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博弈及其影响

2022-12-26 22:13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海权王朝

刘 谕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奥斯曼帝国诞生于14世纪,于16世纪初崛起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在16世纪也成为欧洲大陆基督教世界的帝国代表。作为当时欧洲大陆上两个相互毗邻的强大帝国,两者的地缘冲突不断,彼此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在近代欧洲帝国争霸时期,由于敏锐地察觉到海权国家在与陆权国家的斗争中往往因为后继力不足而落于下风,各国在保证自身海权实力的基础上,更为注重以陆权为依托进行政权的建设。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了各个帝国竞相争夺的焦点之一。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大肆扩张使得哈布斯堡王朝感到压力,促使其将目光放在对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瓜分与剥削之上,随之掀起关于领地的争夺。而在双方皆将目光投射至陆上扩张以及军事对抗的过程中,基于战争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伴随着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对峙与冲突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欧洲地缘政治及其历史遗产的重要案例。

一、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斗争

15—16世纪的欧洲帝国林立,相互之间争斗不断。尽管查理五世运用联姻与武力镇压等方式成为了欧洲霸主,但依然有奥斯曼帝国对其进行牵制。除此之外,其他帝国之间的战乱同样时有发生,使得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崇尚武力,动荡不安,陆上和海上战争时有发生。

(一)对陆权的争夺

对于整个欧洲大陆版图来说,中欧作为整个欧洲的交通枢纽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奥斯曼帝国也多次对中欧发起了侵略活动。除此之外,奥斯曼帝国对于中欧等国的管制地区推行军事封建制度,在该制度实行初期,中欧各个国家依旧保持着大部分自身的文化传统与自治,中欧南部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相对平稳富足,但同样是在奥斯曼文化的影响之下,部分民族形成了好战的民族性格。不仅如此,奥斯曼帝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与军事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对其所管辖地人民带来了相对满足的生活。这使得其他帝国更加视奥斯曼帝国为不可忽视的威胁,进而使得哈布斯堡王朝、普鲁士、俄国与法国不断对中欧进行瓜分,使得中欧人民始终处于大国的统治之下,形成自身独特的附庸特征与痕迹。

从1526年奥斯曼帝国战胜匈牙利王国,直到1718年《帕萨罗维茨条约》的签订,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北部地区皆成为了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的对象、中东欧各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战场以及三十年战争的策源地。[1]10在针对中欧地区所进行的战争中,很难界定哪个国家是这场争夺中的绝对胜利者,但就15—16世纪的历史而言,在针对中欧地区所展开的争夺中,奥斯曼帝国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并且对中东欧北部地区的控制使得奥斯曼帝国具备更多能够与哈布斯堡王朝进行抗争的实力,为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埋下伏笔。[2]374-439

(二)对海权的争夺

由于地中海的环境较为特殊,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海战发生地相对固定。作战海域的有限性使得双方只能运用有限的战舰进行防卫与进攻,此作战方式被称为“有限战舰战略”,目的在于实现海洋控制,防止敌军发动袭击,并资助第三方掠夺敌人船只,实现海上阻绝。此外,海上掠夺都是由双方的代理人执行,基督教的代理人以骑士团为代表,伊斯兰教的代理人则为北非海盗,这也使得对地中海的争夺成为多方涉入的混战。然而,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均未想要完全控制地中海。16世纪极少有大型海战发生,1538年的普雷韦扎海战、1560年吉尔巴海战和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是其中的特例。[5]

15世纪末是西班牙在地中海地区的大扩展阶段。16世纪,奥斯曼的加入改变了地中海的势力格局,以西班牙为代表的基督教世界占据地中海西部,以奥斯曼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统治地中海东部,在某些阶段互有胜负,逐渐形成“两分天下”的格局。

(三)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对陆海权争夺的原因

1.奥斯曼帝国自身的陆权属性

奥斯曼帝国军队大部分为骑兵与步兵,尽管其拥有较为先进的舰队,并且舰队在攻陷君士坦丁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拥有突厥血脉与传统的奥斯曼帝国士兵来讲,帝国建成之前长期的游牧生活以及之后的农耕生活使得奥斯曼帝国对于土地更为注重。在土地上不仅其军事实力得以发挥,而且能够保障奥斯曼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奥斯曼帝国自身的陆权属性较为明显,对于中欧也始终持有争夺态势。

2.中欧地理位置

中欧地理位置优越,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讲具备较强的军事意义。[6]在奥斯曼帝国进攻欧洲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发展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两个帝国之间的冲突愈加激烈。查理五世在位时期,西班牙成为欧洲霸主,无疑对奥斯曼帝国形成威胁,奥斯曼帝国尽管在军事上对哈布斯堡王朝形成牵制,但双方并未有足够的力量与信心取得针对对方的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因此奥斯曼帝国更为看重自身实力的增强,对欧洲的争夺之势已经成为必然。[7]

3.奥斯曼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那么,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一种较流行的做法是给信息下定义,较典型的有信息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属性”“状态”以及“自身显示”。一时间,人们提出了信息的一百多种定义,使得香农都无可奈何地说,对于信息这个词的任何解释他都不负责了!

当时的欧洲处于多个帝国的激烈对峙与竞争之中,使得各个小国难以具备足够的力量加入对于中欧地区的争夺,而奥斯曼帝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欧洲基督教世界进行抗衡,并对哈布斯堡王朝进行牵制,使得对方财政陷入危机,以上种种事实表明奥斯曼帝国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参与到对中欧的争夺之中,使得对中欧地区的谋取并非空想。

而东欧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皆使其成为哈布斯堡王朝发展所需的重要依托,在此情况下,哈布斯堡王朝必须对东欧进行掌控,以扩充国家的交通枢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其政治影响力。在奥斯曼帝国尚未插足欧洲之前,欧洲各个帝国自身呈现出相互牵制的平衡状态,而奥斯曼帝国入足欧洲之后所带来的威胁则使得各大帝国纷纷试图将中欧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中。在此情况之下,哈布斯堡王朝若与中欧地区的国家进行联姻,那注定是不明智的,不仅难以给自身带来利益,而且易给其他帝国以可乘之机。

二、陆海权争夺与世界格局初步形成

(一)海陆权争夺的必要性

哲瑞德·奥图赛尔(Gearoid O Tuathail),史密斯·多尔比(Simon Dalby)和保罗·劳特里奇(Paul Routledge)等学者认为,地缘政治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以这一视角关注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作用。[8]45-109肯尼思·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中表示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和说明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与地理因素相互关系的理论,它直接涉及国际关系、外交战略,对许多政治家与外交家判别世界和地区战略格局、合理选择国家的外交战略和相应的对外政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区分陆权与海权的观念的第一人,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提出了著名的陆权论,他认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将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区域。[9]虽然在15-16时期期间陆权论和海权论还没有被明确提出,关于此方面研究也并不系统,但由史实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根据当时的条件背景已将陆权论和海权论运用到了扩张中。16世纪的欧洲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并存,从实力而言,海权尚未对陆权构成绝对威胁。对此,西科·马丁曾认为主要因为海权国家不具备深厚的底蕴,再加上中世纪前后欧洲的技术发展难以支撑强大的海军舰队需求,因此海权国家在与陆权国家的对抗中大多处于下风,进而造成海权国家难以抵御陆权国家的局面,进一步助长了各个帝国对于陆地的掠夺。

(二)旧秩序的冲突与新秩序的融合

从本质上来讲,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海陆争夺,实质上是整个欧洲国际社会参与其中的政治博弈。尽管从行为主体来看,双方所产生的对抗与冲突皆是其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若对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便可以发觉其主要受到欧洲整体政治环境的影响。哈布斯堡王朝作为欧洲基督教强国面对逐渐兴起的奥斯曼帝国,无论在政治、文化、军事方方面面都受到重大冲击,但面对自身的实力的衰退又无能为力;奥斯曼帝国作为伊斯兰教代表,面对强大的基督教世界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靠着欧洲基督教内部的分裂,采用均势政策维持着政治上的稳定并不断加强海权和陆权的扩张;而两个国家之间对于海权和陆权的争夺,伴随着秩序的冲突也带来了新的融合,促进了欧洲政治联盟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1.新兴力量的冲击与自身实力的衰退

对于哈布斯堡王朝而言,自奥斯曼帝国进入欧洲以来,哈布斯堡王朝便对其始终抱有敌意与抵制的态度。其具备强盛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在当时的欧洲属于较为强大的帝国。甚至一些小国,乃至个别基督教国家例如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私下结盟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公认的“潜规则”。面对奥斯曼帝国在海陆两栖上的军事扩张,他们无力自保而被迫结盟,或是为保存自身实力并制衡其他国家而主动选择的结盟,都是对奥斯曼帝国实力的妥协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实力的不确定。因此,哈布斯堡王朝始终秉承原有的敌对态势,尽管出于自身因素而与奥斯曼帝国进行暂时的议和或停战状态,但是双方的对抗其实并未停止。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奥斯曼帝国的出现在政治领域则代表哈布斯堡王朝政治地位的相对衰落以及军事方面的无力,而此皆是对哈布斯堡王朝本质利益的威胁。[10]因此哈布斯堡王朝也不得不展示出强硬地态度,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对抗奥斯曼帝国,以维护自身地位,尽管其意识到与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会削弱自身的实力,给予欧洲其他帝国壮大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停止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与对抗。

2.孤立无援的劣势与欧洲均势的平衡

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在进入到欧洲之后,便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政治舞台。但是宗教仪式所具备的排他性使得欧洲社会不自觉形成了基督教世界,而奥斯曼帝国无法融入,只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以军事实力对欧洲各国进行震慑。[1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尽管奥斯曼帝国具备强横的军事实力,但是其在欧洲其实并无依托,若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对其发起战争,奥斯曼帝国便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在此情况下,奥斯曼帝国的历任苏丹不得不运用自身卓越的军事智慧,规避自身的劣势。彼时,欧洲均势失衡,哈布斯堡王朝进入强盛期,对欧洲具备强大的支配力。因此,奥斯曼帝国自觉承担起了与其进行制衡的责任,将自身在欧洲的角色定位于国际均势的维持者,与哈布斯堡王朝展开了对抗。[12]通过牵制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关系,以此进行扩张与联盟,进而强大自身发展。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奥斯曼帝国方才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在欧洲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自身的政治地位,得以跻身于欧洲政治格局之中,为自身的发展以及侵略扩张提供了保障,有效避免了欧洲各国对其进行群起攻之的不利局面。[13]

3.三方鼎立格局

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国际社会所共同构成的集团形成三方鼎力格局,欧洲其他国家与两者维持微妙的和平态势实质上重新定义了对陆权和海权的争夺与扩张。在此需要明确的是,欧洲在此时已经初步形成了政治联盟的意识,并且在此意识的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决策。事实上,这种集体意识与合作的出现代表着以往独立个体时代的终结,也代表着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与领域。

在欧洲尚未形成政治联盟意识时,尽管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结盟态势,但往往是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进行团体性的结合,此时战争与结盟的立场主要确立在帝国之间对资源的争夺上。若一个帝国有实力发动战争,其便会选择战争以扩充自身的资源和领土。若帝国战争过程中在财政、军事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压力,有意停止战争,此时战争的主动权便被掌握在帝国统治者手中。但是随着欧洲的联盟意识的出现,其尽管并未进行实质性的联盟,但是已经有意识地将自身与具备相同境遇的帝国划分为同一阵营,并对不同阵营的帝国进行审视。简言之,以上通过对海权和陆权的争夺形成了新的秩序,在此基础上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对抗与扩张,对欧洲整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以及政治格局的演进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三)对抗秩序下的资本主义发展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绝不只是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的意义同样重大,领土领海的扩张以及相应政策的颁布成为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所辖区域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资本主义在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张时期并未成型,但在16世纪时,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出现,这为日后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一时期恰是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帝国进行大规模陆上扩张的时期,[14]而两大帝国的扩张行动无疑会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影响。

1.领土扩张行为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危机与机遇

扩张行为本身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影响源于疆域扩大打破了地域间贸易的界限,经济活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有效保障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后劲。由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不断扩张,很多国家皆与其签订通商条约,例如,由于奥斯曼帝国的侵略,威尼斯为捍卫伊奥尼亚海的制海权,曾加入哈布斯堡王朝阵营,抵制奥斯曼帝国。在战争的失败与国内贸易的影响下,威尼斯日后再次与奥斯曼帝国重新签订通商条约。这足以说明领地的扩张伴随着贸易与资本的发展,而扩张行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间接造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除此之外,扩张行为尽管能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但扩张行为本身所具备的侵略性则容易激发被侵略者的民族抗争与民族矛盾,使得其在资本主义的浸润之下逐渐嫌弃反侵略的抗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15]

2.外来入侵对欧洲资本主义的间接推动作用

奥斯曼的陆上扩张之路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带来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第一,奥斯曼帝国内部政策较为宽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与哈布斯堡王朝压榨所属国的国力抵御奥斯曼帝国的行为不同,奥斯曼帝国的所属国往往采用自治的政策,国内环境尽管有不公平的现象出现,但是鲜有法令上的不平等。第二,奥斯曼帝国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较为便利。尽管奥斯曼帝国极少颁布明确的政令,对臣民的三六九等进行划分,但是帝国本身便具备阶级属性,而奥斯曼帝国作为征服者对于被征服的所属国来讲具备天然的掠夺性。其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大多为直接掠夺或圈占,与奥斯曼帝国始终崇拜的力量及豪迈的社会风气相吻合,这使得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原始资本积累具备一定的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具备一定的目的性。

综上所述,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崛起,其军事斗争以及政治斗争方式是分析当下土耳其与他国关系的重要资料。在斗争对象上,可以分为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或者在哈布斯堡王朝号召下与其它一些欧洲国家所发生的对峙与冲突。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博弈尽管没有军事冲突那样直观,但却是二者之间进行斗争的重点,主要表现为双方在欧洲政治版图中的竞争。在奥斯曼帝国进入欧洲的初期,便以哈布斯堡王朝制衡者的身份参与到欧洲均势之中。在历任苏丹的政治智慧下,奥斯曼帝国逐渐获得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认可,并在私下缔结了条约,在政治上逐渐反客为主,在欧洲事务中拥有不可忽视的话语权。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在16世纪的海陆对抗,形成了一种新的、兼具冲突与融合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本身在外部压力下发展出多样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智慧,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的扩张,确立了在欧洲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其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紧张关系迫使其不断地将精力置于战争之中,成为欧洲各国用来牵制哈布斯堡王朝的工具。而新秩序中的融合体现于双方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政治联盟意识,通过对欧洲局势的均势平衡不断调整外交策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政治联盟。对于欧洲而言,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博弈使得部分欧洲国家成为双方斗争的牺牲品,领土与主权不断遭到吞噬。而在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战争则为欧洲其他国家赢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使得这些国家在国际交往方面达成了共识,促进了欧洲共同体意识的诞生。对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而言,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互动与博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及工业化的发展,某种程度上重构了战争与和平的规则,客观上推动了欧亚大陆历史车轮向前滚动,其历史遗产在当下仍深刻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猜你喜欢
奥斯曼帝国海权王朝
奥斯曼帝国后期为何要囚禁继承人
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儿童职业教育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新海权时代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