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路向:全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研究

2022-12-31 12:41张梦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大学生

张梦云

(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媒体时代正急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为培育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培育俨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如何在媒体融合加快发展过程中运用全媒体提升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实效,已成为当下亟待探究的新课题。

1 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必要性

1.1 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时代任务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复杂激烈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保障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任务。因此,高校必须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把握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将马克思主义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和认同度。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总体态势是平稳可控,但不能忽视的是外部势力的冲击依旧猛烈。全媒体的发展以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一些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的错误意识形态会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渗透,这就导致极少数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上会被错误言论和思想蛊惑。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批判分析及时发声,逐渐打消大学生内心疑虑,抢占舆论阵地,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只要“堵”更要“疏”,并且时刻要保持警惕,做到不放松、不懈怠,从而为培养出信仰坚定、优秀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保障。

1.2 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诉求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1]。全媒体时代,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海量信息中隐藏着偏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内容,这些糟粕在融媒体环境中不断发酵后,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碎片化自媒体的冲击,导致价值观认同危机。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高校必须做好全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燃起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信念。

2 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困境

2.1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力度削弱化

门槛低、操作简单、人人都是传播中心可以说是全媒体时代鲜明的特征,“中心感”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可否认,互联网具有内容碎片化、传播瞬时化、终端迷你化、信息海量化、交流多元化等特征,其在实现话语中心分散的同时,也促动了网民思维的发散。”[2]全媒体的互融共享以及强大的沟通性,深深吸引着众多青年学生置身其中,为学生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夹杂着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观念,泥沙俱下,不断削弱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并且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因此多元化意识形态的渗透、碰撞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削弱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2.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时代性创新性欠佳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将其入脑入心,继而化为行动。如今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者还将他们当作单纯的“聆听者”“被动接受者”,那么可想而知培育的实效性会大打折扣。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应用平台单一,较少运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语言,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不太紧密,感染力不强,单向的枯燥说教俨然难以抵挡多向交流的魅力,“填鸭式说教”使大学生对这种被动的教育模式日渐排斥。高校在组建专业化团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方面有所欠缺,研究不深入,创新力不足,在全媒体时代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

3 全媒体时代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路向

全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充分把握全媒体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运用全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解读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1 “主战场”到“全平台”:构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融合+”阵地

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正确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实际,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促进优秀媒体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特别是高校要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推陈出新。打造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如“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报”等抖音号,目前粉丝关注人数已经超过百万,它们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主流传播渠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在教育中要注重转换话语姿态,充分发挥包括抖音、微信、喜马拉雅等在内的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主动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激发其自发性评论与宣传以实现教育目的。

3.2 “多旋律”与“主心骨”: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带头人”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要切实提升全媒体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前提是要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传播工作做到位,这就要求必须组建一支专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带头人”队伍就是培养全媒体时代高素质、高水平、专精专干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人才,这能够决定教育的成败和新局面是否能顺利开拓。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不仅要有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要具有积极参与媒体生活的意识,必须加强全媒体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科技意识与网络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其次,增强教育工作者驾驭各项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加强先锋模范典型事件的宣传报道,使其为大学生树立标杆;要提升网络媒体的建设水平,重点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借此开展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带头人”队伍要直接和青年大学生接触,真正做到以良好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教育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识见地教导学生,这样才能对高校大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

3.3 “继承性”与“创新性”:激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话语表达形式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加强教育阵地建设。传统思政课程的教育形式已经不满足于全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亟须做出战略性调整,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升级话语传播范式,扩大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话语方式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所谓放下姿态,就是改变耳提面命式的说教,换之以互动沟通交流。”[3]首先,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要短小精悍。教育的各种媒体平台应将原本长篇大论转化为精致小文,以能激起学生共鸣的片段入手,由点及面层层逐步深化,吸引学生耐心阅读。其次,表达形式要生动活泼。要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语体系,并逐渐引导学生做青年观察家,活用全媒体,共同发声发力。

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如果踟蹰不前,还停留在原来的“舒适区”,只会错失机遇。意识形态的培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塑造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层次的主要方式。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败是衡量大学生成才与否的关键。我们必须聚焦当前工作的困境,寻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的创新路向,促进高校真正地发挥出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