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大赛传播中的破局与探索

2022-12-27 05:09许康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

摘要:每遇国际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媒体传播格局都会发生巨变。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在“家门口”举办的盛会,是媒体发展的富矿。各媒体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从自身能力和定位出发,突破限制,获取更多资源助力。地方主流媒体探索国际大赛的传播策略,无论是从谋求自身生存发展,还是从履行社会责任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文章深入观察和分析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大赛传播中的破局与探索,旨在为其优化国际大赛传播策略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方主流媒体;国际大赛传播;2022年北京冬奥会;融媒体;UGC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118-03

伴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媒体账号进入强势发展阶段。看看新闻稳中有进,四川观察成为现象级IP,大象新闻异军突起……不过,也有一些地方主流媒体打造融媒体账号事倍功半,致其与其他地方主流媒体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体育盛会的举行,给媒体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诸多体育赛事延期。自2021年起,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卡塔尔世界杯……各大体育赛事密集登场。在国际大赛传播中,无论是吃到红利的媒体还是错失机遇的媒体,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么入局,要么出局。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具有主场特点的国际体育赛事,开局即预定了2022年第一个流量聚焦的时间段。对于所有媒体而言,这是一场命题竞赛,也是进入国际舆论场的最佳时期。因此,约2000家媒体派出场外记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与报道。

一、版权竞赛下地方主流媒体面临的困境

数字化浪潮的来袭,使得奥运会的传播样态层出不穷。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个网络转播平台被授权,奥运会自此进入网络传播时代;2020年东京奥运会,短视频首次超过综合视频,实现行业地位逆转;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似进入了新纪元,科技巨头齐聚,互联网大厂定制,5G数字化全面驱动,8K视频技术直播照进现实。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共吸引了超20亿人关注。

然而,在奥运会的传播竞赛上,仍有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入局无门。一方面,对于赛事核心资源,央视始终具有垄断优势。2016年里约奥运会,腾讯视频为拿到延迟半小时的分销版权,花费了1亿元[1]。对于大部分地方主流媒体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并不现实。在版权规定相对宽松的时候,地方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处理二手素材。2022年1月20日,央视与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暨“版权守护计划”[2],意味着地方主流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将面临无核心素材的压力,在竞争中更加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在齐聚北京的媒体人上演“同质大战”的同时,更为强势的参与者已经入局版权争夺。在动辄上亿的体育赛事版权竞争压力下,央视选择了版权分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移动旗下咪咕拿到了赛事直播版权,腾讯视频和快手分获奥运赛事点播和短视频版权[3]。就布局自由度来看,拿到版权的数字平台拥有更广阔的报道空间。2021年,快手用户在体育内容上的用时增长较2020年超1.5倍[4];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快手电商体育用品GMV同比增长615.3%[5]。数字平台和移动应用针对用户注意力展开白热化竞争,尚需借力平台发声的地方主流媒体显得更加弱势。

二、地方主流媒体的破局与探索

(一)优化环境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供给呈几何倍增长,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显著提升。在日渐普及和不断完善的算法推荐技术背后,是被强化的头部媒体和“懒惰”的受众。“被看见”,成为地方主流媒体破局的第一步。

核心素材受到限制,如何破局?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给出了有益参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以联合报道的形式,在版权内容以外,策划了不少精彩报道,建立起一种成功范式[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百日,北京广电北京时间发起倡议,北斗融媒、吉视通、大象新闻等10家新媒体积极响应,借力北京冬奥报道云平台形成传播矩阵,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022年2月5日,四川观察联合百度、百家号,上线北京2022年冬奥会平台,实时更新冬奥奖牌榜,介绍冬奥项目及赛区场馆等。

除了联合聚力,各地方主流媒体奇招迭出,积极打造IP:黑龙江卫视推出冰上舞蹈真人秀《与冰共舞》;浙江卫视推出少儿类综艺《大冰小将》;湖南卫视播出滑冰主题电视剧《陪你逐风飞翔》,凭借《天天向上》打造冰雪主题节目[7]。

与此同时,新闻资讯类平台也打造了不少动态系列栏目,如《京观冬奥》《天眼看冬奥》等。以重庆广电第1眼为例,前方记者制作了具有浓厚奥运氛围的“第1眼看冬奥”系列,后方团队打造了“热‘雪沸腾迎冬奥”系列和“我的冬奥梦”系列。媒体在这场联合竞赛中各展其能,把握冬奥机遇,拓展报道视域,实现了差异化的传播效果。

(二)深耕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摆在“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六个坚持”的第一位。媒体重视受众需求,以受众为中心,便是这种坚持的突出表现。

后疫情时期,健康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亚健康人群中,有78%的人处于18~45岁这个年龄段。人们在健康需求的驱动下更多地投入运动,推动了体育多元化的浪潮[8]。据易观分析數据,往届冬奥会的受众中,65%的受众年龄为35岁以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越来越多人渴望现场观赛,受众年龄层得到极大拓展,使之成为全民互动的一届盛会。

在此背景下,除了版权内容,地方主流媒体还能策划些什么?娱乐化是一个明确的指向。因为体育天然带有休闲娱乐属性。除了报道赛事赛况,对于赛事战术、运动员状态的分析,以及赛场花絮、运动员成长经历、生活等的关注,都能很好地丰富体育新闻内容。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视频赛道上,展现出除上述娱乐点外的更多细节、情绪和表达。谷爱凌吃韭菜盒子;苏翊鸣曾扮演《智取威虎山》的小栓子,其中台词“怕你们撵不上”被顶上热搜;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16年终圆梦;王濛解说金句频出,2月5日拿下7个热搜,2月 6日《濛主来了》上线首播;因追星“冰墩墩”而成名的日本记者“义墩墩”,在中国吸粉3亿……这些信息虽娱乐却不媚俗,助力大众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另一方面,奥运精神代表着体育超越政治、经济等一切隔阂,但地缘政治与市场逻辑的博弈所带来的“逆全球化”,已可见端倪。可以说,媒体对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于人民群众是一次贴心服务,于话语阵地是一场舆论攻防。场内是关于滑雪大跳台设计、人造雪的争论,以及对绿电、冬奥村菜单、“黑科技”的点赞;场外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全民热潮真实展现,如大象新闻的《焦作姑娘吕惟溪:参与冬奥会工作,是我一辈子的荣光!》、四川观察的《冬奥会闭幕式上 巴赫给这个四川小伙“比心”》、重庆广电第1眼的《这些冬奥宝藏纪念品 你最中意哪款?》等。

(三)媒介协同

2022年北京冬奥运,优酷联合北京卫视出品了真人秀《飘雪的日子来看你》和《追雪的南团》,爱奇艺联合江苏卫视出品了综艺《超有趣滑雪大会》,腾讯更是推出了40多档奥运节目……媒介协同的传播模式,给受众带来更丰富、立体的传播体验,成功将本届冬奥会打造成全民狂欢的盛会。

其中,短视频平台有效地释放了KOL(关键意见领袖)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能量。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百日,抖音宣布冠军天团入驻[9]。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抖音上的冬奥话题视频播放量破1200亿。快手直播连麦奥运冠军、专业大咖和达人开启“送墩大战”。咪咕在商城及直播间推出谷爱凌、王濛周边。

不仅如此,短视频还极大地促进了IP消费。据调查,42.9%的年轻人认可体育明星效应,愿意购买其代言的品牌产品[10]。当然,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大的商业IP当属“冰墩墩”。商务部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7日,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因热度带来的商业价值,又反向成为IP持续创作的动力。2月14日,小红书上“‘冰墩墩攻略”相关笔记超27万篇。

细观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视频的火热,关键在于UGC模式的应用。该模式同时也是地方主流媒体拓展信源的关键。对于地方主流媒体而言,基于投入成本的考虑,往往会把一条视频发布于多个平台,这样做实则只会加速平台同质化和观众的审美疲劳。UGC模式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媒体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型。

例如,重庆广电第1眼的记者利用手机拍摄制作的《冬奥火炬接力启动 这把冬天里的火超燃》,全网播放量500万+;《市民倒计时迎接冬奥 烟花点亮鸟巢现场超燃》,全网播放量500万+;《“迎客松”烟花点亮鸟巢 太美了!》,全网播放量1000万+……在实现数字平台热搜的同时,有效反哺电视端。

UGC资源是一个不会枯竭的宝库。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萌娃为例,11个月的王予玑体验滑雪时,被父母用短视频记录下来并发布到网上。王予玑滑雪的画面萌翻众多网友,该视频成为不少媒体的剪辑素材,张艺谋导演更是对其发出冬奥会开幕式的邀请。相较真人秀,UGC资源自带背景和后续故事,具有更能打动人心的真实性。

此外,UGC资源还可能触发系列话题。从11个月的王予玑到4岁的江语星,从滑雪萌娃到众多萌物,从被动热搜到主动寻找,从单一现场到多种视角……UGC的成功,在于个体故事与共同情感的完美契合。

(四)重视技术

除去版权和渠道的限制,地方主流媒体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其入局体育赛事报道难的重要原因。体育赛事报道本就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媒体自己都含糊不清,那如何制作出受众看得懂的产品?

在此方面,快手推出的冬奥系列短片《二十》和手翻纸水墨风短片《破茧》,是很好的范式。《二十》记录了2002年中国首次获得冬奥金牌至今,一个个普通人的冰雪梦。《破茧》的主创之一苏梓凡,在受邀共创东京奥运会剪纸定格动画后,再次参与奥运主题动画制作。2000张A4宣纸,1200张水墨原画手稿,528小时的日夜奋战,手翻1500次,定格拍摄3000次。为了设计好这一分多钟的短片,他连续观看了一周花滑运动员陈露的比赛视频,直至弄清每个动作的衔接[11]。短片成功制作的基础,是主创团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过硬的技术。

从定位来说,奥运会不仅属于参赛运动员,更属于每一个追梦的普通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目标之一,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对地方主流媒体而言,流量固然重要,但记录与传播人民的体育,更不可或缺。地方主流媒体不应盲目追寻热搜,应从专业角度预判热点,将视角下沉,展现更多容易引发老百姓共情的故事。

例如,重庆广电第1眼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个奥运纪录诞生后,及时采访了“冰丝带”的设计总负责人,推出的《“冰丝带”如何做到美丽又智慧 设计总负责人郑方为你揭秘》备受网民关注;“第1眼看冬奥”系列走进北京的冰雪运动场地,新闻产品《北京大爷玩转什刹海 花式滑冰似少年!》《记者打探北京什刹海 溜冰胜地真的6!》等,近距离记录了2022年北京冬奥赛场外的冰雪热潮,呈现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生动画卷。

此外,科技的运用和艺术的融合,也是地方主流媒体优化体育赛事报道的有效路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被誉为科技感、艺术感、体育精神、人类价值的一次开创性融合[12]。英特尔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实现了“风雪消融”的默契表达;特别的二十四節气倒数展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从氢气燃料到微火燃烧的火炬,是绿色低碳理念的创新实践……正因有了技术的赋能,才能成就如此精妙、极具艺术性的体育盛会。

三、结语

奥运会见证着科技发展、媒体融合、文化沉淀,其既是媒体转型的孵化器,也是试验田。当前,全媒体传播体系已初见规模,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模式触达了更多人群,“1+N+N”的多元分发、矩阵传播成为标配,智媒“新基建”紧扣发展命脉。然而,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大赛传播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IP火爆一时而后力不足,持续性的内动力尚未把握等。掌握新兴技术,深耕内容生产,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团队建设,是地方主流媒体破局的密匙。

参考文献:

[1] 胡川洋.淺析体育赛事直播节目的版权保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7(6):1-2.

[2] 高凯.北京冬奥会“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暨“版权守护计划”发布[OL].中国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22483 682096502667&wfr=spider&for=pc,2022-01-20.

[3] 金玙璠.冬奥流量抢夺战[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tashuo/browse/content id=f490c02017cf1010c8bcc53e,2022-02-19.

[4] 快手发布Q3财报:营收205亿元,电商GMV同比增长86.1%[OL].凤凰网,https://finance.ifeng.com/c/8BPNxiirNYV,2021-11-23.

[5] 磁力数观. 2021快手体育数据报告[DB/OL].原创力文档,https:// max.book118.com/html/2022/0317/8101002122004063.shtm,2022-03-19.

[6] 刘振东.另辟蹊径 场外开花形成丰富内容:试论版权受限下地方电视媒体报道国际大赛的方式[J].新闻研究导刊,2020(4):245-247.

[7] 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角色研究报告[DB/OL].网易新闻,https:// 3g.163.com/news/article/GUNFTGVN000181KI.html,2022-01-27.

[8] 艾瑞数据. 2022年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DB/OL].艾瑞网,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208/4040.shtml,2022-08-17.

[9] 胖部.冬奥会,2022年第一场流量盛宴[OL].腾讯网,https:// view.inews.qq.com/a/20220130A0BWM100,2022-01-30.

[10] 2022年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R].艾瑞数据,2022:12.

[11] 张玲.《破茧》,武汉高校学生创作水墨国风动画助威冬奥[OL].长江日报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216143319213 14702&wfr=spider&for=pc,2022-01-11.

[12] 北京2022年冬奥开幕式:科技美学诠释奥运精神[OL].新浪科技,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23846823784210415&wfr=spider&for=pc,2022-02-04.

作者简介 许康宁,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