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类科技期刊的专辑出版策略与流程探析

2022-12-27 11:23曹佰迪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西北专辑科技期刊

摘要:文章以《西北地质》为研究案例,以地学类科技期刊的专辑出版流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西北地质》的期刊定位、专辑/专栏选题策划及其操作、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地学类科技期刊独特的选题风格、审校流程,特别是行业术语、专业图件的编校技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有效加快期刊出版發行速度,争取更多优质稿源,提升《西北地质》在地学类期刊中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文章还提出专辑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文章排版、校对等建议,旨在以稿件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为视角,总结稿件编排流程,并提出修改建议,供同类期刊编辑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学类科技期刊;专辑;编辑出版流程;《西北地质》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07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项目“黄河中上游生态地质调查——黄河上游河源段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D20221774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进一步凸显期刊特性,提升期刊国内外影响力,期刊策划人应针对某一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谋划专题报道稿件,集中展示相关研究成果。专题策划是策划人以某个热点问题或特色研究成果为中心编成期刊的一期或一个栏目的实施过程的思维活动,是对期刊进行富有表现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结性深度开发和思想布局[1]。

一、《西北地质》简介及其定位

《西北地质》的主管单位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学会。该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维普、Scopus、Geo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西北地质》创刊于1964年,创刊名为《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80年更名为《西北地质》,以交流报道西北地区地质科研、生产的新发现、新动态、新资料为主,介绍与西北地区有关的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于1980年创刊,1992年更名为《西北地质科学》,主要刊登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地质科研成果。2001年,根据原国土资源部文件精神,两刊整合为《西北地质》,主要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刊出的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

二、专辑选题策划

专栏与专辑的策划目的是主题创新[2]。近年来,《西北地质》编辑部结合出版积累的宝贵经验,着手打造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专栏、专辑。在选题的过程中,编辑通常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地质专业知识,总结和归纳地球系统科学相关热点问题和西北地区关键性地质问题,侧重于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计划—工程—项目”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西北地质》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行业影响力,优选具有西北区域特色的地学类科研成果,以专辑、专栏的形式出版发行,以期提升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和国内外影响力。例如,2019年《西北地质》以专辑的形式集中报道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生态地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2022年,以专栏形式先后刊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与关键性矿产”“氦气成藏理论与资源调查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组织出版专辑、专栏,逐渐形成了《西北地质》独特的选题风格,有效提升了《西北地质》在地学类期刊中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3]。

三、专辑编辑出版流程

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大体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装订、期刊归档等环节。

(一)组稿环节

组稿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接收稿件、登记稿件是组稿的主要组成部分[1]。主动向作者约稿和自由来稿是《西北地质》稿件的主要来源。《西北地质》专辑组稿策划主要包括拟定征稿通知、确定组稿对象、邀请专家学者赐稿等。按照《西北地质》编辑部投稿要求,要求约稿的作者在期刊网站投稿,通常要填写稿件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及推荐相应专业的审稿专家等部分组成,并在网站上传原始稿件和图件。在网站投稿的过程中,投审稿系统会对稿件进行自动登记。稿件登记有助于编辑部整理稿件,有序开展后续的相关审阅工作。

(二)审稿环节

审稿是确保科技期刊质量的决定性环节。从地学期刊来看,大部分比较优秀的稿件基本上达到了以下要求:文章题目突出体现研究成果、论点明确新颖、数据材料真实可靠、论据充分、前沿性新成果等。稿件的审理要经过编辑部初审、外审专家复审、主任或总编终审,即“三审”之后,才能够最终定稿,这三者缺一不可[4]。

对地学类科技期刊而言,编辑应根据办刊理念、报道范围和栏目设定等对来稿进行初步筛选。初审编辑主要对稿件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价值、论文结构、内容取材把关。编辑首先要关注稿件是否涉密,其次要科学地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学术前瞻性、创新性,是否为地学领域的前沿或热点;论文是否提出了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论文学术成果是否具有原创性,如果论文涉嫌学术不端或一稿多投,要一票否决。为了避免存在上述问题,在收稿时即要求作者必须附上保密承诺书及论文著作权(版权)转让声明,同时要求作者提供论文查重报告。总之,本刊来稿能进入复审环节的前提是一定要确保文章的保密原创合格、政治内容合格、学术价值合格、内容合格。

同行专家复审需要具体评定论文的学术水平、研究思路及实际意义。以《西北地质》为例,通过初审的稿件,责任编辑会第一时间将稿件派送给与此稿件研究方向相关的两位同行专家复审。《西北地质》的外审专家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由地学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外审专家重点严格把关稿件的科学性、知識性和创新性,并最终给出具体详细的审稿意见。审稿意见的结果一般分为“可录用”“修改后录用”“退稿”“改投他刊”。对于“修改后录用”的论文,专家会给出具体且针对性较强的退修意见,耐心指导作者对稿件进行完善和修改;对于“退稿”的论文,外审专家也要给出具体且合理的理由,以便帮助作者继续提高稿件质量;对于作者返修的稿件,责任编辑将再次送给外审专家评议。

《西北地质》建立了动态审稿专家数据库,专家数据库人员主要由现有的审稿专家、编委及作者推荐审稿人组成。此外,本刊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的形式,在会上邀请相关专家及学者加入本刊专家库;通过密切关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进一步了解国家的重大项目、杰出人才信息,从中查询并邀请同行专家加入审稿队伍;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下载量高、被引率高及学术影响力大的优质论文,通过邮件及电话联系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进而遴选一部分潜在的审稿专家;还通过文末参考文献列表查询潜在的外审专家。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及时更新、扩充期刊的审稿专家队伍,筛选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优秀审稿专家。

编辑要及时、充分了解数据库中的每一位审稿专家,包括其研究领域、目前从事的项目信息等,通过邮件、QQ、电话等联系方式,及时追踪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数据库中每一位审稿专家的详细信息。众所周知,一名合格的审稿专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较强的责任心,还要有足够的热心和充足的时间。建立动态专家数据库要有严格的筛选机制,要选出具备以上相关要求的专家。此外,编辑送审前必须认真通读全文,准确把握文章的学术方向,确保将文章送至专业领域最匹配的专家手中。编辑还要及时跟进审稿专家的意向、审阅周期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专家数据库信息。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将稿件送至学术水平高、研究领域切合且热心、愿意协助编辑部审稿的合适的外审专家手中。在专家复审环节,主要关注稿件题目是否切题,摘要是否完整(应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论点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合理,如有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复审通过后方可进入终审环节。

地学类科技论文的终审意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编辑部主编或副主编结合专家意见和初审意见决定稿件是否刊用;二是对可以刊用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刊用需要修改的稿件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学术方面的退修意见,要根据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来拟定,同时包括终审意见中发现的科学性和知识性问题的修改建议;二是论文写作方面的意见,主要是文字论述、逻辑规范等方面的修改意见;三是引用格式及规范的修改,即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关键词、图表等进行详细的核实,并提出修改建议。当专家审稿意见与终审主编意见不一致时,以主编意见为主,主编最终决定论文是否刊用。

编辑人员须将相关审稿意见反馈给论文作者,与论文作者共同提升稿件质量,将更加优秀的稿件展示给读者。

(三)编辑加工环节

地学类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要把好期刊的质量关,根据编辑出版规范认真修改、润色稿件,使稿件达到出版要求[1]。对稿件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政治性问题、体例格式、语言规范、内容核查、图、表、参考文献等[5]。

一是地学类稿件政治性问题主要涉及有无泄露国家机密或不宜公开发表的内容(如矿点的位置、特殊矿种、战略储备资源储量等是否过于具体),国界、国名是否有错。

二是论文结构是否恰当,论点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合理。

三是语言规范主要包括是否存在错别字、多字、漏字等情况;稿件中是否存在不正确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符号、计算程序、数学公式;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是否存在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使用错误,特别应注意地质时代及地层符号的表述是否正确。

四是内容核查主要包括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在论文中已经标出,是否引用最新文献;作者所测试岩石样品数据的时间是否陈旧,能否支撑论文的结论。

五是地学类图件分为两类,即不可编辑图件和可编辑图件。不可编辑图件并不是直接插入就可以了。编辑要检查图中所标的内容是否有错别字、所标字符是否规范、图的大小是否合适及清晰度等。可编辑图件主要是散点图或曲线图,在编辑过程中重点关注标目是否完整及其上下标(包括斜体)是否正确,符号表达是否符合规范,单位及对应数值是否缺失,大小是否合适。例如,同位素比值的上标(86Sr/87Sr、207Pb/206Pb),气体、氧化物、地质单元等符号的下标(CO2、Al2O3、E3s1)。此外,还要注意标目一定要标在坐标下,标目采用以“量/单位” (量除以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E/ mV)。坐标图写全“标目(单位)”,其中标目为斜体,单位为正体,并放在坐标外侧,只保留横纵坐标轴,其他辅助坐标轴一律删除,刻度线标在坐标内侧。若定量描述,有标值不需要箭头,要封闭;定性描述,无标值需要箭头,不封闭。

六是地学类稿件表格须注意格式和内容。表格格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缺项问题。格式是否为三线表,是否需要加适当的辅助线;表格的内容是否与正文内容相对应,表中的数据或文字是否准确无误;数据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范,单位格式是否统一。

七是全文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包括题名、刊名、作者姓名、年份、卷、期、页码、标点符号等是否准确。

编辑人员须对稿件中的以上内容进行反复的理解和推敲,争取做到准确无误、精益求精。如有不确定的内容,应及时与作者沟通,或查阅相关资料。

(四)文章排版、文字校对、印刷装订、期刊归档等其他环节

地学类科技期刊中文章的排版、校对是编辑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工作。《西北地质》对排版好的文章进行三校,重点校对表述语句、行业术语、图表等,争取做到无病句、无错误术语、无错误符号。目前,为响应网络化、信息化对期刊的发展要求,《西北地质》运用XML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对稿件进行在线化编辑、排版、校对及发布。在排版过程中,作者及责任编辑、排版人员要多次对比及校对后,再将排版好的稿件退回给作者,请全体作者审查和确认,消灭排版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可能的错误。期刊出版发行后,还要根据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归档。归档内容主要包括作者原稿、初审、复审、终审意见及最终定稿印刷的文章电子版。

四、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办刊人往往绞尽脑汁想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科研成果,组织出版专栏、专辑報道科技信息来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以拓展在某学科、某专业的某个学术问题或某项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使期刊突出个性,提升质量,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国地学类科技期刊行业特色明显,编辑出版环节多,工作流程复杂。优化地学类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期刊传播速度,争取更多优质稿源,应对新时期信息化、数字化变革背景下我国地学类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提升地学类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国内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帛珊.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优化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5):64-66.

[2] 徐玉梅,刘春光,姚金梅.科技期刊专栏、专辑的策划与出版探析[J].出版研讨,2014(4):1-5.

[3] 散飞雪,宋衍茹,李庚.英文科技期刊的专辑出版策略与实践: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6):717-724.

[4] 乔玉兰.《西北地质》2001—2012年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西北地质,2013,46(3):237-242.

[5] 乔玉兰.《西北地质》2002—2015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与分析[J].西北地质,2016,49(3):204-212.

作者简介 曹佰迪,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学术期刊评价、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西北专辑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科技期刊”
一座西北小城
科技期刊的分类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