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23-01-03 18:14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9期
关键词:右玉水土保持全县

蒋 洁

(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宋元歌谣)

1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右玉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边关重地,风大沙多,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历史上战争频仍、过度放牧等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仅有残次林533.3 h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 499 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6.2%。“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春种一坡,秋收一瓮;除去籽种,吃上一顿”,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大地制约了右玉的经济社会发展。右玉自然环境之恶劣,从当时的歌谣中便可略窥一二。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确保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确立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的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了一场以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70余年来,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在一个年均降水量仅有400多mm的地方,大搞生态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2.03 km2,综合治理程度达64.2%,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647.54 km2,降幅56.8%。右玉人民将一片“大漠平沙无尽处,苍茫万里肃乾坤”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旅游胜地,孕育出宝贵的“右玉精神”。2012年以来,右玉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等荣誉称号。远眺南山林海,徜徉玉林湖畔,置身苍头圣境,流连四五道岭,谁能想象,这里是地处毛乌素沙漠前沿、曾被国外专家断定“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右玉!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右玉条件恶劣,能取得今天的生态建设成就,贵在艰苦奋斗、贵在坚持不懈。主要体现在:一种精神,两个依靠,三项突出,四个结合,五种机制。

一种精神:即“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靠“右玉精神”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把“右玉精神”当作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使“右玉精神”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靠“右玉精神”历练干部,始终倡导“飞鸽牌”的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最苦处总有一批干部不低头,最难处总有一批干部能扑下身子愿付出,最险处总有一批干部冲在前;靠“右玉精神”办大事,全县上下勤俭节约过光景,勒紧裤带干事业,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是办多少事筹多少钱,不管有钱没钱,先把事情干起来。

两个依靠:一靠艰苦奋斗。右玉种树很艰难,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领导率先干,为官先过造林关;干部带头干,一个系统一座山;群众同心干,一把铁锹两只手。全县干部群众“镢头加窝头、觉悟加义务”,一棵一棵、一年一年把树种活,营造出一片人工绿洲。二靠坚持不懈。十九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减干劲,“咬定绿化不放松,誓让山川变绿洲”。20世纪50年代,坚持“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掀起了生态建设新高潮。

三项突出:突出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突出政策带动,吸收各种投资成分参与,增强全县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突出监督管护,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封育保护力度,维护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四个结合:乔灌草相结合,构建立体式的植被系统;小流域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生态恢复模式;水保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做强特色化生态产业;小流域治理与身边增绿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工程。

五种机制:务实高效的领导机制,多元统筹的投入机制,规范严格的工程管理机制,责任明确的管护机制,奖惩严明的激励机制。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右玉人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又一次“大考”——水利部将右玉选定为全国五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一。成绩终究属于过去,前程似锦,但也任重道远。2021年,山西省水利厅联合朔州市政府,指导右玉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牵头的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领导机构,建立工作专班,并为先行区建设确定了“高位推动、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立足长远、干在当下,勇蹚新路、谋划新篇。2021、2022年两年,省水利厅投资5 000万元,支持右玉县开展先行区建设,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1 000 hm2,建设苍头河流域杨千河片和杀虎口片生态清洁小流域,后续还将持续倾斜支持。右玉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右玉精神”的六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两山七河一流域”(两山,即太行山、吕梁山;七河,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一流域,即黄河流域)决策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制定了《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确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制度创新、强化技术模式创新、开展规律机理研究探索四项重点任务,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加强理论实践创新,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监管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提高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为主线,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依据全县“大县城—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城乡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三心七区多节点”功能布局,即:加快推进核心主城区新城镇发展,全面推进元堡子镇、右卫镇、威远镇三个中心镇提质升级,高质量推进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样板区、低效植被提质增效试验区、生态农田示范区、优质牧草生产区、沙棘良种资源区、绿色美丽矿区示范区、苍头河生态旅游先行区七区建设,努力打造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样板。

《实施方案》提出“3+3+3+2”十一项举措,按照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沙漠化控制能力,推动县域绿色宜居城镇体系持续稳定发展。十一项举措具体如下:

深化三项体制机制改革。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右玉县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选定威远镇康平村、右卫镇东兴村,设立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联系点,党委、政府主抓,多部门协作,重点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奖励、生态保护补偿、农业补偿金等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完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开展水权试点。建立健全工程建管机制,挖掘边远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新力量,强化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创新水土保持公益岗位管理。

强化三项制度创新。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协同联动、信息共享,突出人为水土流失源头管控,提高水土保持监管水平,加强考核评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节闭合”的监管制度体系。推进“智慧水利水保”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全县水土保持业务管理实际需求,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创新监管方式。“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审批流程,开展常态化监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强化三项技术模式创新。科学、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实施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养殖一体化工程,打造立体植物措施沟道治理新样板,创新治理模式。建立“中国沙棘”亚种的种质资源基地、高品质人工沙棘种植园、盐碱地现代牧场试验示范区,打造元堡子采煤沉陷绿色示范区,创新防治技术工艺。实施苍头河生态修复计划,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活质量提升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两项规律机理研究探索。建设国家级、省级监测站点,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夯实水土保持监测基础。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建立国家级沙棘研发中心,打造右玉爱国主义和水土保持实践教育基地,引智借力联合攻关。

右玉县,再整戎装,蓄势待发,今日长缨在手,明朝直缚苍龙!

猜你喜欢
右玉水土保持全县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站上绿色发展新起点
遇见右玉蓝
为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点赞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沁园春右玉精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