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泰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12-30 01:58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泰语互联网+语言

柏 敏

(红河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指的是学生至少部分时间在家以外的受监督的实体场所学习,至少进行部分在线学习的任何正规的教育课程,期间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学生在学习课程或科目时各种模块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整体的学习经验[1]。由此可知,混合式学习的最初源头是在线学习。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已然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影响。

自2020年以来,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认真落实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师指导实践学习的结合,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和信息化教学。”[2]

二、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泰语教学中的教学特点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核心含义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去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创造出新的发展态势[3]。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即体现为融合与创新[4]。而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创新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在泰语教学中的运用也具有了自身的特点。

(一)跨越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科技置于传统课堂之上,而是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设计。设计的重点在于学生,并要考虑教师、设施、课程等,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能否担起设计教学模式的任务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就必须跨越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而随着“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推广,它将线下授课的群体学习优势与线上网络化学习的个体优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在泰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泰语专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仅限于教师手持粉笔、头顶摄影仪或是站在电子白板前授课,而是多渠道的获得想要了解的知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就不能是“作报告”式的授课,而是要为学生答疑,促进学生的讨论,从而达到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跨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

(二)从教师到导师的角色改变

“导师”(mentor)一词,来源于希腊的一个神话,是阿尔喀诺俄斯的儿子曼托的名字。这个词在那个时代所代表的含义就是为身处窘境的人提供鼓励和建设性的帮助。而对于现下,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界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教授他们知识和技能,还希望老师能教会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划学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慢慢转变成了导师。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知识的教授以及指导可以更多地在在线平台上完成,而这也意味着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充当好导师这个角色。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好地诠释了“导师”一词在泰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当学生遇到泰语词汇发音、课文阅读等方面的难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教师,教师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此外,当学生对本专业感到迷茫时,只要学生联系教师,教师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地为学生排疑解惑,了解他们的想法,为他们规划个性化学习。此刻,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单一地传授知识变成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指导。

(三)学习场所不固定

传统的泰语教学,课堂是唯一且固定的语言交流场所。在这种教学环节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互联网+”的模式则能够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生动、逼真的内容,在听课的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见,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不受场所的限定,只要是想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课堂中听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模式对泰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每当听到‘学习’这个词,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会想起自己在学校里为考试而学习,或学习驾驶,或学习唱一首新歌,或掌握一个新的计算机程序。我们学习各种学科、技能以及适应各种社会情境的恰当行为。……从广义来看,学习是经验在知识或行为上带来一种稳定变化时发生的。”[5]而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6]。但学习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发的想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够借助一些吸引眼球的科技手段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但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本就是学生不愿意去完成的任务,那么这些努力都是徒劳。因此,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学习乐趣的地方,重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泰语专业的学生,为了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学好泰语,就应该从不同方面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面对职业挑战。

(一)对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

1.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动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作为泰语专业的学生,泰语的运用能力是学生的关键能力。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要让学生弄清楚语言符号要表达的意思,更要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对语言运用自如。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学方式方法应多种多样,重在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又或是老师做几个PPT,放一段相关视频,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而是要以科技手段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平台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些实用的APP。对于泰语初学者来说,学好语音,才算是打好泰语学习的基础,可以通过喜马拉雅、心语等APP来学习或巩固语音知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关注像湄公河等微信公众号来提升语言能力。第二,对于有一定泰语的基础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掺入“任务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以其主动学习语言的能力。

2.教师对学生个体语言学习进度的掌握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提升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动力,教师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是相当必要的。对学生个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学了这门课或是这个专业,对他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当理解了其中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个体的观点,掌握个体对语言学习的进度,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计划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其量身定做一个计划表,在表中不仅有该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成绩,还要记录该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体验,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好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才能因“才”施教。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对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方式和路径有很多,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进度后,能更好地给出科学合理的学习建议,这对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studying habbits),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而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7]。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泰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的激发,有利于泰语语言能力的运用。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信息开放化及其衍生工具的发展进步,使泰语学习者在学习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但要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并熟练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培养学生晨读的习惯。泰语虽然是非通用语种,但作为语言,要学好以及能够熟练运用,离不开牢记单词,而要记牢单词,可以多读,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和所有学习外语的学生一样,养成晨读的习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锻炼语感,还能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录音功能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而现如今,网络上很多资源都是共享的,且可以下载到手机中,学生们可以从这些资源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泰语资料作为晨读的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线上+线下”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有利性。

第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泰语的学习和其他语言的学习是一样的,它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是不足以应对毕业后所面临的挑战的。因此,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必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重要性和便利性日渐凸显,特别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现在上课,可以利用慕课、雨课堂或其他APP进行授课、点名、回答问题、课后交流与反馈等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期刊、杂志、公众号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查。长此以往,学生便养成自学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学好泰语也不是难事。由此可见,互联网为泰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间接地对其自学习惯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对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

经调研发现,包括泰语专业在内的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面临两项最重要的任务,第一,需要学习中的成就感;第二,希望有一个开心的校园生活。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与同龄人、老师及其他潜在的朋友一起开展积极地、有效地社交活动。要顺利开展这些社交活动,就要求与他人合作,讨论那些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交友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而“线上+线下”作为“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更加注重合作。

1.合作完成对话表演

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对话的内容后,可以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表达出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相关的学习APP上,例如:微信群、qq群等;最终教师将从读音的标准程度、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演是否得体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选出最佳小组。此外,还应在为表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点评,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口语能力。

2.课后作业的完成

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资源可以在网上获得,现今的泰语资料的获得途径也比以前简单、快捷。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学生们可以从手机移动终端APP上互相交流,并通过邮件、本班建立的群等方式来反馈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心得,共同合作,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好“线上+线下”这种教学模式,对泰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结语

文章主要论述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泰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模式下,泰语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泰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的时代,课堂学习已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也可重新定位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让“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过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出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并为区域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泰语互联网+语言
语言是刀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