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节水评价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2-12-31 15:02张玲玉张春红王君勤
中国水利 2022年21期
关键词:节水建设项目四川省

樊 毅,张玲玉,张春红,王君勤

(1.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610072,成都;2.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610036,成都;3.四川省水利厅,610017,成都)

2019 年1 月,水利部正式提出建立节水评价机制,随后陆续出台了节水评价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明确要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突出节水的优先地位,强化规划制定、建设项目立项、取水许可中节水有关内容和要求,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不通过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四川省立足丰水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规划与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相关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自实施节水评价机制以来,四川省积极落实节水评价政策,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机制逐步走向正规化。截至2021年年底,省级累计开展10 个规划项目和125 个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审查工作,累计核减不合理水量3 700余万m3。通过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不通过的项目、积极处置节水评价带病项目,节水评价工作机制逐渐融入涉水相关规划与项目各个阶段,进一步发挥了节水评价工作在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为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总责,将节水评价作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管项目必须落实节水评价”“管规划必须落实节水评价”“管审批必须落实节水评价”原则,推进节水评价工作。

2.落实责任主体

坚持全省水利系统“一盘棋”思路,在水利规划方面,规划计划部门负责推动落实;在项目审批方面,审批部门负责推动落实;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推动落实;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水许可审批部门负责推动落实。节水部门从专家审查到批复文件全过程参与。水利厅印发的规划审查意见和审批文件需有节水评价的相关要求并由节水部门会签,否则一律不得进入下个工作环节。

3.完善政策制度

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上确立节水评价的法律地位,增强节水评价制度的刚性约束。《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开展水资源论证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将节水评价作为水资源论证的内容”;《四川省水资源条例》第四十五条明确“与取用水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开展节水评价,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发挥单位水量的综合效益”。《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四川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节水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均对节水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6 种不予通过的情形及处理方式,增强了节水评价的可操作性,确保节水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4.强化部门协同

根据水利部文件要求,从2019 年开始,对本区域有关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技术审查时,均需对其中节水评价章节进行审查,并在批复文件中明确节水评价的审查意见。为推动节水评价制度落实,四川省节水办与水利厅水资源处、规计处紧密配合,加强协调,全程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论证环节,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提出终审意见并会签许可决定,对不符合节水技术要求的项目,明确修改意见或者不予通过。

5.强化技术支撑

(1)编制节水评价工作指南

结合当前节水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制《四川省节水评价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水利部和省级各类节水政策法规为主要依据,以问答形式针对节水评价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另外,《指南》依据水资源条件(丰水、平水、缺水)判定标准,明确全省21 个市(州)、183个区(县)的水资源条件,便于各区域在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时因地定标,因地施策。

(2)建立节水评价专家库

为把好“节水关”,提高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写质量和审查,进一步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评审工作,四川省建立了覆盖全省的节水评价审查专家库,吸纳262 名专家,为节水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6.强化监督考核

四川省节水办将节水评价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以及河湖长制考核中,明确主体责任,细化节水评价考核目标,强化节水指标考核评估,确保节水工作落地落实。与省水利厅监督处、省水利规划研究院一起加强节水评价监管力度,重点对节水评价章节中节水目标的合理性、节水指标的先进性、节水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台账表建立情况、节水“三同时”实施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

三、存在问题

1.对节水评价的认识有待提高

当前,公众对于通过节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认识不够充分,部分节水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对技术要求把握不准确,认为节水评价就是简单地调整项目用水指标、核减工程取用水规模,甚至认为节水评价工作阻碍了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推进,节水评价工作还未真正成为硬约束。

2.对节水评价的重点把握不准

我国存在多个节水评价编制提纲,需要尽快规范统一。目前,节水评价内容通常以节水评价篇章的形式存在于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及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中,与主报告存在交叉和重复,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另外,在节水评价报告编制时,还普遍存在评价范围不易把握、现状供用水水平分析基础底数难获取、存量节水分析内容针对性不强、规划年节水目标与指标设定可达性不强、节水保障措施针对性不够、节水评价专篇与项目主体报告内容及相关数据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

3.节水评价的经济性有待加强

节水保障措施是对节水评价工作的具体落实,受当前各类因素影响,尚未形成完善的省级促进节水税收、补贴、奖励等激励政策。相比节能政策,生产和使用节水技术、设备、产品等的税收优惠措施明显不足,导致节水成本大于用水成本,节水经济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评价工作有序推进。同时,现有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和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水价没有客观反映供水成本及资源稀缺性,使节水工作缺乏动力,节水评价机制效力发挥不明显。

四、措施与建议

1.加强节水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建议国家层面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节水评价项目性质,落实项目节水评价行政审批权限及程序,进一步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强化节水评价约束力。

2.建立节水评价工作考核制度

加强涉水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节水监管,蓄引调水利工程建设前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新改扩建的非水利建设项目,要确保节水保障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立节水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主要节水指标后评估工作,对已实施项目节水效率指标进行验收和考核,对没有按照节水评价相关要求落实的,建议暂停其用水申请。

3.加快建立节水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等政策的作用,通过落实节水补贴政策,对区域内节水技术研发、节水设施建设、节水技术改造等进行奖励和补助;对高效节水生活用水器具实行补贴,扩大购置补贴范围;进一步发展壮大节水产业,建立节水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节水的经济性,实现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全省正在推进的水权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全省水价形成机制,以及初始水权分配、水权市场化交易、合同节水管理等制度机制,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

4.加强节水宣传,增强节水意识

当前节水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节水宣传工作应因地制宜。通过宣传教育将“节水就是减排”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公众节水认同感和参与度,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助力节水评价工作深入推进。

猜你喜欢
节水建设项目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节水公益广告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节水公益广告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