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拉西酮致口吃1例

2023-01-03 09:34孙振晓刘化学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奥氮拉西口吃

孙振晓,刘化学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5*通信作者:孙振晓,E-mail:szx.ywk@163.com)

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和节奏性异常的言语障碍,其特征为声音的停顿、延长和重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地发音重复、拖音以及首字发音困难等,以致破坏正常节奏的语流[1]。口吃可分为习得性口吃和获得性(神经源性)口吃两类。习得性口吃多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期,呈渐进性病程,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其特点是在首个音节和词汇发音时较为困难[2]。而获得性(神经源性)口吃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常突然起病,且伴有明显的脑器质性功能障碍[3-4]。临床上鉴别这两种口吃比较容易,如让习得性口吃患者反复朗读一段短文,会越来越流畅,但第二天再让患者朗读这一段短文时,又会重复前一天的情形,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效应”,而获得性口吃则无这种效应[5]。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口吃,大多具有获得性口吃的特点,但在既往有口吃史的患者中,依然可表现出习得性口吃的特点[6]。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双丙戊酸钠、加巴喷丁),抗抑郁剂(去甲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安非他酮)及抗焦虑药(阿普唑仑)均可引起口吃[7]。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强迫症及多动-抽动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嗜睡、眩晕、恶心和消化不良[8]。但目前尚未查见齐拉西酮引起口吃的报道。现将齐拉西酮所致口吃1例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关注。

1 病 例

患者,男性,25岁,农民,未婚。因凭空闻语、懒散3月余,于2018年10月10日就诊于我院精神科。患者于2018年7月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失眠,凭空听到有声音和其说话,孤僻懒散,目光呆滞,不愿与人接触,个人卫生料理差,无法坚持工作。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阴性。既往体健,无口吃史及口吃家族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病前性格内向。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准确;思维散漫,存在言语性幻听,未引出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未查出妄想及其他病理性信念;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智力正常;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懒散,工作能力受损;否认有病,对病态表现缺乏分析判断能力,无自知力。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血脂、血清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心电图、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均正常。结合检查结果,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2018年10月10日起给予奥氮平5 mg/d治疗,逐渐增量,至10月18日增至20 mg/d。因出现动眼危象,双眼向上凝视,加用苯海索4 mg/d治疗,病情渐缓解。患者一直坚持服药治疗,至2020年7月5日,将奥氮平减至15 mg/d,8月5日减至10 mg/d,病情尚稳定。2021年7月,患者又出现言语性幻听,于7月23日就诊。加用齐拉西酮40 mg/d治疗,7月27日出现言语不流利,口吃,遂停用齐拉西酮,继续采用奥氮平10 mg/d联合苯海索4 mg/d治疗,2天后口吃消失。因凭空闻语情况加重,又于8月15日加用齐拉西酮40 mg/d治疗,8月18日患者又出现口吃,再次停用齐拉西酮,2天后口吃消失,将奥氮平增至20 mg/d治疗,病情渐稳定。2021年12月15日复诊,患者坚持服用奥氮平20 mg/d联合苯海索4 mg/d治疗,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口吃。

2 讨 论

在PubMed数据库中,以“Ziprasidone”“Stuttering”“Side effect”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以中文主题词“齐拉西酮”“口吃”“不良反应”进行检索,均未查见关于齐拉西酮致口吃的报道。而已有关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9]、氯氮平[10]、利培酮[11]、阿立哌唑[12]及奥氮平[13]引起口吃的报道。本例患者既往无口吃史,亦无口吃家族史,采用奥氮平联合苯海索治疗后无口吃,加用齐拉西酮40 mg/d治疗,4天后出现口吃,停用齐拉西酮2天后口吃消失。再次加用齐拉西酮后又出现口吃,停用后消失,期间奥氮平及苯海索剂量未变,提示口吃可能与齐拉西酮有关,但不能完全排除是齐拉西酮与其他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所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口吃应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脑卒中等)和抽动障碍所致的口吃。根据本例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排除上述疾病。

患者在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后出现口吃,且能够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口吃,减少剂量或停用齐拉西酮后口吃消失,再次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后口吃又出现,提示可能为齐拉西酮所致口吃。齐拉西酮引起口吃的病理生理机制未明,有研究表明,药物所致口吃涉及胆碱能、多巴胺(DA)能、去甲肾上腺素(NE)能、5-羟色胺(5-HT)能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等多种机制[6,14-16]。Nikvarz等[16]研究显示,药物所致口吃与大脑不同回路及区域有关,尤其是与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环路及白质纤维束的DA及谷氨酸(Glu)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Menkes等[17]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口吃可能与DA有关,并且通过抗胆碱能机制起作用。DA/乙酰胆碱(Ach)平衡问题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口吃缓解或加重的机制之一,这一机制可解释某一抗精神病药物在某些患者中可治疗口吃,而在另一些患者中也可引起口吃[14,17]。齐拉西酮是5-HT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的强拮抗剂,对多巴胺D3受体有强亲和性,对多巴胺D4受体有中等程度的亲和性,对多巴胺D1受体的亲和性弱,也是5-HT2C受体和5-HT1D受体的强拮抗剂,同时还是5-HT1A受体的强激动剂,并对NE和5-HT的再摄取具有中度抑制作用[18]。故齐拉西酮所致口吃的机制可能与其对DA、NE及5-HT的影响有关。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口吃一般在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后减轻或消失。由于口吃可引起患者病耻感,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19-20],故在对患者进行言语流畅性训练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本案例提示,临床上在应用齐拉西酮时应注意口吃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不足之处:本例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效果良好,由于药物减量致病情复发,这时并未选择调整奥氮平剂量的方案,而是选择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的治疗方案,此种治疗方案可能有不恰当之处,应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奥氮拉西口吃
“维生素”大口吃
奥氮平原料药纯化及质量控制分析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