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贺州学院为例

2022-12-30 11:05牛君赵冰洁
西部皮革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交叉产品设计优势

牛君,赵冰洁

(1.贺州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广西 贺州542899;2.贺州学院 设计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引言

2018 年8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1]。在高校应用实践中,2017 年,浙江大学根据《浙江大学关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浙大发研〔2016〕79 号),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农工结合、医工融合等多形式交叉,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2]。中国人民大学,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综合优势,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3]。由此可见,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国家和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如何适应并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研究的关键。

1 学科交叉融合的内涵与发展

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研范式变革的新时期,当今设计时代已进入交叉的时代,设计内容已由传统设计领域进入后工业时代、计算机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多学科交叉汇聚、跨界融合将成为新的研究常态。它的意义在于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容易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突破;有利于思想交融,有利于全球性问题的综合解决;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复合型多学科人才;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高校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势在必行。

2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需求分析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集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业设计中心”或“产品研发部”,为企业创造提供文案、造型设计、结构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市场后服务等领域工作,因此各行各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渐凸显。贺州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是2020 年度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审查备案通过的一门新增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具备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等基本能力和技能,明晰本专业设计前沿,具有社会责任、创新和团队精神的专业素质,能够从事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互设计、设施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往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培养内容已不足以满足当前设计行业对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不能兼顾实际行业中用户的体验与功能要求,从而造成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且设计脱离实际的问题。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实施,希望达到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在解决不同层面问题时的创新性思维,即通过学科交叉思维模式进行设计的输入与输出。

2.1 匹配学校战略发展需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贺州学院立足于广西区内及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设立了产品设计本科专业。其设置与地方战略发展相呼应,与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相匹配,坚持立足地方、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设计理论方法、具有敏锐洞察力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产品设计人才。同时,2021 年12 月18 日,学校与贺州市黄金珠宝产业园共建成立广西黄金珠宝设计产业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服务好产品设计专业与产业学院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西黄金珠宝设计产业学院是地方与高校、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学院已建有的美术与设计实验中心,具备教学、科研、服务三项机能,完全满足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在全校上下全面推进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建设,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战略下,产品设计专业作为校企合作,融入地方发展的重点专业,如何解决好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无疑是匹配学校战略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迎合学校专业发展需求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把一种设想利用合情合理的策划,详细周密的计划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形式来传达出来的全过程。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产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逐渐转向多层次、跨学科、多领域交叉合作的综合型方向。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与学科特色不明显、培养过程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4]。我校人工智能学院由原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学院教职工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高、科研能力强,师资力量雄厚。因此,基于我校智能信息、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专业,充分交叉融合,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智能信息特色下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制定科学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3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层出叠现,如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比以往的学生更有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代的变化使得他们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具有智慧、交融、创新的能力[5],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积极作为,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贺州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依托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中国智造”国家战略和“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对“技-艺”复合型人才需求,立足广西、面向全校,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促进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品设计专业人才。以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设计赋能,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力求建设成为服务于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流专业。

(1)实施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匹配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建立产品设计与智能信息学科专业知识交叉相融合、教学组织与科研实践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跨学科”模式,确立多层融合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特色;一方面,以优势学科为轴心,增加人工智能信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模块修订课程,引导产品设计专业向优势学科进行相应的交叉渗透,在优势学科方向上凝练出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制定应围绕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背景、适应产品设计行业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体现跨学科优势专业的交叉融合[6]。

(2)构建“三深入”逐步递进的学科交叉教学内容链。如图1,“三深入”即“跨学科融合的校内基础课内容→校企融合的项目内容→实践教学综合内容”三类教学内容逐步递进深入,让学生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将课程理念转变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体验,丰富跨学科教学的体验环节,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价值引领筑牢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基石,为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综合性创新设计人才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交叉融合的特色,将人工智能信息等优势学科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1 “三深入”融合的教学内容链

(3)通过协同共创,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实施教学。将协同创新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举措,汇聚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同时,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破原有的学科间限制,将人工智能信息优势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共同开发智能产品设计课程、共建智能信息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并从人工智能学院选调优秀教师进行授课教学,发挥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打造优势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优势学科群,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创与共享,以及促进设计成果的生产性转化。

4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一方法创新。优势学科融入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交叉办学定位[7]。基于交叉学科理论和优势学科专业,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为产品设计及其相关领域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和“注重学科交叉,鼓励个性发展,适合行业需求”的办学理念。在地方高校中彰显行业特色,破除人才培养同质化困境,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匹配度。

二模式创新。实施“跨学科融合、深入递进和协同共创”的教学体系改革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创新,将学科优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8]。以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优势学科群等特色教育资源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尊重不同学科特点。突破传统束缚观念,促进交叉学科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学科新增长点、创新研究范式、构建资源共享教学网络、培养具有变革意义的交叉科学人才。

三机制创新。在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制度化、可持续的优势学科。顺应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形成教学平台建设、资源整合、教学改革研究、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把优势学科资源融入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和培养方案中,致力于学科教学品质整体跃升,构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断促进产品设计专业交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9]。

5 结语

学科交叉融合是“双一流”建设下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进行学科交叉和企业项目资源协作,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学校建设地方特色应用型大学需求,重新定义学科专业和行业的界限,主动适应行业及学校发展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助力培养新时代的设计人;同时推动贺州市文化产业积极向大湾区产业集群靠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交叉产品设计优势
智能产品设计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矮的优势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画与话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