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12-29 12:53张玉楠闫松涛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实验室环节

张玉楠,闫松涛

(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在此形势下,高等院校应当针对学生的生存需求与发展需求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展开有效培养。而实验室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面临纷乱复杂的管理环境,具备一定的管理难度,因此需要得到高等院校的高度关注与广泛重视。科学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显著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在为学生赢得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助力。

1 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分析

通常,国内高校多采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会受到外界影响因素以及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涉到电气领域、医学领域、辐射领域、自动化领域、生物学领域以及化学领域,同时还会受到人为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实验室与发达国家有差异,因此不能对西方国家成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一味照搬,而是需要结合高等院校实验室实际发展需求,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顺利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1]。

在安全管理环节,需要校内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人员对此保持高度重视,构建更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以此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流程,并且做好定期排查工作与检查工作,以此确保实验室始终处于安全运转平稳、运转状态,从组织体系方面、法治规范方面、环境保护方面、专业防护方面、教育培训方面以及安全检查方面做出调整,构建更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组织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因素。

需要针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与管理者,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参考依据,结合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以此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呈现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趋势;专业防护是指结合各个专业领域的特点展开分析,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要素展开科学判断,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是将安全管理有效协调作为管理准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是高等院校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教育培训工作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工作,从而显著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安全检查工作需要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得到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贯穿于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与基础保障[2]。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策略

新时期背景下,高等院校在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关注实验室内部人员安全与物品安全,还应当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为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秉承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的教育理念,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并且确保各项管理条例管理制度可以得到深度落实与有效落实[3]。

2.1 科学创建实验室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的建立,会对实验室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制定带来影响。为此,高等院校应当结合高校教学改革工作要求,对管理职责、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资源开展科学分配与合理布局,构建更加完善的三级管理体系,显著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1)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高等院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顶层指导工作及顶层协调工作,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组织与协调工作。实验室与教务部门、资产部门、科研部门、保卫部门、设备部门以及发展规划部门协同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与作用,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共同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其中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是高等院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环境越发复杂,要求也随之提升,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越发广泛多元。结合这一特点,高等院校应当设置独立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全面补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力量。

(2)由高等院校内部教学研究机构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主体,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对院系内部实验室管理工作室开展协调设计,确保各个院系指派核心成员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环节,打造高质量全员参与的工作队伍,专门负责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责任体系建设工作以及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实验室安全宣传以及重大事故演练工作、监督排查整改工作,定期上报、定期发布安全管理工作相关信息,由院系指派具备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知识储备的人员担任助理岗位,协调领导人员开展一系列具体工作[4]。

2.2 构建更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由国家与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是高等院校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核心依据。

(1)一级管理制度是学校结合学校具体章程制定而成的核心管理制度以及基本管理制度,科学规定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任务、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分类以及安全事故分级,制定更加完善的责任追查制度,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二级管理是结合高等院校相关制度以及一级管理制度所出台的针对性管理办法。在实践环节由校务处委托实验室管理人员修订以及科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办法,将一级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依据。三级管理制度是在一级管理制度或二级管理制度基础上生成的配套工作制度以及规范性工作流程。

(3)在实际环节,实验室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细则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办法,用以指导各个院系、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行为以及安全建设行为。

(4)高等院校应对安全技术规范的建设工作保持高度重视,若是管理制度得不到科学落实与有效落实,将会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最终流于形式。

(5)在实际工作环节,各个院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为此,学校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深度研究,科学制定技术规范标准,各个实验室与各个院系结合学校相关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文件以及制度文件,构建更加完整的实时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2.3 科学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实验室管理环节存在管理人员频繁更换这一问题,这也导致实验人员的安全素养以及技术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对实验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极为关键。

高等院校不仅需要对化工以及化学等院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还需在校内推广实验室准入制度,以此确保所有参与实验室的外协人员以及高校学生通过安全考核后,方可进入到实验室开展工作[5]。制定更加完善的人员准入机制与人员轮转计划,同时鼓励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由学校组织或地方组织的安全培训活动当中,结合专业主题开展培训工作,显著提升实验室安全知识储备。

高等院校还应当做好教学课件积累与教学课件优化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科学制作实验视频,以此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可以实现有机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6]。

2.4 科学开展安全检查

针对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安全检查工作的助力与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深度落实与有效落实。及时排查实验室现存安全隐患,并且探索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检验安全管理方案现存不足,对其开展相应优化与调整,从而显著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在安全监察环节,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仅需要对实验室的常见隐患部分开展排查,还需要及时发现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这对于安全检查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当组织实验室退休人员以及学校领导人员共同组成监督专家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安全监督工作,每月向学校上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制度化检查工作与定期检查工作,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实验室安全得到良好的安全监督效果。

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需要秉承隐患即事故以及事无巨细这一工作原则,做好重复排查工作与科学整改工作。由监督专家小组做好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并且做出调整。在实际工作环节不断综合工作经验,以此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与时俱进。由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相关院系结合整改方案做出调整,汇聚成更加完整的报告,同时对相关实验室做好封闭处理,直至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7]。

2.5 创新防护管理模式

专业防护也是高等院校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抓手,涉及化学领域、电器领域、消防领域、生物领域、辐射领域等相关内容。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所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高等院校应当在策划环节、实施环节、检查环节以及改进环节,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显著提升实验室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经过一系列试点运行工作,在安全管理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显著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与此同时,科学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行为,避免生物因子所导致危险人扩散。为此,高等院校应当对生物安全保持高度重视,设置专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开展科学处理,对实验环节所产生的耗材以及实验材料构建统一的处理平台,上门收取生物废弃物,并且对其开展集中灭菌处理,最大限度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实验室管理效果不佳而导致的生物废弃物对环境以及人身健康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

辐射防护办公室需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相关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规定,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工作系统,从而为辐射防护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对辐射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以及综合性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隐患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排查。

3 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科学创建实验室管理工作组织体系、科学开展安全检查、创新防护管理模式等方式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在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实验室环节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