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两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2022-12-27 05:22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机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减损机收示范县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1 扎实推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按序时推进洪泽区、盱眙县、淮安区三个省级示范县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示范县建设与评价工作培训,全面解读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与评价相关政策。排出创建工作清单,确保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跟踪指导淮阴区、金湖县、涟水县和清江浦区开展省级示范县竞争性立项申报。经专家论证,淮阴区、金湖县、涟水县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22年度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围绕短板弱项,持续抓好水稻育插秧工作。全市新增插秧机647台,规模育秧水平超过65%,机插秧面积21.33万hm2,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超过85%。

2 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装备保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将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复合种植机具保障任务分解落实到淮安、淮阴、涟水、盱眙四个县(区),市、县(区)均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具保障工作主体责任,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复合种植机具保障工作方案,落细落实复合种植专用机具购置、试验示范、作业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二是组织系列活动。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演示会、机具保障工作推进会,组织县区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赴专用播种机生产企业学习调研,激发种植主体、经销企业购机积极性。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淮阴区整合社会化服务资金,对提供机械化“托管”服务达到一定作业面积的给予10元/667 m2补贴,对接受机械化种植“托管”服务的给予30元/667 m2作业补贴。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积极引导种植经营主体投保(财政给予70%保费补贴)。对接区农业银行对种植经营主体购置专用机具提供小额低息惠农贷款。全市新购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65台,基本满足种植需要。

3 持续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生态型犁耕深翻工作

坚持“麦秸秆还田为主,适度推广稻秸秆还田,积极推进犁耕深翻还田”总体思路,确保小麦秸秆还田率不低于80%,水稻秸秆还田率在60%以上,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不低于70%,秸秆机械化处理率超过95%。一是顺势调整工作思路。顺应环保要求,在确保全市秸秆还田率不低于省定52%目标基础上,重点实施生态型犁耕深翻提升地力工程。在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金湖县开展省级犁耕深翻还田试验示范,推动试点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典型和技术模式。积极配合省农科院,在淮阴区、洪泽区组织实施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实施监测与评估项目。二是严格执行作业规范。根据省级还田作业技术规范,各县区因地制宜完善本地作业标准和技术路线,做好机具配套选型,大力推广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按照新修订的小麦、水稻、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严格执行省市作业规范,以作业质量提高促进生态经济效益提升。三是严格执行补助政策。按照“干部受保护、群众得实惠、方案好操作”的总体思路,把严资金监管关,切实让各级干部得到保护;把实操作程序关,切实让实施方案更符合当地实际;把好核实检查关,切实让作业面积更加真实准确。

4 积极推进小麦机收减损工作

对照部省要求,在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3.33万hm2)以上的县区组织开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出台了《淮安市小麦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明确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分层级组织宣贯培训,引导机手和种植户签订作业合同,确保小麦适时收获、机收损失率不超标。市县(区)联动,结合大比武活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成立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指导专家组和巡回检查组,开展机收减损质量调查。抽调技术骨干力量,分片包干、进镇到村对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重点跟踪指导。积极推进老旧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切实减少机收损失。加大低温循环烘干和远程监控装备与技术推广力度,市财政拟对2022年建设完成(含改造)的清洁热源粮食烘干中心择优给予10万元/个补助,以信息化促进农业机械作业提质、增效、降本、减损。

5 规范做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督促指导所有实施补贴的县区建立完善基层五项内控、机具核验和110%专项应急预案制度,保障补贴政策规范执行。二是提高限时办结率。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人每天查看补贴管理系统,及时提醒县区对临期机具抓紧时间办理补贴。淮阴区、淮安区还将补贴限时办理列入县对乡考核指标。三是强化监管。加强风险防控与警示教育,严格工作程序,严守廉洁纪律。

6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

一是建立任务清单制。按季下发任务清单,坚持“月调度、季观摩”的推进机制,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开展“四分”研究。成立农机、畜牧、渔业、种植业多条线参与的“四分”研究工作专班,设置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5个工作小组,按照“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排出作业技术路线图、列出作业环节所需机具”的思路找出发展短板,形成“特色农机化和规模特色产业‘四分’研究报告初稿”。三是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初步形成盱眙禽类养殖、林果生产、中药材初加工、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点串联线,清江浦淮阴运南片畜、禽、蔬菜、水产、食用菌、农副产品生产机械化和淮安苏嘴周边蔬菜、林果生产机械化两个特色农机化示范点集聚片。四是做好农产品加工专题宣传。组织拍摄的《特色农机化富民添助力》《机械化带动龙虾产业“上中下”联动发展》两个宣传片,在淮安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播出。

7 全面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一是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将农机检验等源头管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把“农机送检上门服务”确定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拖拉机违法载人明察暗访15次,排查农机安全隐患97起,已整改97起,整改率为100%。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6次,出动农机执法人员66人次,检查农机80多台次,查处违法违章行为17起,组织送检100余场次,检验农机7 000余台。二是从严抓好夏收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对市农业农村局监管的14家报废农机回收企业逐一进行走访排查,出具《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及整改通知书》9份,发现隐患17起,全部当场整改完毕。开展“铁牛卫士”执法行动。全市共查处违法行为122起,办理农机处罚案件121起。三是不断推进农机安全网格化监管。制定《淮安市农机安全网格化监管事项清单》,在市社会化治理一体化平台开通“农机安全”端口,将网格员农机安全六项责任清单植入平台。联合市社会化治理中心印发《关于全面启动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导县区落实专人做好平台运转、事项处置、闭环反馈等工作。制定县级、镇级农机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细则、网格员考评管理办法,推动实现镇村级农机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规范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精准化。

猜你喜欢
减损机收示范县
扛稳粮食生产重任 大力推进水稻机收减损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机收包谷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第五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