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泪”的多元意蕴

2022-12-30 00:37井源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江州琵琶行贬谪

◎井源源

《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于贬谪江州期间的叙事诗。《琵琶行》中主要讲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悲惨的命运,情感真挚,感人肺腑。诗歌丰富的情感主要寄托在“泪”这个意象之上,“泪”不仅是人的生理反应,更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传统文人的“泪”,一般是真情实感的“血泪”。比如《离骚》是屈原的悲愤之泪;《史记》是司马迁的屈辱之泪;《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同情之泪……每一篇都是作者的“血”和“泪”。因此,透过“泪”可以管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喜与乐,哀与悲。[1]在诗歌《琵琶行》中就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泪,分别是琵琶女的“梦啼妆泪红阑干”和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那么如果仔细的思考,这两种泪具有不同的情感寄托,产生不同的意蕴,是人物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流露以及情感的移情和交互。

一、琵琶女的泪:“泪阑干”

诗歌中首先出现的就是琵琶女的“泪”,在弹奏完琵琶曲以后,琵琶女曲中讲述自己的遭遇,讲述梦中流泪的情景“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的“泪”之意象具有多重的情感托借和象征意味。

(一)感叹时光流逝、人易老

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琵琶女的“泪”首先是对时光流逝,韶华易老的感叹与无奈。琵琶女精通音律,因此情感十分的敏感和丰富,她能敏锐感知到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在演奏的过程中不由得念起往事,辛酸涌入心头。琵琶女回忆起往事,年轻的时候名动京城,并且追求者无数,后来嫁给了商人,但是任何时代商人都是精于算计,“商人重利轻别离”她与商人的结合完全是为了一种交易,毫无真情可言,因此即使物质丰富了也依然无法满足她精神的需求,精神的空虚与寂寞引发她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但是时间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不会为了任何一个人而停留,美好的青春一去不返,只有孤寂寒冷的江水和江月,无限哀怨与感叹涌上心头,产生悲凉的情绪,这种悲凉的情绪也跟着进入到梦中,梦是潜意识的外化,在梦中,琵琶女看似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实则是她对生命中美好年华流逝的悲悼。当然这种韶华易老的悲怆不仅是琵琶女有,诗人白居易同样也具有这种情感,因此更容易被琵琶女的曲目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哀叹爱情缺失、真情无觅处

琵琶女的“泪”具有多重的意蕴,除了对韶华易逝的感叹以外,还有对爱情缺失的哀叹。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但是这种渴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是一种奢求。琵琶女精通艺术,对情感敏锐,青春年华不断消散,加剧了她的焦虑与不安,于是她只能用自己的仅有的青春去赌,但是她心里清楚,即使是“五陵年少争缠头”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带给她爱情,所有的人都是贪图她的美貌和技艺,在那些纨绔子弟眼中,她不过是一个被人玩弄的“工具”,在纸醉金迷中她虚度年华,美好的青春就这样流逝。随着时光的流逝,她的青春美貌不再,日渐衰老的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被人们渐渐的遗忘,所有的繁华与荣耀都成为过去式“弟走从军阿姨死”,亲情的失落以及青春的消退让她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为了弥补心理的寂寞和空虚,她最终选择了“嫁做商人妇”,但是自古商人就是以“利益”为重,他们精于算计,这么会带给她想要的爱情,只不过是贪图她的积蓄。

琵琶女虽然极度渴望爱情与美好的家庭,但是冰冷的现实让她一次次心灰意冷,最后变得彻底绝望。商人的抛弃让她失去了所有的幻想,她只能把这些遭遇变成曲目唱给众人,将自己的苦与悲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转化为梦中的“泪水”,成为她对爱情向往但又缺失的哀叹。

二、白居易的泪:“青衫湿”

琵琶女高超的技艺震惊了在场所有的人,同时她悲惨的人生遭遇也感动了无数人,在这群人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本诗的作者,当时江州的司马——白居易。他同样被琵琶女的遭遇所感染,往日现实一并涌上自己心头,激发了他的感叹与不满,这些感情在“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感喟人生失落

诗歌中的“泪”首先是白居易对自己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的感喟。根据历史情况可知,白居易是当时革新派的积极推动者和倡导者,并且他的一些主张触及到当时顽固封建贵族的利益,于是受到了排挤和诽谤,最终被贬谪江州,让他有了巨大的人生落差。

作为传统有志文人,白居易与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心怀国家,情系人民,并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认同与重用,实现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抱负。但是现实是无情的,当时黑暗的官场统治,让他的抱负无处施展,革新的措施被否定,积极推动的大臣都受到了贬谪或惩处。作为革新的支持者与推动者,白居易被排挤出朝堂,成为江州司马,在当时的背景下,“司马”这个官职一般是安置有罪的官员,相比官职,心理上的屈辱让白居易更加失落。

在这个偏远的地方,白居易是有心无力,贬谪是对他价值的否定,所有当听到琵琶女的自述,激起了他内心的伤痛,产生了强烈的移情和共鸣,所以他“青衫湿”。自古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很明显琵琶女的遭遇触到了白居易敏锐的神经和脆弱的情感,他为琵琶女哭泣,为自己哭泣,同时也是为广大文人群体哭泣。

(二)同情弱势群体

白居易遭贬谪远离朝堂,在偏远的江州偶遇从京城流落于此的琵琶女,然后被她精湛的技艺折服,也被她凄惨的遭遇深深感染,他再次接触底层人民,了解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世界,深度了解他们的苦与忧。虽然,琵琶女年轻时候生活在京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艺人的身份始终让她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虽然靠着自己的姿色与才艺生存,但是没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随着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去,她也只能委身于重利的商人,最终被商人抛弃。随着命运的转折,琵琶女只能重新以卖唱为生,过着悲惨的生活。

白居易被贬,来到偏远的江湖,更贴近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从琵琶女的遭遇中联想到自身遭遇,并进一步联想到普天之下穷苦大众的命运,悲悯之心觉醒,泪水打湿了自己的青衫,这里体现出白居易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发挥了我国传统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体现出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同情。

三、人不同、泪相似的人生感慨

诗歌中琵琶女的眼泪与诗人的眼泪最终交汇在一起,展现出不同人生的交互感慨。不论是琵琶女还是白居易个体生命的尊严都得到了无情的践踏。琵琶女不必说,自身阶级属性就是边缘群体,后来虽然嫁做商人妇,但是依然没有摆脱被玩弄和抛弃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琵琶女可谓是没有任何自己的尊严与人格。尤其是她前期与后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让她的内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常常以泪洗面,追忆美好的过去,对人生产生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白居易,虽然是当时的官员,但是遭到朝廷的贬谪与猜忌,远离朝堂,名义上看是高层的人,但实际上也是底层人,是边缘人,被贬谪以后的白居易不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受到了更多的摧残,他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生活的艰难。从这个层面来看,不论是琵琶女还是白居易,他们的人格尊严都受到严重的践踏,展现出无奈与悲怆。一个市井漂泊,一个宦海浮沉,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人生的苍白感和无力感让他们都喘不过气,因此虽然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份不同,但是在人生的遭际上有着极其的相似,因此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移情和共鸣,可以说浔阳江畔的两滴泪道出了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对生存的无奈和深沉的恐惧感。

另外,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两人的泪水还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泪。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已经到了中晚年,经历了各种宦海浮沉,体会到人生的黑暗与残酷,而偶遇的琵琶女也已经年老色衰,失去了往日的青春,遭受到商人的抛弃与世俗的嘲讽。冥冥之中,两人的偶遇加剧了这种同病相怜之感,白居易在感叹琵琶女遭遇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排解与发泄,此时俩人不仅泪水交织,更是情感的交互,形成一种“镜像”艺术。

在叙事诗歌《琵琶行》中,白居易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故事中通过琵琶女的“泪阑干”和江州司马的“青衫湿”展现出两种不同而又相似的人生,不论是庙堂之中还是江湖之内,个人命运都无法得到掌控,在悲怆的琵琶曲目中,诗人出身的白居易成为琵琶女的“知己”和“知音”,琵琶女为青春的消逝和爱情的虚幻洒下悲戚之泪,大诗人为满腹才华终究被朝廷抛弃而感喟,两种泪水交织成为一种悲戚的人生,令读者无不涕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江州琵琶行贬谪
吕楠作品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苏轼的贬谪生活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非同凡响的秋歌
男孩,男孩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