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联动式探究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3-01-03 05:51尚真洁
高教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探究课堂

尚真洁,刘 平

(武汉轻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在当今高科技的信息社会,人类已经走向文化反哺的“后喻时代”,知识出现由晚辈(学生)向长辈(教师)传递的逆向可能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思政课程折射出的多为时代问题,因此不仅仅只是注重知识本身,而是面对时代问题应如何以主体的态度作出正确的探究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在此环境下,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搜集资料、发散性思考、协作讨论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将已有的知识进一步与时代紧密联接,以一个主人翁的态度为时代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对于授课而言,当代思政课教学急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更需要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对解决时代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责任。

一、传统教学中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对应的以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灌输式和依赖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单一式的教学评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理论往往与社会现实脱节,致使课堂出现学生抬头率低、参与度低等情景。

第一,从学生先备知识层面来看,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程度不同,即使同一个班级,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兴趣,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能有效解决学生先备知识以及个性差异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因材而进”,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对知识做到深入浅出的引导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从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层面而言,他们在中学的学习思维习惯多为接受型,而大学思政课更强调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传统以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未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高阶能力,而且教学目标往往过于模糊,致使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性,不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努力的具体方向。因此,如何“因时而导”,根据课堂的实时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教学,以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层面来看,思政课程虽为公共必修课,但与学生专业有较大距离,相比专业课而言,有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动机并不高,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致使课堂上出现抬头率低、参与度低的现象。然而,“思想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完整过程,它比一般的课程学习更为复杂、更为全面,需要触及个体的心灵,需要个体全面地参与”[1]。因此,如何 “因事而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专业课程紧密连接以激发学生兴趣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来看,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会运用到具体的知识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分析现实问题并作出选择,传统仅依赖课堂的学习情境容易使理论与社会脱节,使学生对思政知识产生“没有用”的印象。因此,如何“因势而新”,结合社会新发展,将教学成果与现实社会建立密切的联动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实用性。第五,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但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取单一的理论成绩作为标准,这种单一式的教学评价不能合理评价高阶目标的实现度,更缺乏及时反馈机制。因此,如何“因情而评”,根据课堂不同情景活动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我实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所呈现的问题,需要在根本上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同时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使思政课堂丰富起来、活起来。

二、问题联动式探究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联动式探究法正是为突破以上困境而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实施具体教学模式或策略的前提是要与相应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相一致,并有匹配的教学评价机制,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看到效果与预期的差距。问题联动式探究法正是建立在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之上,并结合可量化目标、多元考核方式,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施的。其中,问题联动式探究法具体分为提出联动问题、联动探究问题和联动解决问题三个实施步骤。

对于如何“因材而进”进行针对性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上确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及相应的可量化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依据自己兴趣点和特长进行针对性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视角切入对知识的学习。

首先,课程在理念上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思路以及一刀切的教学思维,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的“八个相统一”中就明确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政课在理念的设定上要以学生的长远能力发展为中心。因此,以问题联动探究为思路的教学主要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期真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定与理念相对应的、详细的、能够量化的教学目标。只有具有可操作性及详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得学生学习有的放矢,知道具体努力的方向。以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在知识上,学生要能够根据基本概念自己推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对应到各类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在能力上,学生能够运用哲学批判思维发现自我成长、校园学习、家乡建设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并运用对应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在团队协作下以建构和创新思维去解决以上问题,并具体指出在小组团队协作下至少完成以上各领域几个具体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在情感上,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及与祖国共同进步发展的感情,提高对家乡建设、社会发展及祖国复兴的责任感,具体要结合原理的指导对自己本学期的成长制定一份计划并实施,结合团队活动对自己家乡建设、社会发展、祖国复兴各领域至少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性情感反馈。以上案例目标的设定要在层次性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并且能够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实践方向,同时在最终的考核方面也能够尽可能地客观化。

对于如何在教学上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导”和“因势而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问题联动式探究法的三步骤来实现,并对应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其中,第一步提出联动问题阶段则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相结合提出他们关注高的问题,通过具体的问题或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在教学上实现“因事而化”;第二步的联动探究问题阶段则是根据课堂的实时情况将社会的多维资源联动到课堂中,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教学和协作探究教学,从而在教学上实现“因时而导”;第三步的联动解决问题阶段则是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部门建立反馈联动机制,可以促使所学知识与社会最新形势保持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实用性,从而在教学上实现“因势而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意欲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是连接思想政治教师和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蕴涵教育目的的载体”[2]。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现实等连接起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将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问题联动式探究法正是以问题入手将课本原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社会等多维元素联动起来,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去主动提出、分析探究和解决他们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从而使思政课堂活起来。

问题联动式探究法主要包括提出联动问题、联动探究问题、联动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递进步骤。具体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要根据学生自身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即“立足学情,让问题从学生中来,构建合理、科学的问题链”[3]。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提出与课程知识、社会建设等现实实践相关联的问题;继而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生活情景、社会现实问题、专家指导联结到课堂中,与学生探究团队形成多维联动探究课堂;最后,学生探究问题的结果需要得到相关专业性的进一步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动反馈机制,切实增强学生对原理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一,提出联动问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学生参与度高的问题与授课知识原理或理论问题联动起来,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授课教师要实现教材内容向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即将整本教材内容转化为知识原理点或具体可以讨论的理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提出与自身有关联或参与度高的问题,例如与学习、生活、感情、兼职、家乡建设等有关的问题,并进一步筛选提炼这些问题,使其与教师转化的教学内容建立对应关系,继而根据问题内容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再次,对不同的兴趣小组布置具体的活动任务,主要包括问题的进一步调研、问题的原理分析、问题的解决等。例如,关于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大学生要不要兼职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对问题进一步调研:采访在校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内容、方式和存在的问题,继而在课堂上采用视频、图片、演示等方式进行分享。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主次矛盾、大学生价值观等原理进行讨论,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分析和总结现实问题的能力;又如小组联动的社会问题之家乡经济发展问题,学生与家乡相关部门以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体制改革等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联动调研问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可视化方式将成果呈现到课堂中,例如实地调研、大学生采访、网络讨论等,如此就将学生生活、专业课程、社会现实问题与课本原理内容联结起来并促成一个有效的联动问题。这正是通过“因事而化”来推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

第二,联动探究问题阶段。学生小组提出关联问题并进一步深入调研之后,在结合教学知识点进行探究分析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对问题的分析程度,联系课内外不同的元素到课堂中实现联动探究。例如,针对涉及社会现实的问题,通过课堂直播、电话连线、视频拍摄等方式,将社会现实场景或部门直接联动到课堂作为教学素材,或者邀请相关社会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与乡村振兴、扶贫等建设问题,可以通过PPT展示、采访、与家乡部门联系使得学生家乡现实生活状况联动到课堂进行共同探究,这不仅将学习内容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接起来,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家乡建设发展的责任意识;针对一些高校共性的问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思政课建立互动,实现校与校的联动;针对一些通过思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学习通线上线下讨论等方式将课本知识原理与学生校园生活实现联动;另外,学生也可以将原理知识拍摄为视频、小品、微电影等实现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动,而教师也可以自己拍摄视频上传课程网站激发学生对相关热点问题讨论,实现思政教育日常化以及思政课向课堂外的辐射等。以上就将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课堂讨论与社会现实、理论探究与学生生活联结起来,从而实现“因时而导”的引导式教学以及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联动式教学。

第三,联动解决问题阶段。针对一些无法在课堂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校或其他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形成进一步指导,针对一些已经完成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探究的成果与社会相关企业、部门等建立互动反馈机制,进一步探究答案的社会适应度。例如,关于学生群体之间常见的问题,可以采访年长学生代表、邀请学生社团人员到课堂等方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进一步交流;学校方面,可以联动学校宿管、后勤、学生管理处等部门进行进一步调研、沟通或课堂视频连线解答问题;学生家乡方面,可以与乡镇单位人员进行课堂连线或电子书信等方式;另外,学校周边区域管理委员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等,都可以通过课堂视频连线或实地考察对学生分析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指导。如此,就通过“因势而新”将知识与社会新发展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如何实施“因情而评”,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情况针对性考核以及实现对高阶目标的合理评价,具体以反馈式评价、量表互评式评价、情感评价等多元考核方法来实现。

要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然要采取与之对应的多元考核方式,以实现对高阶能力、情感培养等目标的公正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多元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采取反馈式评价、小组量表互评、线上评价、情感评价和最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每个部分都占据一定的比例。对于反馈式评价,小组一次完整活动后教师对整体完成情况打分、提出修改意见,并再次考核,这个考核对应的目标是考核团队协作下完成一个完整问题联动活动的能力;小组量表互评考察内容为小组问题调研展示、问题分析和解决结果展示,对应考察目标为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线上评价内容为对课堂通过线上互动的次数、内容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原理分析能力、参与线上活动能力目标;情感评价的实施是每次活动任务完成后进行情感分享,考核学生对自己成长、家乡建设、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最终试卷考试考察学生课本重点知识内容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原理应到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分析能力。

问题联动式探究法虽然包括三个具体步骤的教学模式,但它要结合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学习。因此,针对不同的思政课程和教学年级,要设定与学生实际、课程内容、课外可利用元素等相符合的具体内容才能提高这一模式的运用效果。另外,由于这一模式需要将课外多维元素联动到课堂中,那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问题联动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联动课堂中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思政课教学参与度低、理论和现实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等问题与没有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重要关系。问题联动式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利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才能丰富联动方式,在每个步骤中促进联动的有效实现。比如在学生提出联动问题阶段,学生对问题的调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拓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在联动探究问题阶段可以利用在线直播、视频连线、云参观等方式有效地将课外资源与课堂链接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为活泼;在解决问题阶段,利用网络媒介、小程序、企业APP等方式与现实社会部门建立互动联系,从而使理论与现实实践共同呈现在课堂上。利用率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VR技术、微视频技术、网络直播、思政课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视频账号等方式。

利用线上VR云展览资源将课外资源连接课堂,增强思政课与社会资源的联动性。当前,许多红色教育基地、艺术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都实现了线上VR云展览技术,利用手机进入相关页面,就可以远程在线还原线下展览的各个场景资源。而且线上云展览可以将绝大部分作品、资源等放大查看细节,让学生更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方式突破了展览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随时利用手机进行线上参观学习,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思政课内容学习的体验感和亲和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思政课与社会资源的联动性。

利用微视频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生活、思想与课本内容的内在联动。短视频作为一种当下比较普遍的信息承载方式,代替了传统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为主的传播方式,具有可移动性、直观性和形象化的特点。相比较而言,丰富生动的短视频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而且学生自己也经常会拍摄短视频来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故事。为鼓励大学生以短视频方式展现自己,现在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展了许多大学生短视频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反响。因此,在课堂内容呈现上,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采访、微视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故事,这不仅使得课堂更加个性化、趣味化,而且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利用网络直播技术提高课堂活力,实现思政课堂与其他学校学生、教师、社会人士的联动。网络直播在当前社会以及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真实,而且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思政课堂相对比较枯燥的原因是学习内容不能及时获得课外群体或社会真实状况的互动回馈,利用直播技术可以获得对一个主题的学习进行共享、互动、专业反馈等直观效果。例如,对一个专题的学习,可以通过直播技术连线其他学校思政课堂,对观点、思考等进行直接交流,实现跨校的课程互动;对知识点学习需要社会案例支撑时,可以连线社会相关联动部门进行实况直播,让学生更直观真实地感受到事情的状况;对一个讨论的论点缺乏更专业深入的指导时,可以通过直播技术连线联动专家或教师,进行现场的指导;而且还可以直播连线学校、社会的其他相关学生、教师、社会人士等实现课堂的活力。

创设思政课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视频账号等方式实现课上与课下教育的深度连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视频账号等成为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空间,甚至许多学生都创设有自己的账号,这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利用这些方式创建与思政课相关的文字或视频内容,并将学生与之建立互动联系,如此就可以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思政课教育在课下的深度延伸,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另外,通过这种线下的思政教育,可以拓展学生和教师以及思政课沟通的渠道,将学生的真实生活、思想呈现出来并与思政教育实现碰撞,不仅让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专业,还能真正将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更能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动推动者。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采用问题联动式探究法可以充分将课程教育内容、社会信息资源以及生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有机整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搜集和浏览到各种资料,而且大学生也是最容易接受和使用新的信息技术的群体,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实施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问题联动式探究法正是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多维联动式的学习,因此,问题联动式探究法也需要继续深入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不断扩大这种教学模式的范围,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和与课堂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在“大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利用各种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其中的核心就在于思政课教师如何发挥有效的作用。对具体教学模式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并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并能够运用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原理。其中,问题联动式探究法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视域下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思政课程教学中参与度低、高阶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并激发大学生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通过协作探究去解决时代问题的热情和责任。可以说,这一模式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猜你喜欢
思政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