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要了“形式”别丢了“内容”

2022-12-25 04:58李玉娟
考试周刊 2022年44期
关键词:活动形式英语课形式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英语课的元素越来越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比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也有不少英语课存在片面追求教学形式、脱离教学内容,最终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目的的情况。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应该明确英语课堂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思考英语课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问题,让教学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让英语课堂变得更高效。

关键词:英语课;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117-04

新课标的推行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全新的挑战。经过多年实践,以及观摩各种类型的课例,笔者发现传统的“chalk and talk”英语模式慢慢地在消失,特别是公开课上,执教者都经过精心地准备,课件中加入了各种素材,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然而在一些课例中,总觉得不够完整,有趣味性,却不够有广度;有宽度,却不够有深度等。总而言之,为了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挖掘,课堂并不高效;教学形式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一、 明确英语课堂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一)形式和内容是对立统一的

辩证思维主张无内容的形式或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课堂中,教学的活动形式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设,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方能更加促进教学的进展,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如:在一些英语公开课上,学生讨论的环节,会播放一些柔和舒服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分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课堂的氛围。但是如果教师选择音乐时缺乏认识,选择一个动感刺激的音乐,却会适得其反,可能就成了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思维的噪声。

(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在教学中反对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要对教学活动的形式有所取舍。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信息量也不大,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

教學表示“食物”的单词,如noodle, hamburger, rice, meat, beef, cabbage等时,教师带了一堆的实物到课堂,看似非常直观,也非常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课堂上应该能非常热闹。但对已经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就没必要“小题大做”,直接用图片或是简笔画呈现会更方便快捷、经济实效,也不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二、 遵循英语课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原则

为了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内容,在对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引下,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做到不偏不离,践行英语的核心素养。

(一)有效性与趣味性原则

一节课中在对教学内容保证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既有趣又有效的活动形式,教师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放到特定的情境里面,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真实的问题”,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产生有趣又有用的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提倡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能让同行们学习仿效。

如,某节公开课上,教授有关颜色的单词,在教完单词black, white, red后,教师出示一杯红颜色的水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回答:“Red.”教师又出示一杯黄颜色的水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回答:“Yellow.”接着教师把红黄两杯水混合,再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惊呼:“Wow.”教师揭示:“It is orange.”接着用黄蓝混合教“green”,用红黑混合教“brown”。这样巧妙的设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其既习得了课本知识,又增长了课外知识,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当然,也不能过分求“趣”,以免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把握好“度”,讲究有效性,一些抽象的知识不能照本宣科,要把它生动化具体化。如,“Time”一词,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时差问题,如果只为了完成任务,不考虑孩子的知识水平,去讲解抽象的“什么是时差、什么是纬线纬度”地理知识,孩子会感觉难以理解,对学习会产生惧怕情绪。但如果是带入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太阳的道具,边描述边演示,再让学生去操作、演示,他们就更能明白时差的问题:地球从东向西自转,太阳出现的时间不同产生昼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生动的视频,如,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了卡通片《猫和老鼠》的片段,结果学生们是被吸引住了,却久久未从情景中回过神来,甚至有几位学生一直在窃窃私语着动画片段的情节。

(二)目标性和情感性原则

课堂活动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指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合作、探究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还要让学生在学科的传授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如,小学英语粤教粤人版五年级下第二单元Vacation Plans,讲授交通工具,为了完成目标语言的教学,设计“小猪佩奇一家人去旅行”的故事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佩奇一家人”去由远到近的不同地方,如北京、湖南、广州、珠海、香洲区、海滨公园等,做出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在此活动中,当讲授到“by bike(骑单车)”的工具时,给学生了解当下的绿色出行方式“共享单车”,还有提示“未满12周岁不能骑单车上路”等知识。在此节课中,在完成目标语言的同时,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渗透了交通规则教育。由此可见,在完成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目标和情感意识,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把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融入生活实际中,也是当下新课标对英语课的要求之一。

又如,粤教粤人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话题“Keeping Clean”,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先观察和摸查身边的一些公共卫生情况,并让他们拍照,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PPT,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应用句型“We should...”“We shouldn't...”来表达自己的调查结果。从而以小组为单元,讨论我们在课堂上或公共场所应该干的和不应该干的事情,经小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动手制作一些文明标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此环节,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强化了孩子的文明意识。

(三)实践性与交际性相结合原则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体现的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实践性和交际性的重要性。我们尽量寻找一些和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材料,把语言知识放入特定的语境,真实地使用语言,感受语言,让他们在兴趣的牵动下,去参与课堂,多讲多听多练习,最终获得语感,自然而然地习得外语。

在英语教学活动形式上,有很多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如,某教师教学“Feeling Sick”一课,主题是“了解病状并给出建议”,学习词汇有have a fever, have a cold, have a toothache等,学习表示建议句型有“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drink some water”等。课中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了一个医生和病人的对话,然后让学生扮演医生,穿上白大褂和戴上听诊器,为一些生病的人看病,给他们开药方,学生的表演像模像样,情景非常的真实,学生一学就明白了语言的使用场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再如,教学“directing the way(指路)”的句型turn left/right/go across/across from等,小学生的方向感比较差,单纯地看平面地图,他们经常是分不清左右,导致错误地指路,但如果通过下载网上的动态的卫星地图,进而一步一步地描述讲解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学生如身临其境,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丰富性与深刻性相结合原则

在对课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基础、能力等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对英语课堂来说,丰富性和深刻性可以体现的方面有很多,首先,从内容的丰富性来说,在处理教材内容上,可以增加和教材相关主题的课外内容,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课外的延伸,如果知识只是锁定在课本,那学生学的知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的。比如,粤教粤人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easons and Weather”内容,讲的是季节和天气,在本单元主题的引导下,学习的过程中,设计猜测“自然和天气”的活动:①根据动物猜测,When the ants are moving,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②根据果实猜测,When the apples are ripe, what is the season?③根据服饰猜天气和季节,When people are wearing skirts, what is the season and weather?其次,從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来说,一个知识内容,我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营造课堂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学中玩,我们再以“Seasons and Weather”来举例,可以把相关的句型用chant, song, game等多种形式去呈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内容和形式的深刻性方面,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体现层层深入和递进的维度,如在教学“transportation(交通工具)”时,进行课后延伸,设计的活动是:Do you know the transportation in the old days? Can you guess the transportation in the future?(你能猜想旧时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能猜猜未来的交通是怎么样的吗?)学生学习了现代的交通工具,很有必要去了解过去和未来的交通工具,让学生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这样就是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度,体现课堂深刻性的一种活动形式。

再如,如教单词“noodle(面条)”时,不能只是简单拼读和书写,要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词汇。根据现代丰富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多种“noodle”,如fish ball noodle/beef noodle/egg noodle/tomato noodle等。我们还可以设计“面条主题餐厅”的语境,学生既习得单词、操练单词,又增加了容量;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又让英语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一般分为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在对读后的处理上,是最能体现课堂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环节。如在五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了有关“Dream Job”的文章,读后(post-reading),让学生小组展开具体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dreaming job? 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your dream job? Can you tell in detail? Eg: Where to go? What to do? How to do?”让学生们了解了除了课本外的其他职业,以及各种职业的不同,不同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的方法,到最后上升到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并鼓励他们实现理想职业,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符合核心素养的学习观。

(五)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形式。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有序性,还要体现一定的梯度,要先有输入,再有输出。以教学英语数词1~100为例,先教拼写和发音,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掌握规律,然后应用在各种实际场合,比如:听口令,准确翻开课本的页码、交给学生说电话号码等,最后设计听写号码的活动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上,要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只有提供多的语言输入的可能,让学生多听,多说,学生才能进行更高要求的读和写,也就是语言的输出才有可能,否则,活动将没法进行。如,一节词汇对话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大部分时间是以跟读和问答的形式来进行,单词对话也已经做了呈现,紧接着设计角色扮演,然后编对话等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他们的听和说有很好的帮助,而且看似任务也是完成了,还没有读流利,个别发音还不准确,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活动怎能操作顺利?学生语言输入的时间不够,在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陷入困境,并且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 认识英语课上活动形式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在一节课中,只要我们心中有规则,心中有课标,围绕课标,就一定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只有这样的课才能有高度和深度。当然,在一节课中,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我们都要围绕单元的主题,不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总而言之,教学的形式可以五彩斑斓,学科素养要求培养英语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我们要设计出集知识、实践和创新为一体,以及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等融合的活动教学形式,最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会更真实有效,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36-38.

[2]吴非凡.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J].未来英才,2016(13):110.

[3]赵昌汉.英语公开课指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3):33-36.

作者简介:李玉娟(1979~),女,汉族,广东珠海人,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活动形式英语课形式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生本视阈下英语动态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快乐的英语课
哪本书都一样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