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生产经营者视角下的调研

2022-12-30 07:35哈梅芳高小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经营者宁夏

哈梅芳,高小鹏,马 艳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繁爆出,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望,国家把食品安全作为重点关注的民生大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农业国,城市大部分食品原材料都来自农村市场,把握好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将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城市食品安全得到改善,然而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下,大量价低质廉的食品涌入农村市场,经营者利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打开了仿冒伪劣食品市场,这不仅会影响到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更加会危及到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水平,对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为深入客观了解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本文通过对生产经营者调查,分析宁夏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和盲点。

1 宁夏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发重视,管理制度愈发规范,城市食品安全有了极大改善。但在长期城乡二元分割社会背景下,农村由于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差以及执法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市场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的“低洼地”。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发现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仍位于其他食品之上,且相比2020年,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10 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仍有上升[1]。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宁夏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据华兴时报报道,2022年以来,宁夏各级市场监管加大了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对市场上销售的29 大类食品抽样检测,截至8月31日,共发现不合格样品290批次[2],主要问题有食用农产品中农药超标,部分餐饮具清洗不彻底导致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个别胡麻油脂肪酸组成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等。朱立丽[3]针对宁夏吴忠涝河桥牛羊定点屠宰市场专项调查发现屠宰监管有漏洞,部分商户“索证”意识差,标准化水平低。刘峰等[4]指出宁夏地区鸡肉和鸡蛋中兽药检出普遍存在。张燕飞等[5]对2020年宁夏某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溯源分析得出,事件为村民食用鼠伤寒沙门氏菌i 单项变种污染病牛肉中毒而致,监管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及培训力度。

2 宁夏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022年7月,本文对银川兴泾、闽宁和贺兰县;吴忠同心河西、利通扁担沟镇和红寺堡新集乡;固原头营、吉强和兴隆等地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店,共发放问卷568 份,有效问卷540 份,最终有效率为95%。样本分析表明,被调查对象年龄大部分是31~60 岁的成年人(340/540,63%);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比例较高(329/540,61%),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结构以夫妻小孩户为主(459/540,85%),家庭结构较为简单;从经营单位年盈利调查情况看,年盈利额以3 万元及以下为主(356/540,66%),收入情况一般;经营年限主要以5年以下新店为主(335/540,62%)。总体上本次调查样本覆盖范围较广,结构合理,有一定代表性。

2.1 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差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方针下,预防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前提是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在生产经营中要把灌输安全意识,纠正各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作为安全重心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为客观分析,本文对农村生产者食品质量安全规定(法)的了解和重视程度、零售店是否赞成实施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和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生产经营者实施进货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方面调查,旨在反映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结果显示,对于食品质量安全规定,38%(205/540)生产者表示非常了解、36%(194/540)生产者了解较少、21%(114/540 人)生产者只是听说但不了解,而5%(27/540)生产者根本不了解;从经营者对相关制度的了解和认可来看,42%(227/540)的经营者不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制度,6%(32/540)的经营者不赞成实施食品安全相关制度,26%(140/540)的经营者无进货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

上述表明,宁夏农村生产经营者大多数法律意识浅薄,大多不了解或不重视食品安全相关制度,甚至少数经营者还销售过期食品,而在实际中往往就是因为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相关规定的不了解和不重视才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人员卫生、原材料多为零散收购无任何合格证明,经营者对原料和产品不按规定储藏条件存放、不进行安全检测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的加剧。

2.2 食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

据统计,2016—2021年宁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 536 元,相比上年增长16%,其中食品烟酒消费占比29%[6],而随着消费提高,食品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因此市场上不同口味、各类的食品越来越多,但食品原料、添加剂的使用、食品质量检验方法等也更复杂,而农村检测水平较落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宁夏农村食品生产企业是否取得质量合格认证、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生产前安全检测等调查,以此反映生产过程是否标准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调查显示,宁夏农村大多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加工小作坊,且普遍没有QS 和HACCP、ISO2200等认证。由此可知宁夏农村市场自产自销的小作坊生产经营模式,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且生产原材料也主要从村民家采购为主,生产前后无质量检测,销售产品也基本是无生产日期、厂址和保质期的三无产品,农村销售产品大多为检测不合格、安全质量不达标的食品。而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显示,要想实现食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就要从源头抓起,重视基础生产环节,确保对食品生产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2.3 相关规范和制度执行不彻底

在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相关制度是为了规范生产者行为来保证食品质量,这对保障公众健康,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十分重要。本文对宁夏农村生产经营者是否执行进出货台账与索票索证制度和是否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行调研,以此反映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调查显示,有17%(92/540)的生产者和26%(141/540)的经营者无进出货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13%(70/540)的生产者只是应付实施卫生规范制度,而6%(33/540)生产经营者根本不执行卫生规范制度。

由此表明,农村小作坊生产和经营者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和规范都不是非常了解,且执行也不彻底。此外,由于农村多地处偏远,监管部门受到交通等因素影响,使得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状况很不乐观。另据2021年宁夏农村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监督结果显示,因相关规范执行不彻底而产生的隐患主要有生产经营场所卫生不达标,不悬挂证照或者证照过期甚至无证经营,票据台账不规范、不齐全甚至没有整理,物品不按规范摆放或食品与其他杂物混放,没自查过期食品甚至从来不查等。

2.4 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不全面

生产和经营是食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的关键工作,由于农村生产经营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学习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能力与意识较为薄弱。在参与食品生产经营中只能凭经验,面对检查采取应付实施或不实施。因此,为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对农村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培训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人员是否定期接受或参加相关培训的调查来反映生产经营者接受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程度,调查发现,有13%(71/540)的生产者没有定期接受安全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32%(173/540)的经营者从未参加过相关食品安全培训,这表明宁夏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安全意识不高。而培训和宣传不到位往往是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差、相关规范和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培训,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对相关人员食品安全守法意识、卫生意识和诚信意识,保证相关规范和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标准化,提升食品生产体系的规范性。

3 宁夏农村经营者方面食品安全主要原因分析

本文以宁夏农村市场食品零售店为主要调查对象,借鉴周洁红等[7]成果,对调查对象的相关心理行为特征和外部环境变量分析,研究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控制行为等,为更精准地反映食品零售店经营者的风险认知、食品安全经验、食品安全态度对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影响,构建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经营者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设经营者食品安全得到安全控制(是=1)的概率为P,未得到安全控制(否=0)概率为(1-P),模型为

此模型有心理行为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8个变量,心理行为特征变量:行为态度(X1)、行为目标(X2)和认知行为控制(X3、X4);外部环境变量:同行影响(X5)、政府监管频率(X6)、培训情况(X7)和消费者压力(X8)。模型中xi是影响因素,α为截距,βi为xi的系数。通过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2=0.158,P3=0.906),模型可行,见表1、表2。

结果显示,X1、X3、X4、X6和X7对经营者食品安全是否得到安全控制有显著影响(p≤0.05),X2、X5、X8未通过统计检验。分析各变量回归效应量发现,表1中赞成实施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了解索票索证制度、进货台账制度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得到安全控制的概率更高;表2中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和政府或相关部门对食品的抽查频率高的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得到安全控制的概率更高。

表1 经营者心理行为回归结果

表2 经营者外部环境回归结果

据表1得出模型为

模型表明,行为态度和认知行为控制是正相关影响因素。其中,经营者态度影响更大,说明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转变对改善农村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根据表2得出模型为

模型表明,政府监管频率、培训情况是正相关影响因素,且食品安全问题在政府监管频率低、培训缺乏的经营单位发生概率更高。

总体上,宁夏农村经营者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原因为大部分经营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查看证件、落实手续,也没有重点关注货物的商标、厂址厂名及生产日期等,农村食品经营者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对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8]。

4 启示与对策

4.1 加大宁夏农村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力度

要解决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相关问题,首先应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对于消费者,应当增强其辨别食品优劣的能力,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和认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如广播或村部大会,先给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人员培训,再对居民进行宣传和简单培训,有利于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对生产经营者,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不同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违法经营的严厉后果,提高他们对相关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和自觉守法意识。

4.2 增加投入,政府和监管部门多方联合予以保障

基于农村地理环境较为广阔,食品生产经营整体规模较小且隐蔽性强的特点,由政府领导各监管部门联合县、乡等多级部门协作以加强对农村小作坊、小经营店分类集体性管理,确保他们能够执行标准化生产流程,进行集中式检测以降低食品安全隐患。各级部门间应加强合作、分工明确、联合检查,且共享监管资源,保证对农村实现全面监管。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引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严格把控产品准入制度,切实落实食品入市的检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增加基层食品安全人员的数量,通过专业培训和招聘专业人才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市场的集中管理,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体制[8]。

4.3 增大监管力度,全面构建农村监督体系

农村新闻媒体较为落后,维权网络也不完善,信息媒体的监督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应当在农村乡镇增设监督和投诉站点,打造维权网络,广泛宣传投诉热线,充分利用微信、QQ 平台,积极听取村民意见,将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同时采用社区公示板、宣传单等形式,或利用社区广播对不按规定生产经营的人和流通到市场上的劣质商品展示,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促使形成联动机制、反馈整合机制与合力协助巡查机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逐渐把焦点转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上来,但农村市场仍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食品,因此研究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加强构建农村生产经营全面监督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力度,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经营者宁夏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经营者》征稿启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宁夏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
宁夏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