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探析

2023-01-01 03:53刘香菲翟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实践路径发展

刘香菲 翟波

编者按:党的百年,是践行初心、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续研究经济及商贸等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才能做到创新发展。本期的《新时代论坛》专栏聚焦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经验等内容,旨在通过党建学习、科技创新、商贸人才思政素质的提高,将先进思想应用于商贸经济及工业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中。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体现了党的执政理想与执政信念,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价值信仰。本文在深入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探讨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而分析其实践路径,这不仅是学深悟透新战略、新思想的现实诉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需要。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理论渊源;实践路径;发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0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牢站稳人民的根本立场,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大道如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政治实践的根本遵循。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学习领会这一思想,有助于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价值目标,为伟大梦想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1.1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底色,马克思最先站在人民解放的立场上,把人置于现实的发展之中考量。他们认为以抽象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一方式是非常片面的,真正的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具体的、历史的。在这“一锅不纯的稀粥”中,只有具备最彻底先决条件的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为全人类的解放找到了正确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依托,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这也是人民性这一优秀品格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展现。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本的思想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流不息、日益茁壮的灵魂滋养,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在传统的政治实践中,中国逐渐产生了勤政爱民的治国思想。“民惟邦本”是大禹对子孙的告诫;孔孟的“民贵君轻”;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均指出当政者须心系人民,自觉施惠于人民,忧百姓之所忧。在党的执政过程中,习近平多次引用“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典故,这也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这些理论源源不断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灌注灵魂补充剂。

1.3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探索的百年历史经验

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历经艰难险阻,永葆初心,不断积累总结宝贵经验,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阐释了历史动力观,明确了立党宗旨,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重视人民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江泽民同志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时将人民需要纳入考量。胡锦涛同志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群众工作不断做深、做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接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对新时代人民的新诉求,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取向贯穿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2.1发展目的:“江山就是人民”

“为了谁”这一问题,是治国理政谋篇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之石。我们党一贯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至上为价值追求,志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积极应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诉求,聚焦脱贫、教育、反腐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治理老百姓最关切的现实生活难题,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拼搏奋斗。

2.2发展动力:“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實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产。建党百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不惧荆棘载途,一次次浴火重生,追其根、溯其源还是依靠人民群众敢为人先的精神,依靠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有了人民的爱戴与支撑,我们党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屹立在世界浪潮之巅。站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上,只有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使亿万人民紧密聚集在党的鲜明旗帜下,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发展中去,就能在危机四伏的大环境中把握机遇,破解难题,走好下一段的赶考路。

2.3发展路径:“守江山守的是民心”

奔小康、求大同是中国几千年来奋勇前进的理想目标,它们不是变戏法,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必须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来创造,胜利果实必然将由中国人民来摘取,因此我们的发展成果要由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是简单的存款数字增加,不是“广撒芝麻盐”,而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享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共同享有与伟大祖国、伟大时代共同成长、共同奋斗的机遇。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一个人民群众也不能缺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各个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为人民全面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优良的形势与政策环境。

2.4发展标准:“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给出的自我要求和价值指引。新时代外部形势变化波谲云诡,内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更新,面对这份“试卷”,共产党人直面现实,克服麻痹懈怠,以过硬的本领和负责的精神,不断造福于民,建立新时代的丰功伟绩。但我们党的“赶考”之路仍未走到终点,关于党的执政水平和效果的“答卷”是否合格还需人民来进行评判。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道路是否有偏差,裁决的标准就是人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与期盼逐步增多,只有我们党将人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将人民的幸福当成“国之大事”,使老百姓在各项政策落实中安心、放心,这样我们党才能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3.1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牵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人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想要发展经济必须激发人才创造的活力,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才能实现创新“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时局如棋,我们必须要协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利益关系,打破挟制民营企业成长的种种束缚,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减负担、降成本,用政策托举起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实现伟大复兴这一主战场中,只有调动人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满足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3.2健全制度体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方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于严格规范,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一致,发展全程民主,使人民有序参与到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权钱勾结、贪污腐败现象,对人民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3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的重要性,要充分围绕培育时代新人、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和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弘扬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紧密团结起来,彰显文化自信。其次,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创作生产出关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出反映新时代新形势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艺精品。最后,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当前社会必须肩负起的战略任务,必须要健全产业体系,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同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把优秀文化提炼展现给人民,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3.4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乐业才能安居,我们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劳动者待遇,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多渠道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第二,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事关千秋万代,我们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共且有质量的教育,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打好头阵。第三,疫情当前,切实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势在必行,最重要的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单位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大卫生、大健康的社会氛围,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促进人民养成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3.5建设人民需要的生态文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改变盲目追求GDP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政绩观,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绩评价方式,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体系之中,重拳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传统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等恶果,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生产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我们要把转型升级放在突出地位,倡导绿色GDP,让绿色、循环、低碳成为企业生产的代名词,形成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模式。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原动力指南。大国要想崛起,其指导思想必须有引领崛起的定力,理论是指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明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的征程,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孜孜不息的追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顺应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唤醒了人民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生动力,依靠人民这一强大的优势,能够持续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前进。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矛盾提供路径逻辑。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随着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到特定的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悄然发生改变,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仍然存在很多亟须解决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渐增多。为了实现人民对美丽未来的畅想,为了应对人民切实的利益诉求,我国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铸就良好的经济基础,全方位的补足短板,在发展中处理好经济社会各层面矛盾。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全人类的共同繁荣提供中国方案。面对治理困境频现的状况,西方民主日趋左支右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对本土发展思想的创新超越,突破了西方对发展解释权的垄断,不仅对本国人民而且将世界人民都纳入关怀,追求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这拓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各国民生治理提供全新选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2):9-11.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实践路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