作生涯中加强学习,树立积极性意识。其次,事业单位可以以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介比如微信、抖音等平台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宣传积极向上的工作观念,也可以宣传先进组织和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最后,事业单位还要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树立积极性意识。事业单位是有着强烈荣誉感、厚重历史文化氛围的单位,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这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工作人员树立积极性观念。比如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多与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通过密切沟通,工作人员能够对事业单位建立起归属感,更加积极饱满地参与到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意识的培养与转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持之以恒,持续有效地培养工作人员树立积极性意识。

(三)强化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强化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可以为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关注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发展。首先,事业单位要更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相对成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事业单位员工必须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其次,事业单位要创新人才培训模式。事业单位要创新培训模式,将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应用到提升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上,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开设APP线上培训平台,实行修学分制,事业单位的员工要进入线上培训系统进行学习,线上培训平台对员工的学习情况作出科学的评分,强化事业单位员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用扎实的理论来丰富自身,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强化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四)提高激励和管理部门工作水平

首先,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权力,这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有自由行使权力的机会。其次,事业单位要统筹各个工作部门,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工作部门和人员众多,只有各个部门人员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才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后,事业单位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考核工作,重点考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成绩,督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提升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准备。

(五)加强人事管理自主权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岗位管理,在岗位人员管理中要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录用,真正实现干部身份从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聘用转变。其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工作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人员应该予以公示,让其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部署,发挥岗位优势,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如果公示人员屡教不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运用人事管理自主权,对公示人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增加对其的考核内容,降低其薪酬水平等等,从而实现对单位内部人员的全方位管理。

(六)加强单位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单位文化是事业单位的血脉和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加强单位文化建设也成为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表现。基于此,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意识到单位文化对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让员工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将自身的发展与单位发展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在单位文化建设中,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创新管理观念,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事业单位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单位文化内容,保障单位文化始终为事业单位人员所服务,逐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论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是当前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人员管理的主要部门,在工作中必须承担起工作责任,肩负起历史使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你追我赶,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会发挥部门工作优势,督促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单位建设中。

猜你喜欢
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