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效生产栽培技术

2023-01-03 12:20邓群英魏艳红
山东农机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秧苗稻田水稻

邓群英 魏艳红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进入到新时代后,农业种植范围越来越小,为了确保社会各地粮食供应稳定,人们加强了水稻的种植研究。袁隆平院士研制出的杂交水稻已经取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水稻栽培产量,为后期人们研究水稻栽培技术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水稻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此还需要人们加强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水稻种植生长效益。

一、水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的品种选择和育苗

在水稻种植中,当前,农民种植户主要选择抗旱性强、抗病虫害、抗倒伏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确保水稻生长顺利。在水稻育苗中,通常选择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地势平坦的农田,对于田地土壤一般以腐熟和填土配比为1∶2 的比例为主,并加入一些混合壮苗试剂,在具体播种前先需要对农田苗床面进行平整处理,在播种后需要采用细泥土覆盖,后利用旱秧净或其他旱育秧除草剂兑水喷雾来抑制杂草的生长。在浇水除草完成后需要在苗床表面覆盖农膜,覆膜后需检查内微膜中是否有泥土,如果无泥土,则需要及时控制水稻分蘖,外层地膜需要采用细泥土覆盖,以此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

(二)水稻种植插秧技术

在水稻插秧时需要选择科学的时间,以此满足秧苗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并根据要求确定位置、形状,在操作插秧帆时也要根据其运行轨迹在泥土中均匀的放置秧苗,以此确保整个插秧工作顺利完成。

(三)水稻田间管理和稻田养殖

进行水稻田间种植和养殖管理可以有效形成稻田循环系统,优化稻田生长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田的成活率,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益。管理稻田时需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环境特点等科学采用稻田养殖技术和方法,有效保护稻田环境,最终确保水稻田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科学发展。在我国多个农业种植区域内稻田养殖技术和方法已经被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随着稻田养殖技术的发展,农民种植户会通过开沟养鱼来提高产量,确保稻田生产效益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稻田生态环境。

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栽培措施

(一)选择优质的品种,提高水稻产量

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下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也保证了水稻的质量,对此农民种植户需要关注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动态、应用现状,了解不同的水稻品种种植的特点和要求,以此选择优质的品种科学培育、种植。对于农民种植户为有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就要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对于养分不足的需要定期补充养分,确保土壤肥沃,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最终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提高水稻产量也可以带动种植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扩大种植面积,确保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发展。另外,在育苗前还需要对选择的种子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在育苗播种前将种子晾晒几天,后浸泡在饱和盐水中挑选出有缺陷的种子颗粒,后继续浸泡在温水中,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下降一段时间后,农民需要技术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在催芽室中进行催芽。在此过程中农民需要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当种子露白后就可以进行育苗播种。

(二)播种育苗、除草、施肥

为了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育苗管理水平,通常要将药剂和种子拌匀在一起,将拌好的种子撒入苗床中进行透水灌溉,在灌溉完成后需要在苗床上覆盖一层湿润的土壤,对于该厚度也需要科学控制。在播种育苗后要进行田间除草,一般需要在播种3 天后根据每亩面积采用一定量的可湿性粉剂对草进行喷雾封杀。在封杀一定时间后需要确保稻田沟壑湿润,但是在田面上不能有水,在沟内需要有少量的水,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可以进行普通管理。在除草后也需要进行施肥,为了有效在水稻栽种的过程中提高水稻产量要科学施肥,尽量采用有机肥,确保水稻生产效益实现,有效保证水稻的绿色无公害性。当前农民种植户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的是秸秆还田方法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确保后期水稻可以健康成长,最终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三)科学采用种植技术和方法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方法,加强对稻田的科学规划和管理,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积极应用和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在具体管理稻田时需要采用传感器技术,对稻田整个生长情况进行监测、控制、分析,及时发现影响稻田水稻健康生长的各种不利因素,以此制定防护策略,确保水稻可以健康生长。在具体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情况,以此制定各种预防措施,在具体管理稻田的过程中需要科学采用现代化种植方法和理念,做好稻田的安全管理,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

(四)加强稻田的病虫害治理,保证水稻产量不受影响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稻田内出现病虫害后不仅影响水稻质量,也影响水稻产量,对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管理,避免对水稻产生较大的伤害,当前稻田的病虫害治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对于预防工作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对病虫害的出现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在出现病虫害后可以采用药剂治理方法和生物治理方法,对于农药的使用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及时处理各种病虫害。当前,在水稻种植中常常会出现稻瘟病,这种疾病属于真菌病害,其对水稻生长会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可以根据其侵害部位将其分为不同的病害类型,这种稻瘟病可以通过水、风、昆虫等进行传播。

(五)加强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在水稻栽种出苗后需要对水稻进行密封保温处理,此时出现稻苗后就可以及时去除地膜,当秧苗长出了一叶一心后就可以在固定范围内进行通风处理,此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6℃左右,过段时间后还要适当地增加通风力度,此时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即可。二是水肥管理。水稻出苗之前需要检查苗床是否出现了缺水的情况,如果缺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出苗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其叶期施氨基酸复合肥,后根据每亩面积喷施一定量的倍液即可。三是大田移植。在秧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时或者长出了一定量的叶子后需要对秧苗进行移栽处理,在移栽前需要对其进行透水灌溉,后带土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需要根据移栽地区内的土壤肥力情况明确不同株距,将其控制在标准距离内,且在移栽时还要将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当泥土下降后或者土壤变得松软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插秧处理,在具体插秧时需要确保秧苗笔直,科学控制株距,确保深度也保持—致。四是科学选择播种的时间。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环境都是不同的,在具体播种时需要科学选择播种时间,并科学分析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一般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需要在2、3 月份期间播种水稻,海拔较高的地区需要在3 月下旬播种水稻,以此有效提高水稻播种效果,且在具体播种时尽量选择在晴天,以此保证水稻生长顺利,为水稻产量的提升营造有利的生长条件。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育苗和选苗工作,避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且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稻田的管理,科学采用各种栽种技术和方法,优化稻田种植结构,保护稻田生态系统,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以此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秧苗稻田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稻田摸鱼记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农民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