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模式浅析

2023-01-03 18:14李远航杨伟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9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综合体特色产业

张 帆,尚 磊,李远航,杨伟超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环境承载力弱、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随着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高,产业发展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然而仍有许多村民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认知比较浅薄,无法全面理解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没有意识到生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长期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基本靠政府财政支撑,发展动能不足,难以带动产业发展[1-2]。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如何在稳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民富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成了需要探究的问题。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高,协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发挥。以芮城县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为例,探析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经济反哺水土保持工作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发展模式,以期为推动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模式含义及建设意义

1.1 含 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水土保持工作要与特色产业如绿色能源产业、农业、林果业、旅游业等相结合,统筹布置,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反哺水土保持工作,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模式是以水土流失治理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产业效益反哺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土保持与当地特色产业统筹发展、共同受益的综合发展模式。

1.2 建设意义

1.2.1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3]。通过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建设,可以推动小流域自然资源高效整合,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速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拓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2 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立足黄土高原地域特点,以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综合体建设推动生产力布局、资源利用方式和国土空间开发等优化调整,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对于保护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3 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目前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4]。开展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黄土高原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善黄土高原生态面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实际行动贯彻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

1.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建设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黄土高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基础的必由之路。

2 芮城县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发展情况

2.1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芮城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的黄河岸畔,土地面积1 176 km2。20世纪80年代,芮城县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是山西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芮城县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 553 h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1.6%。修建淤地坝48座,建设旱井(水窖)、涝池等数以千计,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新技术,基本形成了多功能、多目标、多方位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2.2 芮城县水土保持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2021年芮城县生产总值达到了116.83亿元,是1980年的147.31倍。基于“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发展思路,芮城县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目前,芮城县已建成97万kW集中光伏并投入使用,年发电量11.6亿kWh;已建成17万kW的风力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1.55亿kWh;屋顶光伏装机潜力2 922 MW,年发电潜力28亿kWh。同时每年利用尾菜、畜禽粪污、秸秆生产沼气,并固化生物质资源合计25.32 tce/a,为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芮城县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基于“大水保思路、大规模治理、大产业开发、大示范带动”的建设思路,芮城县在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同时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治理形式由家庭联产承包向多元化、社会化治理转变,产业开发由只注重水土保持产业向构建沿山花椒红枣苹果经济林产业带、中部粮果畜产业经济带、沿滩大棚蔬菜水产养殖高效农业经济带三条产业带协同发展模式转变,推动集约化、绿色化农业产业发展。目前芮城县已成为华北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花椒产业园栽种面积超过100 km2,同时积极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手段,大力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等新型业态产业发展。

2.3 发展经验

2.3.1 水土流失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芮城县坚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幅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提升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5],带动了当地农林产业的发展。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龙头企业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引进,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实现了交通、通信、铁路、公路建设的飞跃发展,打通了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屏障,推动了全县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2.3.2 高质量发展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助力

首先,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资金支持。芮城县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利用新能源行业带来的部分收益反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其次,经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节约了土地资源,减轻了环境承载压力,巩固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6]。

3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综合体模式建设建议

首先,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以采用“沟底-沟坡-坡(塬)面”水土流失立体治理模式,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水土资源基础。一是在沟底建设高标准免管护的新型淤地坝、塘坝、小水库等,改建或拆除老旧病险淤地坝,形成统一规划、骨干控制、小多成群的淤地坝系。二是在沟坡种植兼顾保持水土和经济效益的林草,减少沟坡失稳引起的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大力发展高质量旱作梯田,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果林,推广农业蓄水保水技术,通过排灌沟渠、水窖、蓄水池、植物护埂等,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结合农村人口转移、生态移民等相关政策,有计划地对符合条件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草)。

其次,要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探索发展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在村镇附近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推动新型业态产业和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使优美环境切实带来经济效益。

最后,要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有机结合,开展“分质供水、分类排水”的农村供排水体系改造,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生活垃圾和人畜废弃物的深层处理,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国家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探索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吸引企业投资、提升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4 结 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芮城县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全方位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同时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集约化、绿色化的农林产业发展,支持仓储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综合体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行于大道——忆从黄土高原走向高峰的刘文西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