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
——以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2023-01-03 05:36张宏亮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张宏亮,杨 铭

(安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从2019年展开的、历时三年的认真准备终于有了结果,本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有关师范类专业的二级认证。这次认证的通过不仅仅有劳动与汗水的辛勤付出,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在认证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这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践性导向非常明显[1],即师范生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会教学与育人,这一点在毕业条件、培养目标等多项指标中也有体现。通常来讲,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基地承担着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支撑,是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改革的材料来源,能够为师范生顺利实现毕业和就业提供保障。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加强师范生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层次的切身体验[2]。其中班级管理、教研教学的实践,还会对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3]。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以及《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结合认证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以安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对基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以便持续改进。

1 师范专业认证对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

1.1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是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对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所提出的认证要求之一。因此,拥有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4]。在此前提下,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教育实践环节,更有助于师范生得到一线优秀教师切实的经验指导以及生动鲜明的榜样示范,不仅使教育实践活动质量得到提升,还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促使师范生由实习学生适应性转变为合格教师。目前,学校已与安阳市教育局达成了友好合作协议,仅安阳市已建成教育实践基地学校30多所。

1.2 数量充足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数量上有着非常明确要求,即每20名实习生至少需有一个教育实践基地。此举目的是确保能够有足够的教育实践岗位来为师范实习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满足其实际教学实践的需求。学校采用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为“学校统建、学院共享”。学院结合地理相关专业特点,从合作意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见习实习条件以及交通便利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学校提供的教育实践基地中遴选了30个作为地理专业实践基地。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学院还与周边濮阳市、鹤壁市有关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实习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学院每年的实习生人数在70~110人之间,各实习基地生均数在4名以下,达到每20名实习生不低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这一条件。

1.3 质量突出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对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上有明确要求,即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5]。这就表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除了需要体现出稳定性和足够的数量,更应该注重其内涵的建设,要明确实践基地选择标准,建立并完善基地建设与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监测机制及发展规划。学院邀请了实践基地的一线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基础教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课程设置;学院还定期邀请实践基地的双导师进校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每年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和学院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了学校和院系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切实规范了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管理,让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工作稳步开展,学生的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都得到了巩固与提升,提高了教学实践效果,满足师范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保证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1.4 特色明显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对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特色上有着明确要求,即在师资、管理、课程资源和教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师范生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学院借助教育实践基地的名师工作室对实习生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运用双导师机制对师范生进行个性化指导[6]。学院与安阳市第六中学、安阳市第四中学和安阳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开展合作,组建了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四项一体化的合作型共同体。学院定期邀请中学教师到学院作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为其进修提供帮助;中学安排学院实习生到校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调查,并安排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中学邀请学院教授和专家到中学作学术报告,指导教学改革。另外,我院教师还与中学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申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和开发中学地理研学课程。

2 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

为了强化师范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作为依据,结合目前教育实践基地的现状,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2.1 理念引领、互利共赢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持续提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SC)、产出导向(OBE)、持续改进(CQI)”。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师范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与时代共进步同发展、注重内涵式发展[7]。2016年,由安阳师范学院作为牵头单位,协同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的四所高校及三市教育局,共同建立了“豫北片区‘三市四校’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成为河南省首批确定的“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U-G-S)。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幼三方合作,促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有效承接,共同培养教师新机制的形成。搭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校地交流空间,以促成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幼三者一体化联合育人机制的有效建立。通过调查发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长久的合作机制、教育实践资源不足、实践监控机制匮乏、双导师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等,在此情况下,要想增强教育实践基地高效建设的动力,实现利益各方长久合作,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类专业人才,必须正视现存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师范生得以符合其毕业要求为基本定位,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基准,真正做到加快落实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坚持教育实践基地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强化理念引领、实现互利共赢。

2.2 目标定位、协同育人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修订版中,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人文品格和科学底蕴,具有优良的教师素养和地理情怀、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宽广的地理学视野和系统的地理思维,具备良好的教研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地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学地理教学能力、地理实践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在中学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人才培养具体要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备的功能也需再次考量,教育实践基地是协同育人的关键领域,在促进师范生毕业条件得以满足的部分起到了支撑性作用,同样也为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承接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与空间[8]。所以,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提供实践场所,以便其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的同时,拓展师德体验、教学技能实践、班级管理和教育研究等相统一的培养师范优秀专业人才的合作创新领域。

2.3 机制健全、保障到位

教育实践基地需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资金保障、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坚实保障,以推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更高质量的发展。第一,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业务水平娴熟的基地建设管理团队。高校与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的负责管理人、学科带头人、双导师和教育行政成员共同组成该团队。团队将协同高校、地方政府以及基地学校,有效整合三方优势资源,结合师范认证,明确设立具体建设的定位、目标、实施措施,加快推进教育实践基地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当前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校非常注重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建立了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章程,今后依然将持续完善实践基地的选择标准和制度,健全基地绩效考核制度、“双导师”协同制度、指导教师选取培训与评价制度、实践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追踪监控与持续改进制度、师范生教学实践全程形成性评价制度等。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检查、监督和管理,确保教育实践基地的稳步提升与长远发展。第三,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是教育实践基地得以顺利建设和持续稳定运作极为关键的条件之一。师范专业认证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应该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项目创新、教师培训等方式,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赞助;高校本身也要对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了较为稳定的资金投入,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才能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卓越教师人才。第四,强化“双导师”队伍,实现高校和基地学校的互利共赢。推行“双导师”制度是实现协同育人的根本要求,切实保障了教育实践的活动质量。高校首先要注重校内指导教师的发展,在进修培训、教育课题申报、职称晋升、实践基地挂职锻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促进校内指导教师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外指导教师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在兼职教学、协同教研、课题申报、定期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推动“双导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的稳步提升。第五,建立基地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机制。依据实习生、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的反馈意见,对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动态调控,反映较好的实践基地给予表彰,并授予优秀教育实践基地称号。

3 结语

教育实践基地在教学运行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强有力地确保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以及高校协作共同完成。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点,秉持SC、OBE、CQI理念,从理论指标到现实建设制约因素解剖,从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和管理评价入手,针对性提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优化措施,达到基地建得起,转得起,转得好的效果。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地方教育部门足够重视以及高校的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实践基地将会得到高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