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返乡入乡大学生创业群体研究

2022-12-26 17:17史珺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8期
关键词:群体人才大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党和国家对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针对乡村人才短缺、综合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反复强调引入各类新型人才加入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他们精力充沛,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愿,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核心力量。当前乡村建设进入提质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作为壮大乡村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将参与乡村社会经济建设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此,有关返乡入乡大学生创业群体个性特征、共性特征及创业能力等维度的讨论和研究,成为当下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高校扩招、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口数量庞大且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他们面临更大的变数与考验。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1 076万,规模和增量再创历史新高。不论是社会公共岗位还是公司主体都难以吸纳如此庞大的群体,因此毕业生自主创业及社会化就业是平稳大学生就业局势的主要方向。同时,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善治、乡村文化繁荣等均离不开人才的调动和激活作用,而乡村地区现有的人才存量和外生人才增量还不足于支撑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乡村亟需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等高素质复合人才。因此,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大学生群体返乡入乡,既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选择,也是乡村振兴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大学生群体普遍心系国家发展,国家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他们当中得以明显增强。一些院校组织开展的深入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再次帮助大学生在参与乡村生产活动中或与农民互动过程中重新认识乡村,并树立建设乡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表现出超越实际年龄的成熟,并擅长与人沟通交流,这一身份特质和素质禀赋十分适应乡村发展需求。可以说,返乡入乡大学生创业群体所具备的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正是当前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特质。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挑战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及乡村相关部门应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空间,充分激发创业大学生群体异于一般创业群体的属性优势,在乡村场域中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多向度的支持。近年来,各地持续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构建了融配套建设、创业补贴、贷款支持等为一体的返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体系,为大学生群体焕发夺目光彩搭建了广阔平台。一些有利措施如:2018年起南京市为返乡入乡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场地;2022年江苏省人社部门发放创业补贴1.71亿支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创业人员自主创业;2022年海南省针对大学生个人返乡创业的担保额度提高至30万等。

当前,各地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乡村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以特色品牌为引领的“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同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多方联动融合,乡村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提升,城乡一体化稳中向好。乡村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广阔空间,大学生返乡入乡参与乡村建设、投身新业态、从事新经济,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因此,返乡入乡大学生创业群体理应成为乡村人才振兴、“双创”重点支持对象,高校、企业、乡村理应为大学生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共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评价保障机制,聚力掀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高潮”。

猜你喜欢
群体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