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022-12-26 23:54柏瑞芬
种子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邹平试验田养分

柏瑞芬

(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滨州 256200)

肥料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是当前我国大力推广的新型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分析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适配度是发展邹平市粮食产业的重要任务,以种植试验来验证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十分必要。

1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介绍

1.1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原理

随着农业发展,人们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关注逐渐增加,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通过有效手段为耕种土壤进行补充养分,并通过人类的主观干预培育土壤,以满足更高种植要求。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通过人为措施提高耕地土壤肥力、完善土体质量,培育更加适合耕种的土壤,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改善被破坏的土壤结构,以推动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包括增加利用有机肥、合理规范使用化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借助相应手段,对土壤质量差、土壤pH 值不平衡等情况进行改良。土壤培肥可通过增施绿肥和扩大豆科植物的种植面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生产能力。也可以在收获农作物后将处理过的秸秆撒在耕地上,通过人工翻压等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加快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施加有机肥是土壤培肥最简单的措施,对提高土壤质量作用明显。

实施土壤培肥技术还可以确立科学合理的轮作方式,注意耕地的使用年限,避免过度消耗耕地地力,适当扩大种植豆科植物种植面积,可有效改善土壤自身的性质。应根据具体的土壤结构和特点,合理进行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工作。

1.2 推广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壤结构发生了改变,耕地质量急剧退化。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华北地区的土壤厚度较20 年前减少了5 cm,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当前,部分耕种区过度开发土壤资源,以掠夺性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破坏,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土地、耕地资源,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效施肥技术,导致大片耕地肥力下降、水分流失、土壤质量严重退化。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推广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十分必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粮食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传统的种植方式对于化学肥料的运用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有害化学成分成为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2 邹平市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试验报告

邹平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地处山东省中北部,与黄河邻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邹平市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年粮食总产量能达到80 万t 左右。为进一步提高邹平市粮食总产量,对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具体如下。

2.1 试验前期准备

首先,选择邹平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为本次试验的农作物,并对试验种子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种子质量不会影响试验结果。

其次,选择试验土壤,确保土体厚度达到1 m 以上,要保证不同试验田的质量相同,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与监测,确定所选试验田土壤质量符合试验标准。

再次,对试验田进行整地处理,通过平地机等器械平整试验田,在特定地点开挖修建地埂,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科学仪器把控玉米种植深度,根据邹平市试验田的基本情况,确保本次种植的耕作深度控制在25 cm 以上,保证试验的土壤下层夯实、上层松软,以保证耕种作业顺利进行。

2.2 试验概况

2.2.1 培肥情况

在玉米种植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施肥情况。播种前,专业技术人员将腐熟的农家肥通过翻压的方式施用在试验田土壤中,并严格控制有机肥的用量,按照2.25~3 kg/m2的施用量进行施撒。同时,严格将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控制在0.37 kg/m2左右,商品有机肥的施用量为0.02 kg/m2。

通过放线菌等方式对土壤进行微生物施肥,试验性地在部分试验田放置蚯蚓,利用蚯蚓松土提高试验田土壤吸收有机肥的能力,进而促进玉米生长。试验过程中,严格监控玉米生长情况,制订合理的按需施撒肥料计划,在沙质性试验田中掺杂土杂肥;在酸性土壤试验区域,注意掺杂碱性物质平衡土壤的pH 值。

试验中对无机肥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监控,根据邹平市试验田的土地质量和玉米作物的需求,确定以0.02~0.03 kg/m2的施用量施加无机氮肥。在追肥时期,灌水施撒适量磷肥。监测土壤肥力情况,根据土壤的微量元素值来确定无机肥的施用量。

头茬玉米收获后,加强对耕地肥力的监控,将秸秆等搅碎翻压在耕地中,以秸秆还田的方式再次进行土壤培肥工作。秸秆还田应根据邹平市土壤质量进行具体调节,规范秸秆的长度和质量,长度以8 cm 左右为最佳,同时严格控制秸秆的用量,秸秆施用量为4~6 t/hm2。

2.2.2 玉米生长情况

根据播种流程,将玉米种子播种在试验田中,时刻关注作物生长环境,尤其是光照、水分的补充工作。15 d左右玉米作物开始出芽长叶。

进入幼苗期,科学规划光照时长及补充水分,定期观察、比较玉米的出苗情况,按需施肥,促进玉米根系、叶片的生长。玉米花穗期,严格封行,相关人员应做好养护看管工作。

进入第一个成熟期后,专业技术人员对玉米的苞叶进行观察,确定玉米成熟程度及采摘玉米范围。首次收获后,对耕地的土壤质量进行评测,确定再次播种时间。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土壤培肥技术对养分的影响

在试验中可以发现,施撒无机肥和有机肥都会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施撒无机肥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有机质的正常积累。在单独施加有机肥的试验田中,检测发现有机质含量达不到粮作物的正常需求。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体比较,只有将无机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比施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在土壤培肥技术种植玉米试验中,通过多次对玉米产量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性质指标进行采样分析,得出玉米种植试验的结果。施撒有机肥的量级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中磷含量的影响较大,以1.5ON 处理和3ON 处理为例,1.5ON处理与CK 处理相比,可提高124.5%的土壤有效磷含量;3ON 处理与CK 处理相比,可以提高217.9%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用有机肥对于土壤中的钾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1.5ON 的处理较CK 处理可以提高21.39%的土壤速效钾含量;3ON 处理与CK 处理相比,可以提高33.92%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通过对试验田土壤微生物采样分析可知,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可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碳数量。1.5ON 的处理可以提高78 mg/kg 的微生物碳含量。对于土壤中的脲酶活性也有影响,1.5ON 处理可以增加58.98%的土壤脲酶活性。

2.3.2 土壤培肥技术对水分的影响

在邹平市玉米种植试验中发现,玉米受降水的影响较大,但通过土壤培肥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该技术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避免了营养流失,促进了玉米根系生长,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1]。

2.3.3 土壤培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试验田经过秸秆还田后,玉米产量明显提升。该试验田中的玉米根系活力较大,以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土壤培肥并施撒氮肥,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土壤培肥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可以提高14.9%的玉米产量,不同的施肥方法与量级处理都可以影响产量的增幅。试验表明,适当施加磷肥可以有效实现玉米增产,在玉米苗期,缺少磷肥极易造成生长不良。早期施加磷肥对玉米生长的效果最明显,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最大,施用磷肥对玉米的穗数和质量方面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3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1 提高粮食生产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饮食安全方面逐渐加强重视,越来越注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安全质量。

土壤培肥和养分管理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农作物绿色安全,有效提高耕地肥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加科学健康的生长环境。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技术改进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减少了粮食作物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整体质量[2]。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运用,通过对特定粮食作物的基本要求进行细致分析,确定最合理、最科学的种植方法与施肥方式,可以充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技术通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利用诱捕方式诱杀病虫,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为粮食作物提供了健康的生长环境,保证了粮食生产平稳进行,进而提高了粮食质量。

3.2 增加粮食产量

粮食产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目前,我国粮食产业大多维持原有的种植及施肥方式,粮食产量上还有提升空间。传统的化肥施肥方法,虽然可以短暂增加粮食产量,但并不符合长期发展需求,且破坏性极大。

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以氮素营养物质为例,该营养物质大多会转化为氨基酸供养农作物,氮素营养在进入植物之后,会加快植物中的细胞合成,对光合作用和植物能量的需求也较小,更利于植物有机酸和糖分的积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使粮食产量更高。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更好地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加快了粮食生长速度,增加了粮食作物的产量。

通过邹平市玉米种植试验可知,种植绿肥可提高耕地中的土壤营养成分,保证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产。合理地进行土壤培肥工作,可以科学改善耕地土壤性质,增加耕地土壤的持水度,促进粮食作物地上、地下部分健康茁壮生长,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的收入,推动国家农业发展[3]。

3.3 改良土壤结构

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大量施加化肥来促进粮食作物的生长,土壤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不断积累,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壤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耕地肥力降低等都是目前粮食生产行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土壤肥力是粮食作物生长的基础因素,不同的粮作物对于土壤肥力的要求不尽相同。大多农民长期依靠施加化肥加快粮食作物的生产速度,提高粮食产量,但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土地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推行土壤培肥技术,可以有效减轻过施化肥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营养物质配比,避免不合理施肥过程中化肥和重金属等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还可以改良现阶段的土壤结构,尤其是已经遭到破坏的耕地。科学的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需求,减少了农业对生态的污染与破坏行为,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种植业[4]。

3.4 完善科学的粮食生产体系

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通过投入更少的人力与财力,使粮食生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完善了我国粮食生产体系。

当前,我国不断加大农业改革力度,针对传统落后种植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转变与更新。该技术更加有效、科学、合理,在种植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推动粮食产业朝着更加绿色、先进的方向迈进。

在邹平市的玉米种植试验中可以发现,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施肥方式,推广应用优势较强。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是新时期推广的科学农业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原有的问题,改善耕地土壤的质量,极大地提高粮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从而为推广有机农业种植生产提供助力。

推广应用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是当前发展邹平市农业的重点工作,是带动邹平市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户通过对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学习,可以结合自身的种植需求,灵活变通土壤培肥方式,制订科学的粮食种植计划,提高粮食产量,进而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粮食生产体系。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邹平市玉米种植试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推广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将成为新趋势。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中,合理应用土壤培肥及养分管理关键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邹平试验田养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基本不等式》专题训练
椭圆与一对“姊妹椭圆”及其性质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养分
耕好外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快大茂镇玉米试验田获高产
小城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