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 传播力和引导力

2022-12-27 05:35宁建军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0期
关键词:时政吸引力工作者

宁建军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

与其他新闻类节目相比,时政新闻节目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有力工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社会新闻的重要渠道。但是,电视时政新闻一直没有突破固有模式,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吸引力和传播力不断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分析当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明确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和引导力的方向。

1 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1.1 编排不合理

电视时政新闻的编排结构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其传播质量和效果。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当下电视时政新闻还存在着编排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部分新闻工作者在编排时政新闻时,没有考虑其新闻价值,只是根据自己的报道习惯,按照惯性思维编排新闻内容,这就容易出现领导活动新闻过多、会议新闻过多的情况,二者所占的篇幅过大。但社会大众更关心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社会新闻,所以这种编排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新闻需求,所编排出来的新闻内容缺少吸引力和传播力。

1.2 会议新闻仍是主体

在观察过各地的时政新闻节目后,笔者发现会议新闻仍然是时政新闻的主要部分。部分新闻工作者认为在众多的时政新闻中,会议新闻的拍摄及报道工作非常简单,即使一个人也可以独立完成报道任务。其只需要到会场后拍个全景,再从会议主席台开始,一一给予特写,最后把会议文件誊写一遍即可。熟练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一个小时内完成任务,但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并不理想。画面内容枯燥无趣,毫无吸引力。甚至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同一天的时间里拍摄3~4个会议,根本无法保证会议新闻的质量。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时政新闻的播报质量,降低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1.3 内容同质化严重

虽然新媒体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其获得信息的数量,但网络上的时政新闻常常存在着内容转载不完整、不全面或者断章取义的情况,不像电视时政新闻那样内容全面、公正客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电视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始通过新媒体传播时政新闻,例如,通过手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电视台官网等多个渠道传播时政新闻。社会大众也会优先选择在这些权威性较强的电视媒体官网上阅览时政新闻,但这些电视台在新媒体上所传播的时政新闻内容千篇一律,有的甚至与其他媒体传播的内容一模一样,这就会削弱电视媒体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导致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吸引力逐渐下降。

1.4 缺乏监督报道

电视时政新闻不仅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作用,还有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但部分电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的监督作用,在报道新闻内容时深度不足,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导致播报出来的新闻内容不够客观、全面。

1.5 互动性不足

虽然部分电视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模式,能够通过官网或是一些官方号与社会大众展开互动。与一些新媒体平台相比,电视时政新闻依然无法灵活地与社会大众进行互动,存在着互动渠道少、互动方式单一的问题,而且电视时政新闻的特殊性和严肃性也会让很多受众很少与其互动。在互动性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大众对电视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也会下降,进而影响到电视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

2 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吸引力的策略

2.1 调整编排采写思路

新媒体出现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时政新闻编排、采写方式已经落后,无法满足人们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需求,所以要想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就必须创新时政新闻的编排与采写方式。

一般情况下,时政新闻主要播报的是国际关系、国家相关政策、活动等,而任何新政策或是新活动都可能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所以时政新闻又与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相联系。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调整自己的采写思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新闻报道的创新点,突出新闻重点,这样才能提高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例如,在播报领导活动时,新闻工作者要懂得取舍,提高报道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一些受众早已司空见惯的部门先进表彰、事业单位剪彩庆典相关的例行领导活动等必要的时候可以舍弃;但对于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民生的领导活动等要保留,这些领导活动有较高的宣传价值,也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好时机。新闻工作者在策划此类领导活动时要明确主次,抽丝剥茧提炼新闻要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新闻报道,增加时政新闻的深度和厚度,让时政新闻更有吸引力和传播力。

2.2 提高会议新闻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枯燥乏味的会议新闻报道根本无法留住受众,更无法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如果不能改变会议新闻数量过多的现状,那么新闻工作者可以从提高会议新闻的质量入手,突出会议新闻的个性特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工作者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报道会议新闻而报道,应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方法理念,在报道内容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重点报道与群众利害相关的部分,不只是笼统地介绍会议总况。只有选好切入点,才能够让整个内容更有吸引力,例如,某电视台在报道纪委工作会议时,只是简单地讲解某纪委书记主持会议,在会议上通报了多少件违纪违法案件、一年的工作情况等,播报的内容吸引力不足。实际上,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选择的报道角度新颖,也是可以吸引受众的,例如,从某一个违法违纪案件入手,讲一讲具体事例、案件启示等,之后再介绍纪委工作会议的情况。新闻工作者应突出新闻内容的特色,在报道会议新闻时,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筛选报道信息,还要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客观地融入自己的点评,这样会议报道就变得新鲜灵活,能够快速吸引观众的目光,获得更理想的传播效果[1]。

2.3 丰富新闻表达方式

新闻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创新新闻表达方式时,新闻工作者可以从新闻标题、语言风格、新闻篇幅等方面入手。

第一,新闻标题。好的新闻标题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能快速吸引受众的目光。新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浏览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突出重点又新颖的标题更能快速吸引受众。所以,新闻工作者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制作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重点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新闻标题,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的曝光度和传播力,受众也能够通过标题快速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新闻[2]。

第二,语言风格。在播报时政新闻时,应用客观、平实的语言表达时政新闻的内容,提高内容的吸引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激发观众观看兴趣。反之,官腔套话可能会让观众产生抗拒心理,时政新闻也就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在解读一些方针政策时,尽量选择用直白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给观众,例如,说新闻一般讲的都是社会热点问题,新闻工作者走的是亲民路线,会讲解一些贴近人们实际生活的新闻内容。在这一环节,新闻工作者除了评论和陈述新闻事件外,还可以选择与场外记者联系、与专家学者聊天,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新闻篇幅。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因为碎片化的信息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尤其是短视频更能赢得受众的青睐。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调整新闻的篇幅,撰写稿件时尽量篇幅短小、布局紧凑、语言简练。

2.4 精选报道内容,创新传播思路

电视时政新闻具有的权威性很容易让社会大众产生信任感,促使大众关注某一个话题,深层次挖掘、探讨这个话题相关的内容,进而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但如果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过于枯燥,就会影响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时政新闻素材时,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选择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话题,以鲜活事件、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时政新闻,不能只是说空话、讲大话,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必要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可以把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结合在一起,把亲民化、生活化的内容传播给受众,这样也能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的微视频《锦绣小康》就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3]。

2.5 强化舆论监督功能

电视时政新闻不仅有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作用,还有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这种监督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节目并没有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为改变这一现状,电视台不仅要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和鼓舞性报道,还应积极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进行负面新闻报道,适当揭露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发挥负面新闻报道的正向引导作用。电视台应出台一系列的规章条例,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权益,给予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支持,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做新闻工作者的后盾。例如,《温州新闻联播》是温州创办时间最长、最为权威的一档电视新闻栏目,近些年持续监督了部分单位办公人员的行为作风。在节目播出后,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机关单位也能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这表明时政新闻适当地做出一些监督性报道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发挥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4]。

2.6 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

当前,很多传统媒体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转型,电视台也应当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视台应当在保持传统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的前提下,借鉴新媒体发展的成功经验,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打造主客体友好互动的局面,例如,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一些电视台会进行典礼直播,一些新媒体平台也在同步直播。一些无法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典礼的观众,也能够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观看直播,同时,还能够以弹幕或者评论的形式参与互动。所以,电视台在播报的同时也可以直接通过熊猫直播、抖音直播直接和受众连线,与其同步交流,这种方式既能提高节目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能够获得更多人的 关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视台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时政新闻App,通过精彩评论置顶、热点话题投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关注电视时政新闻;可以在这些App上建立官方辟谣模块、在线问答模块,解答人们的疑惑,让更多的人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时事新闻,这样就可以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辟谣,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权威性,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5]。

3 结语

新媒体时代,要想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就需要各级领导及新闻工作者转变工作观念、解放思想,客观看待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新闻工作者应创新时政新闻的编排与采写方式、提高会议新闻的质量、丰富新闻表达方式、精选报道内容、强化舆论监督功能、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充分发挥电视可视、可听以及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优势,这样才能让电视时政新闻有更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猜你喜欢
时政吸引力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时政要闻
吸引力1
吸引力2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跟踪导练(三)4
时政资讯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