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

2022-12-27 18:04王佳维
时代商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顺利开展规章制度管理人员

王佳维

(杭州市西湖区区级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3)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落实,能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得到有效管理,各岗位员工将发挥各自作用,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做贡献。现如今,管理人员已然明确内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且已然能基于现实角度,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方式加以改进、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因此提升,其服务水平更是大幅提高。

一、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现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内控工作的开展质量。其中,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其工作开展质量。以下从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其一,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人才吸纳工作、员工培养工作。如果管理人员能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所在单位内控工作也将顺利开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人才管理规章制度,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去吸纳人才、开展相关培训活动。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人才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也是内控工作开展质量无法保障的根本原因。除上述方面之外,事业单位没有完善、健全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还会影响其人才分配质量。在这一工作背景下,很多人才得不到有效管理,无法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人才浪费问题日益严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质量更是逐年下滑。

其二,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审计规章制度。在现实工作中,很少有事业单位注意审计规章制度,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开展审计工作。这使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知资产信息,且无法在具体制度的帮助下,合理开展审计工作。一旦审计工作开展质量无法保障,内控工作也将无法顺利开展。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将陷入不良循环,且无法更好地发展。

(二)信息技术未在内部控制工作期间得到应用

在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并没有在内控工作当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情况使内控工作开展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以下对信息技术未在内控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其一,部分事业单位因为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无法顺利开展内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这也是信息技术无法在内控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在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其发展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在这一条件下,管理人员无法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各项工作措施也无法落到实处。这已严重影响这些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质量,如果相关事业单位不引起重视、不做出改变,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将没有明显改善,且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其二,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吸纳、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质人才,当人才匮乏时,信息化建设效果也会受到直接冲击。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尽管已经吸纳信息技术人才,但是由于这些事业单位没有将员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就导致在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渐下滑,已然无法胜任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引起重视,尝试从人才管理角度入手,为内控工作的开展、落实打下好的基础。

(三)事业单位未将内部控制工作放在头等位置

通过调查内控体系可以得知,各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制定、优化工作中投入精力较少,没有在真正了解内控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这是事业单位未将内部控制工作放在头等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内控工作开展质量无法保障的重要原因。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的态度存在问题,且不具备健全的内控规章制度,会影响内控工作的开展质量。相关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这一点,尝试从源头出发解决问题。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效果不理想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监督工作,也会影响内控工作的开展效果。然而,很少有事业单位会专门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在这一工作条件下,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常常无法保障,相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形势更是时常变化。

除上述方面之外,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也会影响内控监督工作的开展质量。这一问题现已十分严重,事业单位应该引起重视。

二、优势分析

通过研究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不足之处,可以得知:一个事业单位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应该从现实角度出发,尝试应用新的内控措施开展工作。现如今,事业单位已然能做到这一点,在事业单位的不断努力下,其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明显提升,因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带来的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更是充分体现。事业单位基于这一优质的发展条件,能有效管理在职员工,各岗位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能给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打造优质条件。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日常工作、整体发展状态将形成良性循环,并在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均顺利开展。

(一)内控规章制度带来的优势

在未来,相关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不断尝试应用新方法、新制度开展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以借此达成理想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目标,借此实现稳定发展的目的。现如今,这一内控工作开展目标显然已经达成。

(二)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

在新形势下,很多事业单位会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如果事业单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去开展本单位的内控工作,其内控工作开展效果也会改善。所在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更是会因此提升。

(三)事业单位态度带来的优势

一个事业单位如果重视、做好内控工作,其单位管理效果将显著改善,且将借此迈进下一发展阶段。这是事业单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带来的优势,相关人员应该明确认识这一点。

(四)内控监督工作带来的优势

如果一个事业单位想要提升内控工作的开展质量,应该重视监督工作,将内控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现如今,内控监督工作已然落到实处,其开展价值更是充分体现。很多事业单位开始建立信息平台,以增加部门间的有效交流。这一变化,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获知、掌握单位动态、财务信息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开展内部监督工作。

三、优化策略及成效分析

(一)策略分析

1.制定、合理借助健全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经实践发现,一个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之前,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能为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落实打下好的基础。这也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条件。相关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这一点,将制度优化工作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提升制度优化工作的开展质量,使内部控制工作能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还应该秉持个性化原则,去优化现有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制定、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应该细致研究所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优化相应的规章制度。除上述方面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财务风险问题,并从这一点入手,尝试改善财务风险工作的控制效果。经实践发现,管理人员联系财务状态,去制定、优化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将得到较为健全的制度。工作人员以此为参考开展工作,其工作开展效果将愈加规范、理想,所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将因此顺利开展,相关制度的应用价值也会充分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应该做好追踪工作、评价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落实,能有效检验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在这一前提下再次完善制度内容,将得到更加健全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在后续工作中,工作人员利用岗位间的监督作用开展工作,管理人员将内控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能使相关工作均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2.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质量,事业单位应该基于信息时代发展形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在未来,管理人员也要细致研究信息技术下的内部控制工作,尝试借助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去提升内控工作的服务水平、开展质量。

在构建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从基础设施入手,利用建设资金,去购置、配置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这一行为,能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落实打下基础,也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内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除上述工作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主动吸纳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主动和管理人员分享、探讨经验,有助于早日构建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借助信息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能使本单位内部控制效果显著改善。

3.事业单位应该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有效结合

通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可以得知,一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所在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质量。当财务管理质量提升时,所在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将顺利开展。而一个事业单位内控工作顺利开展,能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开展条件。在未来,事业单位应该有效协调上述两方面工作的关系,确保两者能互相促进,均能为单位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在开展内控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将上述两方面工作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内控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以增加部门间、工作人员间的有效交流。现如今,计算机已然得到有效应用,事业单位借此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平台内交流,能使信息分享质量大幅提升。在这一工作条件下,每一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将明确自身职责、工作任务,审计人员、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不会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失误。财务风险问题将因此得到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将顺利开展。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财务信息,确保相关信息可靠、真实。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细致研究财务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方式,适当调整其开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将不相容、不协调的职位分开,并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

4.事业单位应该正视、认真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

经实践发现,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做好相关监督工作,也能使内控工作开展质量大幅提升。对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去建立、借助相应的考核体系开展工作。在考核、内部监督等多个体系的帮助下,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工作开展质量更是逐年改善。以下从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介绍。

其一,管理人员在内控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应该从内部员工入手,开展相关监督工作。在现实工作中,事业单位会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也会从多个角度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将顺利开展,且将借此迈进规范化发展进程。

其二,管理人员在内控监督工作开展期间,应该秉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及其监督工作。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在当代社会,事业单位会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调整其薪资待遇。在这一工作背景下,管理人员将相关指标一一细化,完善绩效考核方式,能使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价值得到体现。“坏账”管理工作将因此顺利开展,财务风险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在这一优质的工作条件下,合理利用流动资金开展工作,对所在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二)成效分析

1.能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身为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向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经实践发现,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能使其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大众也将因此得到优质的服务。事业单位做好内控工作,还能使其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在这一条件下分配资源,其资源配置效果也会明显改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内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得到有效管理,且能更高效率地完成原本的工作,内控工作也将顺利开展,且将给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所在事业单位服务水平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

经实践发现,事业单位重视、认真做好本单位的内控工作,还将带来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在这一工作背景下,事业单位将得到完善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基于现实情况,开展内控监督、内控评价工作,能进一步获知所在事业单位的各方面情况。事业单位领导以此为参考,进行有效规划、科学决策,将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迈进事业单位的下一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基于这一工作背景,着重提升本单位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将给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相关事业单位也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大额的社会效益。

2.能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合理利用

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资金的支持下开展工作。在这一工作背景下,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能使本单位财务资金得到有效应用,事业单位也将借此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其中资金管理工作占据重要位置。在这一工作条件下,管理人员将内控措施、内控制度落到实处,能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长此以往,目标事业单位也将得到良好发展。在未来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内控工作开展优势,去改善资金监管、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现如今,事业单位已然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其资金配置质量、使用效率更是明显提升。

3.能保障财务管控质量,降低风险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合理开展内控工作,能借此获知资金的配置、使用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还可以借助内控工作开展优势,去规范员工行为,以降低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内控工作,经实践发现,管理人员合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将及时知晓资金信息。管理人员在这一期间注意辨别,能保证本单位资金安全,使财务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除上述成效之外,事业单位做好内控工作,还能借此做好财务、业务信息方面的收集、处理工作。在这一条件下,事业单位将得到可靠、精准的信息,财务人员在此基础上开展报表编制工作,能得到可靠的财务报表。现如今,事业单位已然能高效开展内控工作,事业单位能借此得到可靠、精准的会计信息,且能有效规避风险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明确合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自身单位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合理优化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式,不但能使内控工作顺利开展,还能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打下好的基础。现如今,事业单位已然能在信息技术、有效内控方式的帮助下,圆满完成内控工作。事业单位内控规章制度愈加健全,且已然能在实际工作中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落实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顺利开展规章制度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阅读”越有收获
“墙化”更需“强化”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对高校党团共建工作的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浅议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