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3-01-03 18:14王效彦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9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高质量生态

王效彦

(山东省水利厅 水土保持处,山东 济南 250014)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作为党和国家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阶段的工作主题。

1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治水事业的根本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山东省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奋力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1.1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必须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靶向发力,定向突破,既要提动力增优势,更要补短板强弱项,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水土保持创新能力不足、防治配合不够、生态功能不强、部门协作不力、水保惠民不实等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在破解矛盾和解决问题中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1.2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次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五次到长汀调研,亲自谋划并指引长汀创造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该经验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源头活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正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要看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进度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水土保持“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必须深学细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土保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增强各种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防治水土流失,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提供更好更强更优的水保支撑。

1.3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的现实要求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更是明确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的任务要求。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学会“跳出水保看水保”,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行业发展,要统筹开发和保护,服务于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创新政策机制,多源赋能、多元融合,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创造更多更优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让水保为民、水保利民、水保惠民真正落在实处。

1.4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全省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山东省正在一体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格局初见成效。水土保持作为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水生态治理修复的重要任务,不仅是涵养水源的重要措施,也是河湖生态的重要屏障,更是防洪抗旱的第一道防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土保持工作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及水利工程建设和现代水网规划大盘子,水利部和金融机构近期出台的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对水土保持行业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难得机遇,克服守摊保本、小进则满、单打独斗的思想,主动融入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强项目储备,加大投入力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凝神聚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 准确把握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山东省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局部严重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强度、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效益。概括起来,就是“减量、降级、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有力支撑。

(1)综合治理纵深推进。①构建集约化治理新机制。发挥水利部门的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综合发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优势,共同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②形成产业化治理新模式。按照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要求,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特点,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发展以水土保持工程为依托的新业态。③汇聚规模化治理新效应。以沂蒙山、泰山、胶东半岛丘陵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成方连片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和坡改梯工程,争创国家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④打造系统化治理新样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多规合一思路,统筹配置坡面防护、沟道拦蓄、径流调控、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保障能力。

(2)监督管理全面发力。①监管力量网格化。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各级水利部门的主管责任以及各级水保机构的监管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县落实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监管力量全域覆盖。②监管标准精细化。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规范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管程序、内容、方式,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标准和问题认定处理办法,建立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监管体系。③监管任务清单化。强化部门协同,积极开展联合监管,制定完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责任清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管职责,纵深推动联合监管。④监管手段立体化。加密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综合运用大数据、无人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全面推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构建立体化监管技术体系,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从严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3)监测评价精准高效。①监测站点典型化。推进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科学选取和布设各类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集成、完善提高现有站点,适当补充新建站点,提高监测站点的布局合理性、区域代表性、整体协同性。②监测设施标准化。建立监测设施设备计量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自动化监测设备,提升监测数据高效采集、传输、存储、汇交、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监测数据及成果质量,更好地发挥监测站点的基础支撑作用。③监测体系智能化。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实现监测站点数据获取、传输和处理自动化;构建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大数据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成果共用。④监测管理规范化。保障运行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业务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的服务能力。

3 努力提升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担当水平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水土保持行业的一场系统性、整体性的蜕变,从体制机制到能力素质都面临重大考验,但更关键、更根本的还是能力素质,要着眼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切实提高担当作为能力和水平。

(1)要提升管理服务能力。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组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基础资料不实,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不清楚,缺少立项文件支撑,划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不准确;有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科学、不完整;有的投资计算不准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工程量和投资预算不匹配;有的土石方综合利用方案不合理、不可行。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对评审专家和对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不到位,必须举一反三,强化措施,把管理服务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要健全制度抓,针对水土保持管理服务中的倾向性、多发性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规范化水平。要求真务实抓,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想实招、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增强服务的实效性。要盯着问题抓,决不能“讳疾忌医”,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解决问题不撒手,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水土保持管理服务提质增效。要压实责任抓,这招那招,没有责任全是虚招,要健全责任链条,强化责任追究,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管理服务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要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蹚水过河、提水上山的过程,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改革赋能。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会跳出水保看水保,牢固树立“大水保”观念,积极推动水土保持从单兵突进向跨界赋能转变,从减量降级向提质增效转变,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多源赋能,多元融合,形成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新格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研究新热点、新领域,不断摸索新思路、新办法,加强政策创新和技术革新,切实提升监管和治理效能。要用足政策、鼓励创新,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加压与减负相适,充分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为敢闯敢试的同志创造条件、撑腰鼓劲,让能担当、善作为的同志有功有位,努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3)要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坚持需求牵引,聚焦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要素支撑保障。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主体责任,努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更好地发挥水利水保部门牵头作用,加快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不断强化共治共管的定力和合力。要加强资金保障,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建立水土保持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将以奖代补政策全面推进落实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鼓励利用耕地占补平衡、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激励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水保工程建设及运营。要加强监测评价,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地面观测有机融合,构建点面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时精准掌握全省各地及重点关注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情况,为智慧水土保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宣传引导,综合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充分发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水土保持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做好水土保持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法治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营造支持、参与、监督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高质量生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