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羌绣文创产品路径新探析

2022-12-30 11:05谭茂昇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羌族纹样文创

谭茂昇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

1 羌绣

1.1 何为羌绣

对于羌绣,如今呈现两种不同状态。一种是具备羌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羌绣,如图1。传统羌绣有特色针法、丝线错落有序分布,色彩繁多而不俗气,呈现地域化特色,映射着羌族人的文化信仰与社会风貌,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的文化意义刺绣品。原材料主要以彩色丝线、棉线、麻线、毛线等为主。主要应用于羌族服饰的装饰,以羌绣闻名的羌族服饰主要有羌族云云鞋、飘带、围腰、手帕等,总的概括为刺绣精美,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而另一种是随着外来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冲击形成的现代化羌绣,如图2。色彩选择高饱和度十分俗气,绣品平平无奇,追求商业价值,逐渐失去传统意味,以一种媚俗化的刺绣产品。主要以廉价的毛线为原材料,主要应用于现代家居装饰装裱,总体呈现为以大为美,色彩俗气,缺失文化内涵。而以此发展形态正不断冲击原始羌族文化。

图1 原羌绣①

图2 新羌绣②

1.2 羌绣历史文化价值

羌绣自古以来,不仅是羌族重要的文化输出点,更是对于促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具有不可小觑的建设性作用,它的文化价值的辐射,使得藏羌彝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羌绣是通过丝线技艺来展现羌人的情感记忆和宗教信仰,而这些文化着力点就在于她们所绣的色彩和纹样中。

1.2.1 羌绣的色彩

羌绣色彩十分鲜明,主要以红色、白色、蓝色等颜色为主,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以及情感表述[1]。红色是羌绣针绣过程中的主打色调,主要应用于羌族服饰,以及一些有美好祝愿的花朵之间。颜色源于生活中对于太阳、红岩等的崇拜,寓意其生活的红红火火,也代表他们对于节日情感的喜庆,对一种美好的向往;白色是羌族中十分神圣的颜色,历史以来受到羌族人民信仰,羌族百事崇拜实则是一种灵物崇拜,其寄托对象往往是一块白石,羌人相信在白石上附有神灵。这种信仰与其远古时期用石头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战争武器,以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衍生的尚白习俗有关[2],因此在刺绣中常常把白色作为他们的打底,把它作为一切源头的开始,其寓意为美好生活的彩色都是白色中神灵的赐予;蓝色在羌绣中随处可发现,可以做为衣服的打底色,也可以作为服饰的点缀,其主要源于对蓝天、高山和水等自然景象的热爱,也有传言和男女爱情有一定关联性。总的来说羌民对颜色的喜爱的选择十分具有美学价值和所属文化内涵。

1.2.2 羌绣纹样

羌绣纹样类型十分繁多且复杂,有简化的图形,也有复杂的自然景观,主要以自然植被、动物、几何纹样为主。每一种纹样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与解读方式[3],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经典的神话故事与宗教信仰,此外,因为文化的包容性,与其他民族文化相结合,将羌绣进行创造性发展。

植物纹样主要以羊角花纹、牡丹花纹、菊花纹、石榴花纹等为主,各自象征美好的寓意。以羊角花为例,它是羌绣中典型的刺绣对象之一,是羌族人民尤为喜爱的花卉之一,而羊角花即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杜鹃花,因其花蕊形状与羊角相似,被羌民想象为羊角花,此外因为羌区的地理环境,杜鹃花恰适于在羌区高原上编次绽放,成为羌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4]。它所象征的文化含义众多,首先它是爱情的见证;其次它是美好的祝福,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有神话传说,单纯的羌女为寻找远放的阿姐,自己化身为一颗羊角树,花开花谢,期盼阿姐的归来,因此在羌民心中又把它作为期盼和思念亲人的归来。

动物纹样在羌绣中也十分常见,主要是日常家禽为主,把生活中把自己看见美丽的动物也经过羌民情感化转述,形成抽象的动物符号,其主要有羊、狗、蝴蝶、鸡等。其中狗牙齿纹在羌族刺绣在应用广泛,通常作为刺绣结尾部分用来收编,狗在羌绣中寓意为守护和保佑,他可以用来驱邪避害,通常在小孩的虎头帽,以及羌族男子云云鞋的鞋面中,保佑他们的出入平安,顺顺利利。

几何纹样是对自然景观的抽象化,主要有太阳纹、山纹、水纹等,其主要分布于羌绣的顶部或者中部,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几何化的纹样,使得羌绣呈现出更多不一样的层次,集中体现了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成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羌族人民通过双手和所见,通过情感化与审美性转化,把自然与人文共通,将这些元素与组合成一套系统的图像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

2 羌绣发展面临挑战

为深入了解羌绣发展现状,笔者前往羌族个别村寨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羌绣状况。本次考察第一站为黑虎寨,一个具有悠久羌绣文化和技艺的羌寨。途中发现交通不便也是羌绣发展的关键问题,来到黑虎寨,看到黑虎寨增添许多新的住宅,以往的住房因为环境逐渐倒塌,这里显得十分的人烟稀少,来往游客几乎为零,采访了当地老人,了解黑虎寨以其孝帕较为著名,有着黑虎将军的传奇历史,后人为纪念他,将村寨取名黑虎寨,以头戴孝帕来纪念他。但通过采访者了解到,如今黑虎寨大多数人都不再戴孝帕,仅有少数年事较高的长者有保留,多数人的服装逐渐汉化。问了数家关于羌绣的情况,很多的老人也不再绣花,因为年事已高,而后无继承者,黑虎羌绣面临失传的危机,几番周折,从一家商铺中看见羌绣,有部分原始针法的羌绣,有部分现代机械化羌绣,这足以验证羌绣所面临的挑战,当然这只是显现出局部,从机械化的羌绣来看,羌绣的味道变得俗气了,从现有的羌绣来看,羌绣在底料,用线,针法变化了,而如今面临的的传承技艺断层现象。此后又去到羌族较为有特色的萝卜寨,这里打造了特殊的旅游景点,有着地震后的遗址吸引游客的到来,在引导人的带领下,进入景区,景点以散点式呈现,途中售卖旅游产品主要为初级农产品以及部分羌绣绣品,目前来看羌绣的文化性还保留,但是购买者十分少见,更多的是观光,更多的是将羌绣做文物进行收藏观看,对于游客来说看不见一些新的东西,全是关于历史诠释,从中确实缺少了许多的趣味和新的东西。

最后前往古羌城,里面包含各样的有关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关于羌族文创来看,文创产品还比较老套,羌绣相关文创极为稀少,还停留在手机壳,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主要原因是陈列的文创产品形式受限制,受众面较小,几乎是面向生活用具,羌绣更多是提取其中的纹样符号与色彩,应用于相当的文创中,没有进行创新设计。如图3 所示,这里将羌绣的纹样与银饰结合形成的文创产品,从形式上来看显得不十分美观,纹样使用过于复杂,十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也成为传承人的一个瓶颈,过于现代化就会失去原有羌绣的味道,但是墨守成规同样也会阻碍羌绣的生存延续,再如图4 所示,是有关羌族地域文化的保温杯,用羌绣纹样与银材质结合,直观上给人一种笨重感,不符合现代大众便携式审美观念,审美性与工艺结合不协调。因此在没有一种可靠的引导,年轻人观念逐渐改变,本民族文化逐渐被同化,很多地区羌绣传承技艺正在被淡化、消退。

图3 羌银产品①

图4 羌族纹样保温杯①

3 羌绣文创创新发展新原则

3.1 特色化原则

羌绣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各个片区特色分明,而文创是深深扎根于优秀文化中,从文化为入手点进行特色创新。羌绣的特色主要集中于文化内涵与图形纹样,以往的文创方法是通过提取纹样进行再度创新,但是在文化性上就略显不足,或者是在原地踏步,因此要综合现今有关文创设计法则以及刺绣类文创现状,去寻找新的特色结合点,建立羌绣新的解读方式[5]。结合当下语境,可以通过跨学科领域,把羌绣与学科相结合,产生新的碰撞,这是前所未有的。此外新媒体技术的盛行也使得羌绣有了新的转述方式,通过交互式设计法则,可以给予观赏者沉浸式体验羌绣文化。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突破,只有这样羌绣才能在深根于文化中以创造性的视觉形式吸引大众消费。

3.2 整体性原则

文创设计必须遵从整体性法则,定义完整的主题与风格[6]。对于羌绣来说,在进行文创设计时,应考虑其文化寓意与现代设计审美之间的关联,分析羌绣整体图案,色彩,以及神话故事,形成整体化结构,以整体促进局部,在有了整体设计网络之后,再分析当前市场文创发展策略,以及未来文创发展的趋势,整合羌族的文旅资源,把羌绣与农旅、商旅、体旅等资源有益结合,在羌族本身中形成新的产业路径,最后进行整合所有因素,呈现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当然也要体现其文创的便携性。只有从整体性角度进行创新设计,才能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3.3 共情性原则

根据地域性符号的文化特征对于观赏者影响因子出发,将声、形、色、行为等为着手点[7],去探寻消费者的行为情感心理。人一般都向往美好且神秘的事物,因此在羌绣的文创产品上就必须拥有情感的可塑性,把羌绣独特的艺术氛围与技艺汇聚到有温度的文创产品中去,形成色香味俱全的文化产品,把十足的创意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创新结合,去共情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心理,以消费者角度出发,去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境遇,总结其中所产生的心理情感诉求,将其注入到羌绣文创创新中去,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共情。

4 结语

对于羌绣创新发展与继承是羌族人民的美好盼望,将羌绣不断地延续是他们对历史的延续和生活社会面貌的延续。把羌绣延续到现代设计创新中去,有利于开拓新的传承路径,形成新的设计法则,对于羌民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对于羌绣本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紧跟时代不断发展创新,是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最好响应。

注释:

①图片由笔者自主拍摄。

②图片摘自网络。

猜你喜欢
羌族纹样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