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中“铅笔盒”的符号化意义

2022-12-30 00:37郑桑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香雪符号化铅笔盒

◎郑桑桑

作者铁凝曾说《哦,香雪》是“没有故事的故事”。在这个没有故事的小说中,围绕香雪和铅笔盒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与高潮,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内心。铅笔盒是小说中的核心道具,具有符号化意蕴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承载着香雪的梦想,是知识与文明的化身,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让小说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小说主题更加生动感人。对道具“铅笔盒”的挖掘成为我们知晓人物,深入文本的重要切入点,正是这一道具的使用,引领读者走向人物的内心深处,洞察人物隐秘的情感,延伸了作品的生命力。作为一个符号,“铅笔盒”道具承载了多重的意涵,既是香雪的屈辱,也是她的梦想,更是她不断前进克服恐惧的动力,代表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明的追求。

小说《哦,香雪》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叫台儿沟的小山村,闭塞的小山村因为火车的到来带来无数新鲜的事情,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中以香雪等一群淳朴的小姑娘为代表,他们向往外边的世界,渴望走出大山,接触更高文明,故事由此展开。小说情节动人,虽然没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但是情感真挚、饱满,充满了抒情意味。在众多的事件中,围绕香雪和铅笔盒的故事是小说的高潮,情节以层次化推开,从火车进村、迎接火车、渴望铅笔盒、换到铅笔盒到带铅笔盒星夜赶路,小说随着情节的开展一步步走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铅笔盒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推动了情节发展和叙事对象的转变,由最开始的大山与火车到台儿沟的姑娘,最后变成铅笔盒与香雪,这样的叙事安排,让小说整体叙事呈现泛化特点,情节松散,没有核心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散文化风格,最终形成“没有故事的故事”的审美指向。

小说最终的落脚点是香雪,是最终叙述的对象,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并且以她的名字命名小说,足见作者的创作指向。小说在写香雪的故事时,集中围绕“铅笔盒”这个道具展开,从渴望得到铅笔盒到换取到铅笔盒到最后克服恐惧黑夜带着铅笔盒回到台儿沟,铅笔盒成为主要线索,该部分内容也成为小说的高潮,打动了无数读者。可以说,铅笔盒的应用,让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推动了情节的纵向发展,承担着了主要的叙事功能。当然,除了具有叙事功用以外,铅笔盒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在小说中还具有多元的符号化内涵,深化了小说的文化意蕴,升华了人物形象,让小说更具艺术张力。

道具是小说艺术中重要构成元素,道具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戏剧影视艺术,指的是用来辅助表演的物品或用具,后来在文艺创作中,将具有符号化、意象性的关键物品也称之为“道具”。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此外,道具还具有符号学意蕴,具有“能指”和“所指”的效用,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品格和艺术魅力,《哦,香雪》中的“铅笔盒”就具有多元的符号化内涵,充满了象征意蕴。

一、“铅笔盒”是屈辱和梦想的载体

“铅笔盒”在该小说中具有多重的意蕴,是香雪屈辱的见证和梦想的载体。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自己的专属铅笔盒,香雪作为台儿沟唯一的中学生,也有自己的铅笔盒,只不过与其他同学相比,香雪的铅笔盒比较特殊,是她木匠父亲亲手为她打造的“木头铅笔盒”,是父亲对她学习的奖励和爱的表现。

按照道理这个“铅笔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无法衡量的价值,是香雪的荣耀,是她最宝贵的而且独一无二的礼物。但是,当香雪来到中学以后,她的独一无二的“铅笔盒”反倒是成为了她的屈辱,成为她贫穷和落后的证物,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与讥讽,同学们明明知道那个铅笔盒是香雪的,还故意装作惊讶的样子,并且把自己的自动铅笔盒弄得啪啪作响,她们的嘲笑也让香雪感受到了耻辱,她觉得自己铅笔盒笨重而陈旧,香雪感受到贫穷,知晓“小地方”的含义,贫穷就要遭受嘲笑,也让她更加坚信要通过学习和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山村的命运,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这样,在香雪这里“铅笔盒”就具有双重符号意蕴,既是她屈辱的见证,也是她梦想的载体,她要打破贫穷,捍卫自己的尊严,心怀梦想,去改变现状,走向更高级别的文明。

二、“铅笔盒”是追逐梦想的力量

“铅笔盒”作为物品本身具有实用性,是盛放学习物品的道具,携带方便,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是每个人学生时代必备的物品之一,后来也就成为学习和知识的象征,具有了符号化内涵。小说中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渴望就是她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渴望,并且内化为她追逐的动力和勇气,指引着她做出惊人的举动,完成了自我的历练与成长。

停靠一分钟的火车,带来了新鲜的信息,也带来了更多意外和惊喜,无意间香雪看到了“自动铅笔盒”,激发了她追逐梦想的欲望,淳朴善良的香雪想要用四十个鸡蛋换取铅笔盒,在换取的过程中,停靠一分钟的火车发动,来不及下车的香雪被带到了离家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她拒绝了好心人的收留,执意带着心爱的“自动铅笔盒”星夜赶回自己的家乡。

在这个情节之中,香雪作为台儿沟第一个坐火车出远门的人具有符号化象征意味,她的这一行为让她与其她少女有了本质的不同,展现出她的追求与勇敢。小说用了浓重的笔墨渲染该情节,并且应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她的心理过程,她无意识不由自主的“朝车门跑去”,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铅笔盒”上,似乎忘记了所有,并且两手抓住了车门,寻着车厢中熟悉的气息登上了火车,这种熟悉的气息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味道,更是她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求以及对梦想的执着。香雪虽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但是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经历也让她获得了更好的成长,让她由一个少女走向了成熟——她独自一人在漆黑的夜晚行走了三十里地。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下,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路灯设备,在漆黑的夜晚,一个花季少女独自行走夜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而从未出过远门的香雪甚至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去院子,看到毛毛虫都害怕的她最终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独自一人走完了夜路,回到了家乡,创作了一个新的奇迹。

当然,这里是“铅笔盒”给了她行动的勇气,她因为“铅笔盒”登上火车,错过下车的时间,因为得到了“铅笔盒”,心中的梦想得以实现,所以无所畏惧,满怀希望的赶回家中。当然,在行走的过程中,香雪也充满了恐惧,但是明亮的月光下,当她看到“铅笔盒”,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她才真正感觉到铅笔盒属于自己,想到明天去学校的情景,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2]正是拥有了“铅笔盒”,香雪才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勇气,有了克服恐惧和黑夜的力量。

三、“铅笔盒”是人生择取的象征

作为道具,“铅笔盒”首先体现的是它的实用功能,不论是木制的还是自动的,其本质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但是二者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属性和文化象征意涵。木制的铅笔盒是木匠父亲打制的,是纯手工制品,没有太多的价格,价值较低,而自动铅笔盒是工业化产物,是一种时尚和流行的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她们向外的外面世界的物品。这里,道具“铅笔盒”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贫穷和富裕的对立,被贴上了“标签”,这样“铅笔盒”就脱离了原来学习用品的属性,有了新的象征属性。

“自动铅笔盒”是先进和现代文明的象征;“木头铅笔盒”是落后和农业文明的象征,两种铅笔盒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关系——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对立,当然作为一种抒情小说,这种对立和冲突在小说中表现的并不明显。该小说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铁凝以审美的态度关照两种文明撞击出来的生命与人性之美,以及工业文明的到来带给人们的生活的焦虑。[3]那么,面对这种焦虑与选择,香雪作为具有新时代思维的学生,最终奔向了代表更高文明的现代文明,这里通过她对“自动铅笔盒”的追逐表明了她的态度与抉择,她果断的放弃了落后的乡村文明,大胆的追求现代城市文明,开启了她新的人生之路。

当然,香雪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符号和象征,她为台儿沟以及千千万万像台儿沟一样的少女群体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人,要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不放弃,不抛弃,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香雪符号化铅笔盒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香雪形象探析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便携彩铅笔盒
紧贴人物读小说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小袋鼠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