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化工安全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2-12-29 12:53军,张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化工职业培训

张 军,张 丽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化工专业安全培训的现状以及培训过程中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化工产业特点以及所在学校的学生现状,总结出提升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安全素养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研究,一是丰富了目前职业学校化工专业的教育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注入安全素养血液,拓宽学生安全视野;二是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意识,为未来岗位的安全生产做好保障;三是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强,但是安全方面理论和实践知识比较欠缺,在教学中时时植入安全教育,倒逼教师提升自己安全素养,重新设计课程方向,甚至多学科联动,促进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全面教师;一切工作的根本是为了给企业培养高素质、有知识、有能力、懂安全的人才,这些优秀学生进入企业有助于提升化工企业乃至于整个化工产业的安全水平,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职业学校:一般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学校,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学校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安全素养:作为职业素养的一个分支,包括外部的显性安全素养和内部的隐性安全素养。显性安全素养包括知识技能、行为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而隐性安全素养则包括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等多个方面。

化工专业:本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对各种化工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能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设计的人才。高职类化工专业主要指培养化工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主要在化工企业从事一线生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现状

梳理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以总结出国外对素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构成和培养方法等方面。

(1)素养的内涵研究方面:1833年日本佐藤教授首次提出“素养”这一概念;1941年美国心理学家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研究职业素养;美国心理学家圣弗朗西斯科将素养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人在职业中的综合品质;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总结得出人的一生职业发展阶段模式[1];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提出素养可以量化。

从上述的一系列研究看出,素养和教育关系研究在加深,并且研究思路逐渐由定性上升到定量阶段,也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素养的构成研究方面:国外对素养构成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美国学者斯潘塞将素养划分为个性和动机等,同时还将其划分为表象和潜在两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则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美国学者博亚特兹则提出“素质洋葱模型,其指出了素质由内到外的构成要素[2]。可以看出素养构成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实证研究方面,J.G.Donald通过问卷调查法筛选出学生综合素养25项指标;A.M.Daleney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出调查评价量表,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对筛选的数据进行分析;E.A.Jones采用特尔菲法将学生学习能力内容确定为写作、听力、表达和思维能力。

国外素养构成实证研究基本都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分析研究。

(3)素养培养方法的研究:国外学者多将职业素养教育归于德育教育,并普遍认为提升周期较长;职业素养提升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方面相关研究较少,通常结合各国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不同阶段职业教育的培养。

国外的职业教育培养在经历从宽泛的教育领域逐渐向职业教育细化的发展过程,这和各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关。

1.2 国内研究现状

综合国外基础和我国具体的国情,我国研究有其自身特点,但是在研究内容上还主要集中在素养的内涵、构成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

(1)素养的内涵方面研究:我国学者在研究职业素养的内涵时,一般是以某个职业的背景为依托,探讨的对象是职场人,环境是职场的环境,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是完善个体的职业生涯。许亚琼认为职业素养的本质是人各种个人品质的集合[3];杨琳指出职业素养是职业本身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吴晓琼指出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内在和外在两部分。

(2)素养构成的研究:目前关于素养构成可以分为一般职业素养构成的研究和特定领域职业素养构成的研究。一般职业素养构成研究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能力等。而在化工类研究素养方面,胡文艳在充分分析企业对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化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理论基础、专业水平和化工安全意识等[4]。

(3)素养培养方法的研究:汤亚芳利用多门化工相关学科合力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分析了各门课程对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用;2018年出版的《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探析》中,马秀兰提出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提升化工类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提升职业学校化工专业类学生的安全职业素养,增加技能实训课程以及实习环节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5];张丽萍将化工专业的职业素养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且提出了教师针对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路径。

从上述例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关于素养,尤其职业安全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重构课程体系、增加技能实训、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丰富校园生活等几个方面,主要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本文在研究时也将运用理论加实证研究的方法。

2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当中偏多,但是结合地方特点,深入到化工行业企业,再结合学生具体要求研究不多,尤其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现状与企业对学生的安全素养要求的研究不多。

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调查走访总结归纳出适合化工专业学生的安全素养的内涵、构成以及培养方法;利用安全培训以及每年去化工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企业工人和技术员中发放与安全素养相关调查问卷,组织企业技术员以及化工企业领导座谈,掌握企业所急需的化工相关安全素养;在学校教学期间,在学生中发放安全素养相关问卷以及组织化工专业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安全素养现状。

最终,结合目前学生现状、企业要求以及化工岗位特点,得出职业学校化工类学生安全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设计出合理的提升方案。

2.1 化工专业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生整体来说关于化工行业或者职业的安全观念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工理解不深,兴趣不大,主要表现在对化工行业了解不足,发展方向不明,个人职业规划缺乏。

2.2 化工专业学生安全培训现状及提升策略

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和化学专业学生现状以及家庭特点,利用职业核心培养理论和现实课堂教学及企业安全上岗证培训的实践现状,综合学生家庭、学校、学生自身以及化工企业四大方面,分别从培养目标、环境、过程等三个方面来研究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安全素养培养。

2.2.1 培养目标方面

学校和老师都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实训室的技能培训都存在目标模糊的问题;学校或者家庭的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家庭在孩子专业和未来发展方面帮助不多,存在听之任之的放养心态,甚至存在混几年打工的想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符合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高素质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较少,也不太知道企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尤其安全方面的需求。

针对培养目标方面问题,首先需要确立以提升安全素养为导向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集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的要求,突出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根本,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综合当地化工行业特点以及学生现状,从能力要求、培养目标、企业需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掌握危化品的安全知识以及化工生产类的安全操作技能的安全生产甚至于安全管理类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要紧扣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共振,树立起以培养懂技术、重安全、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需求方面,契合淮安盐化工大发展特点,培养与盐化工知识、技能以及安全相关的化工专业人才,助力淮安盐化工千亿产业发展。具体落实到学校教学目标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安全考试只是简单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达不到提升安全素养的最终目标,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社会化的化工总控工安全培训课程以及我们自己对社会开展的十六个工种的化工生产安全上岗证培训,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现实的化工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技能,也有利于毕业后考取这些证书。针对学校、企业以及家庭的培养目标脱节的问题,主要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在校企方面,多去企业走访,引进企业专家交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具有高安全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家校方面,多与学生家庭沟通,强调安全素养的重要性,和家庭建立共同的安全素养培养目标,将安全素养培养从课堂衍生到家庭生活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2.2.2 培养环境方面

家庭环境方面安全培训缺乏,体现在家长不关心、不重视也无意识进行安全培训;学校师资方面力量不足,体现在老师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技能水平方面都有欠缺,尤其将安全素养教育贯穿其中的能力不强;学校硬件方面也存在实训设备实施较少,尤其安全设备实施欠缺,学生训练不足;学校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规范,安全责任制还不强,尤其实验室放假期间管理不到位。

针对培养环境中问题,首先需要发挥教师尤其班主任家校之间沟通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家校合作作用,与家长多交流合作,强化家长安全培养意识,落实家长安全培养行动,帮助家长提升安全培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各种网络资源,最大化发挥家长在安全培训中作用,创造安全培训的家庭氛围环境;教师自身加强安全学习,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教学培训方法,加以推广;学校方面也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建设安全培训场所,采购合适的安全培训设备,和企业合作建立安全培训实训室,最大化利用各种资源;学校安全方面,努力建立安全平安校园,责任到人,制度规范,尤其假期也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安全值班制度,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6]。

2.2.3 培养过程方面

首先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有的老师通过警告、发布禁令等方法提醒学生安全,有的老师播放事故视频提醒学生安全,方法较少;最后体现在学生动手少,安全实操培训演练少,实操安全意识较弱;另外,习惯检测学业水平,针对安全素养检测手段不多,也不被重视。

针对培养过程中问题,开设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综合当地盐化工特点编制相关的安全培训一体化校本教材应用于安全教学,将化工安全、登高作业、用电安全、消气防等内容融在每一个案例中,达到提升综合安全素养目的;在教学中多使用化工实际生产中案例教学,深刻剖析案例中安全因素,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学生安全素养;充分利用淮安市安全培训取证基地优势,利用各种安全培训设备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安全动手能力,提升其素养;评估和考核是检验成果的有效手段,多增加平时考核,案例分析中安全因素考核以及安全素养运用研讨考核,现场打分,重学习过程和实际效果,达到完全意义上提升安全素养效果。

3 结语

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四方入手,重点研究培养目标、培养环境、培养过程,探寻合理方案,并将方案运用学生培养中,完善和丰富职业学校化工专业的安全素养教育体系,拓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以后的其他专业工业相关研究做出铺垫。通过对中职化工专业类学生安全职业素养的研究,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化工安全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强烈重视。

猜你喜欢
化工职业培训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