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价值定位与案例设计
——以“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活动为例

2023-01-02 11:52赵德云
体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号角吹响跨学科

文/赵德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中新增第五大课程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旨在通过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劳动最光荣”主题中水平二“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活动为例,对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育人价值进行解读,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并提出实施建议,以期与广大一线同仁商榷交流。

一、体育与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价值审视

192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伍德沃斯教授指出,跨学科是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概念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和学习取向。也就是说,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概念与知识解决体育与健康的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之所以开展劳动教育与体育结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由于单一的体育学科无法给学生创造复杂的场景去实现对体育与健康现实问题的解答,难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跨学科的育人价值应体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上。

(一)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学习活动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劳动最光荣”水平二的案例,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既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体能发展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具体运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学生体能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体现。模拟春种秋收的劳动场景,用二十四节气小故事歌颂古人伟大的农耕智慧,向学生传达自给自足的中华农耕文化精神。通过一系列弯腰、下蹲、推、拔、拉、拽、扭、转等大动作和细小如捻、剥、抠、捋的精细动作,再现犁地、插秧、施肥、大丰收的劳动场景,培养劳动技能。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家务劳动、整理收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将体力活动与体验感悟融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增加体能教学的现实体验感与获得感。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劳动最光荣”主题学习活动的学习任务有三:一是了解农历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种植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劳动技能;二是农作物种植实验与经验分享;三是开展劳动技能挑战赛。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场景(表1)。

表1 “吹响劳动的号角”活动内容设计框架

在“吹响劳动的号角”活动案例中,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农历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展示、交流分享农业生产基础和操作过程,在团队合作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同伴交流与探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查阅农作物种植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培育实验,绘制农作物生长过程图画,开展交流活动,学唱劳动人民歌曲,感受劳动人民的快乐与朴实;通过种植实验感受生命成长、关爱他人,善待自己,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完成任务中提升语言表达及交往能力;通过开展劳动技能挑战赛,讲解比赛方法,引导学生保护帮助同伴,说明比赛意义,鼓励团结协作,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探索和组织协调中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对发展运动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等问题的解决。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持学练等品质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只有自觉自愿去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内驱力,才能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场景,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化解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与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劳动最光荣”主题指出: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活动的跨学科融合体现在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意志锤炼、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等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以运用学生在劳动课程中习得的日常生活自理、个人卫生、生产劳动和职业体验等知识,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移动性、非移动性和操控性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等体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优良品质。

鉴于此,“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学习活动目标设定如下:1.通过查阅农历二十四节气与种植相关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发展基本运动能力。2.通过农作物种植实验和模拟春种秋收劳动场景,计划与设计、组织与协调、沟通与表达、决策与反思,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体验劳动艰辛与快乐,感悟劳动创造世界的真谛。

三、体育与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吹响劳动的号角”主题学习活动案例的设计思路中指出,“创设农作物种植实验和劳动技能挑战赛情景”“布置开放性学习任务,倡导学生团队合作”“合理运用课外课内两部分”“课外收集信息,课内合作学练、展示交流”多形式展示探究成果。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一)农耕文化探索

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小故事,并在班队会上以汇报展示形式展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完成任务(表2)。

表2 “农耕文化探索”活动设计

(二)农耕种植体验

搜索图文资料,制作农耕用具的海报,了解其用途,介绍其特点。记录种植过程,在制作工具海报和记录种植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改造自然、对生命的好奇,珍惜农作物的来之不易,感悟劳动创造世界(表3)。

表3 “农耕种植体验”活动设计

(三)农耕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本主题活动的展演环节,利用体育课和儿童节及学期末的班队会进行劳动技能挑战赛,小组主题活动汇报等,在活动中发展体能,并感受劳动人民的热情与快乐(表4)。

表4 “农耕技能大赛”活动设计

四、体育与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实施建议

“劳动最光荣”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探究、创新、实践,培养正确劳动观,以物化学习产品为基本学习成果,技能竞赛活动为特色学习成果。“吹响劳动的号角”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与校园文化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班队会以及体育、科学、语文、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密切融合,层次分明,先后有序,多学科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突出发展体能的重要性与科学性

体能培养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更好地贯彻体能培养原则。例如在进行劳动技能挑战赛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犁地、插秧、施肥、大丰收等模拟农耕活动,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多元的课上课下,自评互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练,发展力量、速度,提高动作熟练度。

(二)与科学课程相结合,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获取实践创新能力

在与科学课程相结合时,应牢固树立多学科促进学生健康的观点,一切以引导、启发学生“健康第一”为立足点,关爱生命、热爱劳动。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前小组筹备、课上展示评价、课下交流运用的平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交流沟通、分工合作,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与班队会相结合,在团队建设中树立正确劳动观

利用少先队的有利资源,在班队会主题活动的基础上设计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尽可能与学校安排保持一致,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创建和学科课程建设的桥梁。

五、总结

通过开展“吹响劳动的号角”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借助多学科融合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不断运用信息收集、工具使用、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促进问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体育观。

猜你喜欢
号角吹响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柞蚕丝产业联盟吹响集结号
吹响王之号角
吹响小铜哨
时代之音,国之号角
号角响起,准备出发!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