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启示

2022-12-27 19:44张晓宇
关键词:妇女领导

张晓宇

(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 干部教育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百年中国妇女解放史。妇女从苦难走向新生的蜕变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缩影,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妇女篇章。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的妇女解放思想从形成、发展、完善走向成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其基本经验亦历久弥新。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的演变历程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愿景,在领导妇女解放过程中,认识到要谋求妇女独立首先是要取得民族独立、谋求妇女解放首先是要争取人民解放的道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妇女参与生产思想,发展女党员、培养妇女干部思想,发动妇女建设社会主义,宣传“妇女一切可做”思想,切实执行婚姻法、保护妇女权益思想,帮助妇女解决生产与育儿矛盾思想等,这可作为党领导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是党领导妇女解放思想的丰富与完善期。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等思想,是党领导妇女解放思想的成熟与创新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21-1978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必须通过社会主义运动消灭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积极利用该思想指导妇女解放运动。1921年,陈独秀在《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中,明确提出妇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经济的不独立和不平等,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根本解决”。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率先阐明了解放妇女与解放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妇女才有机会彻底解放的主张。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就清晰发现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束缚、压迫的社会根源。1939年,为深入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抗战,中共中央妇委对团结来自不同党派、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妇女共同建立统一战线作了指示,确立了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是参与生产劳动的思想。1940年,毛泽东在给中央妇委的信中强调了妇女参加生产发挥其经济作用的重要性。1943年,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明确了把妇女在经济和生产方面地位的提高放到第一位,把支援抗战作为妇女解放的落脚点。1948年,《中共中央对目前妇女工作的指示》提出妇女运动须依靠贫雇农妇女,团结广大劳动妇女及其他阶层妇女进行土地革命的路线,重视妇女在敌后生产、医疗后勤等方面的作用,农妇支援革命解放全中国的热情被有力调动起来。总之,党的土地革命思想以及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思想,为党领导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受压迫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完成了几千年翻身求自由的梦想。从1949年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伴随着国家建设同步进行,虽然中间经历了十年波折,但妇女始终是作为既爱国又爱劳动的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形象出现的。并形成了如下思想:第一,发展女党员、培养妇女干部,提倡积极培养、耐心教育、大胆使用女干部承当各种工作岗位,主张男女干部能力同等、工作同等。第二,发动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认为,男女若要实现真正平等,须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以及阶级社会消失、笨重劳动自动化、农业机械化时才能出现。为此就要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第三,宣传“妇女一切可做”,这种提法是过激的,但在当时却是有必要的,给予妇女充分的自信心和坚韧不拔奋斗的勇气。第四,切实执行婚姻法,保护妇女权益思想。新中国颁布的婚姻法从法律角度解构了封建旧家庭制度的存在,这有助于建构平等和睦的新式家庭,激发了妇女参与国家建设的信心。第五,是帮助妇女解决生产与育儿矛盾的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在农忙时节兴办的托儿组织和福利机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妇女从事“两种再生产”的压力,保护了身心健康。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的丰富与完善(1978—2012年)

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领导妇女解放的工作方针作出调整。首先,邓小平认为,妇女问题是发展问题。由于妇女解放过程的历史性长期性,妇女发展自始至终都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约束,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根本出路。其次,批驳各种有关妇女回家论的错误论调,上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知青返城、部分人员面临下岗的就业瓶颈,这就导致国内形成一股反对妇女就业、主张她们回家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对这一思潮予以坚决批评,并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主体意识。他要求妇女组织要经常性开展妇女工作,带头宣传妇女的独特作用,保障妇女切身权益,改善妇女社会地位,以期改变人们对妇女的固化和刻板印象。再次,加强中国妇女同世界妇女交流合作思想,邓小平认为,无论是妇女干部还是农村妇女,都要看世界。

1990年,江泽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概念,分别从妇女受压迫的阶段性,妇女解放过程的长期性、妇女解放程度的普遍性、妇女解放的条件性、妇女创造人类文明的贡献性等角度科学把握了其理论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充分认识到妇女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前进的一支伟大力量。1995年,江泽民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宣布“将男女平等纳入基本国策”的主张,使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上的基本权益得到有力支持,是引领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妇女的重要里程碑。

2003年,胡锦涛强调我国将继续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坚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等理念,为推动妇女解放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先导。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提出,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天然的囊括其中,解决好包括妇女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现实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成为党领导妇女解放的新的遵循。

(三)新时代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指导的思想的成熟与创新(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紧紧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群众谋福祉。党在领导妇女运动中,积极回答了时代对妇女运动提出的新课题以及中国妇女解放举旗定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和习近平密切关注各类生活困难的群众,重点关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思想在党关心关怀弱势群体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奋斗精神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凝聚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作风,妇女解放就是在奋斗中完成的,在家庭建设中,党注重发挥妇女在家教家风中的润滑剂作用,提倡在奋斗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成就

从1921年开天辟地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肩负起初心使命,不仅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使命,而且彻底铲除了捆绑在妇女身上的“四条绳索”。新中国成立后,党动员群众发展生产,见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地位、权利、人格、自由等获得全方位提升,社会形成男女平等与性别和谐的良好氛围。进入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进入崭新篇章。

(一)妇女翻身做主人,自身权益获得尊重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实现了从封建压迫、资产阶级女权觉醒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翻身革命的转变。通过除旧布新,传统乡村统治秩序逐步解体,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建构。妇女在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获得平等地位,改写了妇女与社会政治无缘的历史。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农妇的特殊利益与农民整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始终支持妇女反抗家庭内的压迫。党赋予妇女以独立身份享受政治经济参与权,提高妇女在家庭内外的地位,引导妇女关注阶级斗争和社会工作。为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动性,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妇女与革命的关系,关注到妇女的特殊利益,回应妇女呼吁解放的呼声,鼓励“在斗争中用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推动妇女解放。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劳动模范。与此同时,在领导农村妇女解放运动中,党和政府积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当地妇女干部,这既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发挥广大农妇主体性的一种体现。1954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家庭和母亲角色给予保护,妇女在参与社会事务和家庭事务中与男子平等享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其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妇女就业权利方面,国家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以法律形式规定男女同工同酬,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对妇女给予了特殊照顾。在婚姻家庭方面,果断废除包办婚姻制度,提倡男女自由恋爱,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和地位。

(二)妇女实现思想解放,从事工作走向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妇女解放事业也融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大潮当中。在中国经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下,广大妇女从家门走向社会,有机会通过就业获得经济自主权、保证自身独立地位,这也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包容与活力。随着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妇女同男子一样创造财富,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党领导人民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妇女解放之路。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之路涉及妇女全面参与政治经济建设、家庭角色的发挥、妇女环保意识的提高、妇女健康与出生性别比的改善、妇联作用的彰显和维护妇女权益等各个方面。三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相继出台,就是思想解放、道路探索的生动体现。

9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及相关组织积极参与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的对外友好交流合作,全国妇联已与海外多家妇女组织和国际机构建立联系,在加强互联互通、对外友好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为主题会议也多次举办。地方各级妇联也积极创新以“她力量、她经济”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开拓女性眼界和思维,在建构性别平等新战略、探索全球性别发展路径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效实施,性别和谐观念成为大众共识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崭新阶段。通过实施男女同工同酬、合理分担家务、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等妇女解放经验,在社会中倡导妇女参与社会劳动与社会工作的舆论氛围,有力驳斥了“妇女回家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新局面。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的普法学习和宣传,巩固妇女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保护力度。这一时期,我国妇女政治地位与参政水平明显提高,新时期男女政治权利平等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实施下,妇女就业领域和渠道也逐渐拓宽,就业层次更为多元。

在当代中国,性别和谐观念成为大众普遍共识,一是性别差异得到有效尊重。男女两性的生存发展权益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化。二是性别自由与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内得到实现。男女平等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三是性别平衡程度不断改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更趋完善,预防和惩治侵害妇女权益的措施更为有力,对妇女的法律援助、司法保护和帮扶力度持续加大。

(四)妇女实现总体脱贫,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妇女在党和国家扶贫开发事业中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出现大幅改观。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是党领导妇女解放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为促进全球妇女减贫进程,乃至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妇女建功立业搭建了历史舞台,也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崭新契机。新时代妇女健康医疗、妇女受教育、妇女经济地位、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妇女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经验探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赋予妇女解放不同的时代主题,引领国家和民族事业与妇女发展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回望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妇女解放的基本经验,能够进一步拓宽新时代中国特色妇女发展道路,推动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一)终坚持以人民(包括妇女)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初心使命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使命观,是秉持为人类求解放立场的必然选择。在领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认知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与主体担当情怀。党的一切工作都坚持以人民(包括妇女)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恪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心向背关乎执政之基。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等各个时期,鼓励妇女参加生产革命运动,通过移风易俗改善婚姻中的男女不平等陋习。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共中央妇女部,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依靠力量,在抗争阶级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和谋求自身彻底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妇联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广大妇女群众真诚关注、真心关爱和持续关心。以道义的力量贯彻人民立场保持同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真理的力量贯彻人民至上尊重妇女创造历史的伟力,以前进的力量贯彻以人为本赢得百姓衷心拥护。

(二)终坚持妇女解放同国家民族任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思想最进步覆盖人数最多成就最显著的自上而下的女性发展运动,亿万女性地位获得了千年未有之改观。这是党领导人民前赴后继、一代代人抗争而来的成果,也是为探索中国特色妇女发展道路奋斗而来的成绩。我们党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土地革命,鼓励妇女拥护正义,踊跃支援前线,勇作人民子弟兵的强大后盾。和平年代,党就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纳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主线,注重在教育、就业、权利等各方面保证妇女运动的成果,通过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改革城乡教育体制;努力发展经济,反对性别歧视;重视妇女医疗和卫生健康,培养健康、文明和自信的下一代等举措,领导妇女解放运动迈向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动员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将实现妇女利益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相结合,把维护、实现、发展好妇女利益作为妇女事业基本导向,有志于达到指导方针上、政策立法上、家庭社会上等多重维度的性别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了妇女地位及其权益同国家中心工作的有序衔接。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党政机关带头落实三个妇女发展纲要,提升妇女在政府、村(居)委会等决策管理机关中的比例。通过力推妇女参选村两委,使妇女在村民自治组织中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定期举办妇女参选人员培训班,增强竞选意识与竞选本领等,基本达成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主要目标。

(三)始终坚持性别平等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并重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一方面将涉及广大妇女群众的重大利益问题纳入到党的各级组织的议事日程中,全方位地关心妇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场出发,切实维护妇女的各项权益,以具体行动关心和爱护妇女,为广大妇女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

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妇女自身的独特价值和潜力巨大。基于此,党在领导妇女解放运动中遵循性别平等规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中都注重性别平等,在探索综合国力由小到大、由大变强中,在构建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中理应有巾帼力量绽放光彩。新时代妇女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男性的理解和认同,也需要全社会尊重和支持。唯有如此,中国妇女才能进一步协调家庭与社会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家务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冲突中寻求平衡点,吸纳男性参与到家务劳动当中,共享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获得感。同时,我们党注重发挥妇女团体和妇联组织的作用,建立从基层到中央的各级妇女系统,这些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运转有效、机构健全、形成了关怀妇女的合力。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妇女解放的思想、成就、规律都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建设实践与改革实践等全局层面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出路。推动两性从形式平等、法律平等逐步走向事实平等,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等各要素达到相互协同与尊重,使得“社会性别”意识深入人心。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将继续秉承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妇女解放的经验,发挥巾帼力量,推进妇女解放事业前进。

注释:

(1)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妇女在地方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选比例为73.4%,女性“尽量了解候选人情况并认真投票”的比例为73.9%。

(2)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逐渐收缩,2009年的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8.73年和7.8年,男女差距由2000年的1.3年缩小为0.93年。

(3)妇女与健康方面,2019年孕产妇保健体系达到99.9%,高于2010年2.1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0.3%,孕产妇死亡率继续降低,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猜你喜欢
妇女领导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当代妇女的工作
我家领导
领导,您的威严掉了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