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浅谈医院科技查新服务

2023-01-03 09:46任冠华黄明杰
中国医院 2022年3期
关键词:查新资质医学

■ 任冠华 黄明杰 李 娌

科技查新已涉及各个科研领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医院系统有查新资质的机构较少且多数依托于高校,整体发展情况缺乏系统描述和探讨。2015年以后一些公立机构收费标准降低甚至取消,以及一些科研立题、立项及科技成果鉴定不再要求查新[1],使查新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医院科技查新也止步不前。然而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科技查新对规范和推动医院创新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总结医院查新的现实意义,并从医院查新研究相关文献入手,探讨医院查新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提升路径,以期提升医院科技查新品质,助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

1 医院科技查新在规范和助推医学科研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技查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现阶段医学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医药卫生科研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阅读、汇总医学文献信息,不能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和前沿性。因此,在科研立项选题时易出现重复别人劳动,造成人财物浪费的局面[3]。查新通过专业的文献检索和汇总,对比分析待研究项目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判断是否与已发表文献相同或类似,为立项新颖性提供文献情报支持。与此同时,查新可从已有结论中找到研究的热点、盲点等,为医院科研提供思路;查新也可帮助医务人员掌握专利技术背景,获得最优创新方案, 确定研发起点, 避免侵权风险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1]。另外,医药卫生查新以陈述文献中的数据和事实且不做主观评价为特点,为成果鉴定和奖励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有效避免了评审专家因知识结构体系不一致导致的评审偏倚,保证评审质量科学、客观、准确。最后,科技查新促进了科技管理和科技信息工作的有机结合[4]。查新作为科研管理的一项工作,一方面以提供信息为基础促使科研管理决策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另一方面发挥了科研监督的作用,避免了科研越轨或学术不端[5];反过来,科研管理工作的完善又促进了医学情报需求的增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

2 基于医院查新研究文献浅析医院科技查新发展概况

本文以“医学”“卫生”“医院”“科技查新”等为题名或关键词,以“[TI=(医学 or 医院 or卫生)AND TI=科技查新]or [KY=(医学or 医院 or 卫生) AND KY=科技查新]”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医学相关科技查新研究文献,最终得到445篇,剔除会议论文、研究生论文、报纸、图书等研究,得到医学类查新研究文献367篇,其中医院相关查新文献68篇。

笔者基于当前关于科技查新的发文情况,分析了科技查新的发展时间轴。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查新文献最早发表于1987年,2001年以前是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查新工作由政府主导。2003年后政府不再进行查新业务资质认定,查新市场化使得大批查新机构和人员等新鲜血液注入,给查新工作带来了生机;2012年科技查新专业委员会成立,规范了科技查新标准,因此2003-2014查新研究的发文量也逐渐上升,这一阶段是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的顶峰时期。2015年公立机构收费标准降低或取消,人员流失、机构关闭使查新工作业务量剧减[6-7];2016年《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被废止,一些项目查新环节被取消或不再要求查新,给查新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另外,随着全球信息共享程度增加、信息资源获取的方式更加简便快捷,降低了查新的关注度,2015-2021年查新研究发文量逐年下滑,查新发展遇到困境。

相比于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研究文献,医院科技查新未呈现具体分布特征,医院查新起步晚、影响力低且处于持续发展缓慢的状态。查新资质欠缺是医院查新滞后的首要因素,医院一般隶属于“医学院”或“综合类高校”系统,在教育部和原卫生部批准的查新机构资质名单中,鲜少有地方医院单位。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有6所,但具有查新资质的医院仅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院单独申报查新资质困难。另外,医院查新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查新队伍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而医院缺乏专业的医学查新人员且信息资源建设不足,缺少开展医院查新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医院查新宣传力度不足,医院科研人员不了解查新服务以及不知晓医院已开展查新工作,欠缺科技查新的意识。笔者进一步将68篇医院查新研究的文献记录进行整理,发现部队医院发文量为48篇,地方医院仅有20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前10位医疗机构均为部队医院。部队医院查新发展优于地方医院,可能原因:(1)1992年为提高军事医学科研质量,规定全军各级卫生单位在科研选题、成果鉴定以及评审奖励等均需要进行科研查新[8];(2)部队医学科研因性质特殊查新均要求采用军队规定的查新站;(3)有查新资质的部队医院相对较多。笔者结合医院查新研究的文献内容发现医院查新主题集中于“查新作用”和“查新现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均显不足,缺乏对医院查新工作的提高以及发展方向等的深入思考[9]。

3 多维度全面推进医院科技查新工作提升服务品质

3.1 查新互助合作,弥补资质缺陷

查新互助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科技查新资质的限制。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展开合作,查新报告由前者完成,后者负责对查新报告进行审核,已取得一定的进展[10]。医院系统可以借鉴并推广,通过协同合作摆脱自身查新资质不足的困境。与有资质的医学院校、综合高校或研究所进行查新合作,采用“我查你审”的模式,既保证了医院查新业务的开展又扩大了合作单位的业务范围,提高了影响力。

3.2 规范健全查新评价体系,保证查新质量

2015年科技部制定的《科技查新技术规范》是目前最新最权威的查新国标规范。医学查新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查新规范并未细化医学查新遇到的问题。另外,医院系统开展查新业务量少且经验相对不足,对流程把控和查新术语的理解不严谨等可能会影响查新质量。因此,建立医院行业科技查新协会,定期对医院查新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抽查和评估,并及时对查新人员资质、能力等进行考核评定,进而有效落实查新规范并确保查新质量。同时,罗臻等[11]提出从查新队伍、查新资源、查新报告、查新机构、用户交流与反馈5个方面进行评估,并设置了打分标准,引入定量指标使查新质量评价更加科学直观,表明建立健全查新质量评价体系也至关重要。

3.3 转变医院查新服务模式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科技工作主管部门职能由管理调整为服务[12],科技查新环节也逐渐被弱化,而医院查新依然采用传统被动式的“坐等”方式,显然已不适用于医院查新的发展。转变服务模式首先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了解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需求,以医学信息服务的方式主动开展“服务型”医院查新工作[13]。转变医院查新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强化查新第三方评价职能,查新通过文献数据为立题、成果等提供客观依据,充当了评估鉴定员的角色,推动医院查新向第三方评价机构转型。

3.4 加强医院查新人才队伍建设

查新人员是保证查新服务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加强医院查新人才队伍建设。(1)引进医学人才,提升查新素养。医学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医院查新人员既要有专业的文献检索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学科背景。引进医学多学科人才,定期轮岗优化知识结构,并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强化查新技能[14],同时鼓励查新人员参与医学科研活动,提升医院查新科研水平。(2)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医院系统查新业务一般由图书馆或信息科负责,而图书馆或信息科隶属于行政科室,薪酬相对固定,查新人员缺乏查新动力。提高查新人员待遇,将查新业务与薪酬、晋升等挂钩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励医院查新人员的主观能动性。(3)培养查新人员的沟通技巧。委托人不熟悉合同填写方式、陈述观点不佳或漏填隐瞒关键信息均需要查新员进行沟通引导。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快速获得查新委托的关键信息[15],推动查新业务的顺利进行。(4)强化深层次信息分析能力。医学信息日新月异,纯粹的查新业务已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情报追踪、大数据挖掘、预警分析等逐渐与查新业务相互结合,强化深层次医学信息分析能力是对查新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3.5 引入查新新技术

传统查新通过邮箱、电话等对接,查新流程通过查新人员把控,后续委托人还需多次手续办理,不但效率低,还容易造成沟通衔接不畅。新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查新服务效率,科学部西南信息中心开发的“西信科技查新业务管理系统”[16],从查新委托、支付、档案管理、派单、查新、分配审核、审核查新报告、验收等全部电子化且线上处理,实现了查 新业务的可视化管理。医院查新业务也应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及时了解新技术对查新的变革,优化查新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查新资质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现状分析
河南省有序开展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科技查新检索服务工作的优化问题探讨
医学、生命科学类
科技查新工作问题发现及应对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