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西土家织锦的发展演变

2022-12-30 11:05杨诗怡曾民瑶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西兰卡普织锦

杨诗怡,曾民瑶

(吉首大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土家织锦,在民俗中被称作“打花”,织锦多用作铺盖,土家人也把它叫做“西兰卡普”,意思是“土花铺盖”“打花铺盖”,是武陵地区的一大特色织锦,它逐渐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的织锦之一。根据文献记载,西兰卡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是土家民族民间技艺较为完备的一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因此,必须通过对其起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来认识其历史和传承的联系,以便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通过回顾西兰卡普的发展历程,分析西兰卡普民族文化的形成,并从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出发,探索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土家族人把日常生活的一些特定事物融入到西兰卡普纹样的创造当中,并将传统与当代的设计思想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创意,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意义。文章的结尾部分就西兰卡普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论述。

1 土家织锦的起源及形成

土家织锦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工艺,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厚的渊源和历史渊源。相传西兰卡普的西兰是人名,卡普是她织的花布,西兰是土家山寨最美丽最聪慧的女孩,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盛开半夜谢的白果花。为了绣出白果花,她半夜自己攀上高大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交谈,不料被丑陋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1]。

在史籍中记载着土家织锦起源于商周,在唐宋趋于成熟,到了明清才逐渐完善。从作为土家族祖先的古巴人的原始织造到賨布、兰干细布、斑布、溪峒布,最终定型为土锦[2]。这一历史进程的演变发展,恰恰印证了土家族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发展成为单一民族这一过程,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形式。

据考证,六千多年以前,在酉水流域就有了纺织工业,“从树皮上取纤维,纺布以穿着”,说明了粗麻业在这个时期已有初步发展。而四千年前的巴人身为湘西北人民的始祖,在一定意义上讲,土家的主源是巴人,巴人的干流是土家,所以,对土家织锦要追溯到巴人时期。到了商周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蚕桑.麻宁……皆纳贡之。”[3]巴人在居住的地方种桑、养蚕、织布,而在《诗经·周南·葛覃》中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可见葛麻为原料的织造方法十分常见。根据湘西北地区的酉水河地区的考古发掘,在苗儿滩、殷商、周代龙山县等有“织锦之乡”之称的地方,出土了大量带有“绳纹”和少量的“麻布纹”的陶瓷碎片,大部分的瓷块上都有清晰的绳状花纹,也有少量的亚麻花纹,虽然较为简陋,但大致上已经形成了布料的轮廓,证明了土家族的祖先已经初步具备了纺织技术。如图1①。

图1 出土文物

西周316 年,秦灭亡了巴国之后,一部分巴人进入武陵山并融入了本地族群。《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辞海》解释说:“賨,秦汉间今四川、湖南一带少数民族交纳的贡税名称,交的钱布叫賨钱,交的布匹叫賨布,这一部分发民族也因此叫賨人。”[3]从秦汉时代开始,朝廷就下令用“賨布”来征税,由于人类的生产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土家族的先辈早已熟练使用了黄麻、青麻等天然染料,并创造了染制和织造工艺,为以后的民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土家织锦的发展及演变

两晋南北朝时期,酉水流域的土家先民又融合僚族的“五溪”,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兰干细布”,《华阳国志》卷四中作为赋税进贡的賨布就是后来的“兰(蘭)干细布”。唐朝时期,也被称为“溪峒”,溪峒布的制作工艺在此期间已是较为成熟和精细。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说:“桑味苦,叶小,分三叉,蚕所不食。仡佬取皮绩布。系之于腰以代机。红纬回环通不过丈余,名圈布。”此处所述的树皮纤维是桑科类的,例如桑树、构树等,其树皮中可以提炼出纺织用的纤维,经剥皮、锤打、沤泡、析条、辑纱、漂煮等六个步骤,使其能纺出可用的“纱”,然后采用水平式踞织腰机的织造方法,制成“经锦”一种有红白两色相间的原始意义上的织锦——“圈布”。这种“圈布”就是从“布”向“锦”发展过渡的关键点:“其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称峒布。”[4]此时的织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不但有普通的土布,还有用丝经棉纬织造的五彩斑斓的织锦。

自明代晚期以来,土家族织锦就形成了两种工艺,一种是手工织造,另一种是机器织造。根据调查,土家织锦的技艺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流传至中国南部,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限,其工艺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水平。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家族民族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并将土家织锦视为一种生活的延续,土家族在明清时期的纺织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朝《永顺府志·物产志》记载:“斑布,即土锦”,“土妇颇善纺织,布用麻,工与汉人等。土锦或丝经棉纬,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挑花,遂成五色。”[3]土家妇女擅长织造,布料以麻衣为主,与汉族同工同酬。土人用一只手织纬线,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线,就织出了五颜六色的布,其织锦是由棉、毛、丝等各种纤维制成的,由手工挖花编织而成,质地厚实,经久耐用。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在《竹枝词》中描绘了溪州土司王古都在老司城的繁华:“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5]在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下,土家女子更喜欢用美丽的花纹装饰自己的身体,可见土家人的民族气质和审美趣味。曾经号称“城中有三千户,城外有八百户”的福石城里,土家织锦已经渗透进了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用土锦做“窝”,用的是土锦,但是目前织锦业还属于自产自销的状态,产量少,数量少,其造型也更为固定和单一化,保留了传统的形态。土家人对土家织锦的热爱,也是土家织锦传承数千年、繁荣昌盛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间,土家织锦不但是民族服饰的主要装饰品,更是一种独特的生产技术。

元、明、清土司时期的“土锦”“斑布”“花布”等是清代雍正改土归流后西兰卡普的源流。尤其在清朝乾隆、民国期间,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家族的织锦纺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第一个兴盛期。在税务统一的政策下,土家人的负担大大降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在清政府的鼓励政策下,各种染料作物、棉麻蚕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土家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土家织锦也不再局限于小农经济下的自产自销,使土家织锦的技艺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棉”的推广与传播,为土家织锦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契机,逐渐走向各地,迎来新的发展融合与创新。

土家织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历经了几次波折。“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土家织锦被视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所以陷入了一段低迷时期,土家织锦的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以湖南省龙山县土家族织锦之乡捞车村为代表,传统的土家织锦技艺在传统上逐渐没落,其具体体现为织锦生产数量稀少、技艺革新中断、面临后继无人的纺织技术问题。土家织锦在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今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其工艺也在逐步消失,然而,即使在这个年代,一些土家族姑娘、妇女仍在默默编织,使得这项传统手艺得到延续。西兰卡普的加工设备非常古老,一直沿用着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腰裹斜织机”,如图2。

图2 腰裹斜织机

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织锦在改革、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生存条件大为好转,迎来了其第二个兴盛期。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土家织锦之乡洗车河流域,在对当地的传统土家织锦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发掘、梳理;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和美学要求,研制出了沙发巾、枕套、电视机罩、鞋子、各类包包等一批新的产品,如图3,并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向规模化发,把工业和家用产品结合起来[3]。1988 年,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及其夫人访问中国,将土家织锦包列为国礼,让中国土家织锦名扬四海。2006 年,土家织锦“西兰卡普”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阶段,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土家织锦工艺发展有所缓慢,新一代学习土家织锦技艺的人数偏低,民众对土家织锦的了解有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致使其发展曲折。

图3 各类产品

在过去几千年里,土家族人世代传承着自己古老的农业文化,并将这一成果转化为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即土家织锦。随着历史的变迁,今天的土家织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其艺术形态已发生质的变化,它的艺术形式已经从单纯的色彩的平面织造向以彩色交错为主的立体构图转变,由条纹组成的花纹样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土家织锦工艺精细,装饰精美,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是我国少数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

3 结语

本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从西兰卡普的历史起源入手,论述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及从原始向现代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这就给研究土家族织锦提供了契机,这对土家族织锦的深入研究和深入发掘其所蕴涵的民族精神,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土家族织锦的历史演变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民族民间工艺的现代化势必所然。土家族织锦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好它是非常有必要的,民族民间工艺的命运是岌岌可危的,无论是消失或变异,要想使其得以流传,就需要对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就要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实现生产、流通、销售,从而产生经济利益,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要在实际中积极地维护和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其目标是“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保障”,让大家认识到,在这一传统技艺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注释:

①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西兰卡普织锦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卡普它
传承
西兰蒂亚洲
西兰卡普之恋
卡普与卡普(①初来乍到)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吸干——卡普(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