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打造渔业种业“芯片”实现“南鱼北养”

2022-12-27 09:27徐天宝通讯员王伟
山东国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海水鱼石斑鱼工厂化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王伟

“南鱼北育、南鱼北养”“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走进日照东港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养殖车间观光走廊两侧,密密麻麻的美国红鱼、东星斑、珍珠龙胆石斑、鲈鱼等国内外高档海洋水产品种,在池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观光走廊与养殖区完全隔离,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可供游客近距离接触海洋生物。

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以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样板,不断深化区属国企改革,着力打造示范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全力推动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突破“渔业种业芯片”卡脖子难题。园区成功入选首批“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荣获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园、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日照市2021 年度乡村振兴示范企业等殊荣。

示范园区,从“粗放污染”到“精致环保”

“室内循环水养殖车间可以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溶氧、水温、循环水设备等实行自动化管理。”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水质和循环水设备运行,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以往,日照涛雒镇沿海区域100 多处养殖大棚和虾池,地下水过度开采,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给近海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为解决近海养殖污染问题,实现渔业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提升,东港区通过“退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构建现代渔业养殖核心示范区,合理规划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科学布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区、海珍品暂养区、生态化池塘养殖区、休闲渔业区等六大功能区;同时,融合当地海洋文化、渔文化等配套建设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功能区,成功开发了现代化、示范化渔业养殖新模式。

园区聘请一流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引进国内先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生态池塘化养殖标准,建设涵盖缸式高密度暂养区、多宝鱼频控制红心等多功能养殖车间,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模式地下水浪费严重、尾水排放不达标、近海污染等难题。目前,已完成450 亩生态化池塘改造和30000 万平方米循环养殖建设。

通过“智慧”管控,创新园区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废水的环境保护措施,采用集约化、信息化、自动化养殖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品种养殖向高附加值珍惜品种养殖、苗种繁育转型,水温控制、水质管理补充、饵料喂养等全智能化自动管理,成功打造出渔业养殖种业“芯片”,突破养殖“卡脖子”难题,养殖水源利用率比以往提高30 多倍,单位水体产量提高3 倍以上,成为日照市积极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从“蓝色粮荒”到“蓝色粮仓”

据介绍,一个养殖池需要40m3水,按传统养殖模式,一天更换6 遍水,用掉240m3水。而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每天只需添加5%~10%的新水。一池水经过过滤、消毒杀菌、生物净化、调温、增氧等环节后循环使用,极大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

长期以来,近海渔业养殖业存在创新不强、成果转化率低、研发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为此,东港区通过内部水循环方式,创新养殖、繁育和产出三大模式,有效推动了渔业发展的华丽转变。根据园区实际,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现代渔业产业园合作研发基地”,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技术、循环水处理系统设备节能降耗,实现名贵海水鱼类高密度养殖、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尾水无害化排放、循环水系统智慧管控等技术方面的攻关,成功开发出“海水鱼循环水育苗系统构建与应用”项目,实现了生态、高效养殖。

创新繁育模式。针对不同鱼类苗种培育特征,成功研发工业化育苗系统与配套技术工艺,通过精准调控水温、溶氧等各项指标,不断推进多个石斑鱼品种的培育。同时,园区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能够承载的鱼量大约为每立方米50 公斤,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 ~5 倍,从而实现了海水鱼苗种业的高效生产。

创新研发产出。园区建设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具备水质分析、鱼病检测、健康养殖和工厂化苗种繁育研究功能,拥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PCR 仪等先进实验仪器,配合高效研发团队,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开展石斑鱼投喂策略和日常代谢节律研究、河豚投喂策略研究、对虾良种繁育。成功研究出繁育中国对虾无节幼体10亿多尾,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目前,园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共有360 个养殖池,放养石斑鱼、真鲷、黄姑鱼、河豚等高附加值品种鱼,单位水体产量将增加3 倍以上。循环水养殖面积达15000 平方米,投放石斑鱼20 多万尾,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0 万元。

产业升级,从“画地为牢”到“破茧成蝶”

“生态兴渔”是深入持续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力举措。东港区以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按照“人员设备专业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日常管理智慧化”的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养殖模式,打造环境友好型养殖样板,在日照地区率先引入石斑鱼进行养殖,开创了“南鱼北育、南鱼北养”新模式,填补了当地海水工厂和养殖石斑鱼空白,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生态效益。

探索绿色养殖。园区开发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利用虾蟹贝的生物协同作用,合理运用池塘养殖空间,发展虾蟹贝池塘立体养殖,提高了池塘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同时,首创日照地区池塘石斑鱼、海参轮养模式,实现池塘全年不间断养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成为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典范。项目被评为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同时,园区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工厂化循环水海水鱼养殖,整合、优化智能化转股微滤机、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等设施设备的水处理方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海水鱼耗氧水平、投喂频率、最佳摄食量等开展持续研究和攻关。单位水体产量提升到30 公斤以上,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比传统工厂化养殖模式节水30 倍以上,打造了生态、高效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实现了产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猜你喜欢
海水鱼石斑鱼工厂化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赴粤东饶平开展海水鱼产业技术服务活动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中国海水鱼养殖现状分析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粤海、海大两大海水鱼料巨头13日凌晨海水鱼料齐涨价,涨幅达300元/吨
提问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